分卷閱讀118
以夷制夷,調不同族的土人進入川貴,讓他們彼此牽制,無力對外造成威脅。還有改土歸流,就是由朝廷派遣官員代替當地土司,這一措施當然會造成當地土司不滿,反叛朝廷多數都是因為改土歸流引發的。所以說土司叛亂的問題,至今都不能完全解決,好在現在大楚國力強盛,若放在末代,這種難以調解的矛盾,分分鐘可能變成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先生對此有何見解?”燕王期待地看著韓皎。韓皎抬眼看他,略作猶豫,還是開口道:“這不是個短期能解決的問題?!?/br>“這一點我自然知道?!毖嗤醯溃骸巴了九褋y,不止我朝束手無策,數百年來都沒有人能夠徹底解決,改土歸流之策看似妥當,卻難施行,一些勢力強大的土司,根本不服從指令,他們占據險要地勢,且民風彪悍,武力壓制,實在得不償失?!?/br>韓皎點頭道:“土司本身并無對抗朝廷的實力,問題就在于當地土人只聽土司吹鼓,想要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臣以為,應當在川貴地區,大規模辦學,且不說四書五經,至少得讓當地人先學會官話?!?/br>燕王一愣,思索須臾,疑惑道:“當務之急,是辦學?先生想讓當地土人學會大楚禮儀?”“學禮儀是后話了?!表n皎解釋道:“土人之所以對土司們忠心不二,主要原因就是語言不通,讓他們自成一體。即使廢土歸流成功的地區,當地土人找漢官告狀,也要花費錢財找通事轉達,錢給的少了或是通事被人收買,土人就會遭到刁難蒙蔽,因為語言不通,他們也不可能往上級提交訴狀,最后只能求土司做主,進行內部執法。于此相對的,由于語言不通,一旦土司對朝廷不滿,就可以將朝廷發放的物資克扣下來,向土人控訴朝廷的打壓,輕而易舉引發土人們團結叛亂,可謂禍患無窮?!?/br>其實還有其他問題,比如不讓土人熟悉本國文化,這些土人就沒法參與大楚的晉升渠道,階級固化讓他們只能在當地土司的管理下,爭取各自的地位權利,也就跟土司結成了天然的利益共同體。只有靠辦學,讓土人先學漢話,再學漢文化,才能讓他們真正變成大楚子民,斬斷對土司的依賴。“先生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燕王驚訝地注視韓皎:“若是能讓先生早日進入內閣……”“殿下?!表n皎打斷燕王的興奮,鄭重道:“這只是臣一點愚見,您可以把這想法給徐閣老提一提,用或不用,讓閣老決定,千萬不要強制干預?!?/br>燕王一皺眉,頓時惱火地別過頭。是,所有事都得讓徐閣老做主,是不是良策,都得徐閣老說了算!作者有話要說: 棉花精相信老攻不會學壞的!第76章韓皎耍了個心眼,他知道提醒決定權在徐閣老手里,會讓燕王十分不爽,所以故意這么提醒。在川貴地區給土人辦學,只需要撥銀幾萬兩,哪怕師資力量雄厚點,最多十幾萬兩,這可比每年鎮守川貴花費的軍費省多了。徐閣老雖然算不得一心為民的好官,倒也不至于故意跟老百姓作對,他這類高官,遵行的辦事宗旨是“公私兩便”,對于辦學這種兩全其美的提議,他多半是會采納的。但是這老家伙背后往死里說韓皎壞話挑撥離間,此仇不報非君子,韓皎好不容易與燕王單獨會面,能捅一刀是一刀,爭取讓燕王上位后就迫不及待踹開徐閣老。但是捅刀程度還是要把握好,畢竟燕王現在是個鐵頭娃,太過不爽的話,直接踹開徐閣老可就完蛋了。韓皎敷衍地勸慰道:“徐閣老閱歷遠勝微臣,不論做出何種決定,皆是為殿下安危著想?!?/br>燕王冷哼一聲,依舊神色不滿:“徐閣老的閱歷,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切遵祖制去辦,出了岔子也沒人能怪罪他,只想著跟父皇耗時間,好讓我無功無過的登上儲君之位?!?/br>韓皎一時無言以對,雖然對徐閣老這種和稀泥的行政態度不贊同,但聽燕王這一說,居然有點明白徐閣老的苦衷了。可不就是為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嘛。儲君之位不能一直空著,換了以前的朝代,燕王沒成年,就該當上太子了,但大楚的祖制有一條有別于其他朝代的要求——嗣君需要有戰功在身,才能受封太子。楚太祖是從外族手里奪回江山的,而外族入主前的漢人朝代,因為不重視軍事實力,在經濟實力遙遙領先的情況下,被外族滅了,所以大楚開國之初,就明文規定:太子受封前,需建立軍功。大小軍功不論,為的是警醒歷代君王重視軍事實力。到了燕王這一代,這條祖制已經成了走過場的規矩了。理論上,軍功并不難建,雖然北邊韃子難打些,可南邊倭寇一直被楚軍吊打,燕王想立軍功,去東南沿海地區名將軍隊里,圍觀一戰就完事了。問題在于,邊防事物,皇帝交給李閣老把關,抗擊南倭北虜的將領,都是李閣老的人,誰知道他會不會讓燕王參戰的軍隊動手腳?所以這個邊防軍權的問題,徐閣老一直在全力爭取,得把將領安插得萬無一失,才能讓燕王去走這個過場。然而,大楚現任皇帝是個權術高手,他不可能讓燕王黨順利鋪路。別說韓皎知道老皇帝想把皇位傳給謝奪,就算皇帝真想把皇位安安分分傳給嫡長子燕王,也不可能現在就完全縱容儲君勢力壯大。天家父子的關系向來很微妙,皇帝對付文臣集團,都要扶一派打一派,還得安排宦官集團替自己跟文官拔河,又怎會縱容“替補皇帝”毫無束縛的發展壯大?李淵武則天趙匡胤一堆前車之鑒擺在那兒,哪怕嫡長子是皇帝最愛的小寶貝謝奪,估計都要經常被敲打,更不用說跟皇帝政見相左的燕王了。所以,目前這個階段,徐閣老不敢冒進,他想拖一拖時間,等皇帝對燕王的敵對情緒減弱了,再謀劃建功之事,否則皇帝肯定會示意李閣老想方設法使絆子。但韓皎知道,徐閣老是等不到這一天的,他低估了皇帝對燕王的不認同,只有端王和翎王完全放棄儲君之位,才能讓皇帝死心。嫡庶之分,比長幼之分嚴格得多,皇后總共就這三個兒子,有兩個棄權,太子之位就只能給燕王了。韓皎目前的計劃就是想讓端王棄權,繼而避免大boss黑化,一箭雙雕。“徐閣老這么做有他的道理?!表n皎決定開始自己的謀劃,先試探一下燕王對端王的態度:“他老人家一直再同李閣老較勁,說到底,是在替您抵擋端王的野心?!?/br>燕王聞言苦笑一聲:“端王的野心……端王有什么野心?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