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6
這種‘叛逃’的思想很不對,可是任何東西都比不上生命和肚子重要,他所在的魯國大王根本不作為,百姓常年遭受欺壓,又連年征戰,百姓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也虧在現在種植了紅薯土豆才能沒餓死人,可窮啊,越來越窮。每次家里送信過來雖都說家里好著,可宋大山哪里猜不出家中情況?其他民夫收到的家書中總有說真話的,他們家人口那么多,本來就窮,怎么可能過得好。所以在聽到他們要被遣送回國時,宋大山雖然遺憾,但很快就想辦法找相熟的秦軍士兵打聽,到底有什么辦法能夠留下來,甚至讓他們成為秦國人。魯王不能讓他們過上好生活,他們這些魯國百姓憑什么要擁護魯王?宋大山不是個話多的,但是個沉穩的,平日跟看守管理他們的士兵隊長關系很不錯,幾番請求之下,監管的秦將就給他指點了一下方向。“其實我們大王是很愿意讓你們繼續留下干活的,咱們請還有好多房子和路沒修完呢,可是各國大王卻不放心,現在各國關系緊張,明面留下你們就是開戰的結果,我們王后可不喜歡打仗。所以你們要真想在咱們秦國定居,只能換個法子來?!?/br>“還請秦哥指點。咱們就想過安穩日子,聽說這三年打仗我們魯國形勢不太好,我擔心魯國成為第二個趙國……”“可不是,我們秦國雖然沒參戰,可這幾年也在不停的增強兵力和防御。你們魯國情況確實……誒,罷了,宋兄弟你要是真有心來咱們秦國討生活,那哥哥我也不妨告訴你,但是這消息你可不能拿回去亂說,不然動靜大了可是要引戰的?!?/br>“秦哥放心,我知道分寸!”,他是打算‘叛逃’的人,傻了才到處嚷嚷。“是這樣的,我們大王不想跟其他各國打,但是又擔心各國相互蠶食壯大后打我們,所以大王已經跟草原部落的人談好了,到時候會把西北那邊一塊疆土借給他們長居生活,秦國有難草原部落就得幫我們打仗?!?/br>“這西北之地也就是安排趙國民夫開荒定居的地方,宋兄弟要是愿意,就趁著這機會帶著家里老小過去,找個偏僻村子多買點田地就能安家,雖然偏遠窮苦了些,可在秦國境內絕對安全……”西北之地宋大山是知道的,那邊現在確實偏遠窮苦,但是以現在各國的局勢秦國是最安全的,而且以秦國重視百姓的終旨,一旦西北之地居住的人多了起來,肯定會想辦法發展的,到時候再窮都不會太難過。這次秦國能夠在各國爭斗中獨善其身,可見發展潛力,再加上秦王和王后都愛民如子,想在這亂世中安穩下來,趁早投靠秦國是最佳的選擇,哪怕最后秦國沒穩住滅了,卻也能過上數年的好日子,值了。這般思量,宋大山就果斷的選擇了‘叛逃’,跟幾個關系不錯的士兵借了點銀子,并且拿出所有積蓄購買了風馳鳥,準備拿回去賺一筆當做搬家費。順便把大狗子也叫上了。他們不僅是同鄉,又關系很好,大狗子又已被家里無情放棄算是無家可去,雖不敢告訴對方內幕,但宋大山有心照顧就拉上了一起。大狗子也沒考慮那么多,反正他回鄉后也是沒地方去,那個拋棄他的家他是不想回了,宋大山比他有主意,反正跟著宋哥走肯定沒錯,對家里他沒什么舍不得的。所以也跟著干,兩人回到魯國沒急著回家鄉,而是先把風馳鳥賣成銀子后,才帶著簡單行李回去準備搬家的事兒。因為事關重大,若是被人知道自己有心‘叛逃’肯定要遭殃,宋大山也不敢跟家里人透露半分,害怕人多嘴雜,只說在自己在秦國當民夫時存了不少錢,現在要帶家里人搬到大城去住。宋家在村里扎根也沒兩代,雖然三朋四友的有點舍不得,可到底人都想過好日子,宋大山是家里備受看中的長子,話語權很高,大兒子決定了宋家父母也沒能反對。至于宋家其他兄弟姐妹年紀都不大,最后確定搬家的事兒很順利,一家人熱熱鬧鬧的收拾東西準備去大城鎮生活,心里很期待,村里鄰里朋友也紛紛恭喜,百姓大多都淳樸得很。對村里的鄰里熱情宋大山看著有些難受,外頭的形勢百姓消息堵塞不清楚,不知道自己生活的國家已經風雨飄搖,隨時都有可能被戰火牽連。到底是相處多年的村鄰,最后宋大山還是沒忍住找到里正提點了一句,“秦國現在鼓勵經商,去那邊做一回生意很賺錢,村里壯小伙不少,可以組個小商隊過去跑一圈,去一次能頂咱們種好幾年田……”賺錢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村里人只要走出去就能知道外面嚴峻的形勢,想辦法尋求生路,都是一個村的,他能幫到也只有如此了。同樣的事情在各國不少地方都發生著,不少得到‘提點’的民夫回國之后都選擇了搬家‘叛逃’,在秦國百姓美好生活的強烈對比下,這些生活在底層倍受壓榨的各國百姓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前者。其實并非他們沒有愛國之心,而是他們祖祖輩輩都是平民,祖祖輩輩都遭受著壓迫,過著辛苦麻木的生活,對自己腐爛的國家歸屬感著實不多。深切的愛國之心是建立在這個國家上層人給子民帶來的希望,一個沒有希望的國家,誰愛它?-不過并不是每個國回去的民夫都受到了‘指點’,畢竟有些國家的百姓雖然不是那么富裕,但還是不錯的,比如說姜國民夫就是,秦國雖好,可是他們還是更愿意回國,因為他們國家很強大。所以當初姜國的民夫唐鈺并沒有打亂跟其他國家的民夫混住,而是整體集中管理,并且所在的地方也是秦國發展比較緩慢的,防止的就是這些人回國后透露得太多。但是這群人唐鈺也沒準備白白浪費,回去的時候不僅給姜國民夫同樣發了10兩獎勵金,還這些人準備了不少‘特殊禮物’。之所以說特殊是因為禮物不是吃的,也不是穿的,而是跟學習相關的用具,一套筆墨紙硯和一本詩集。姜國民夫雖然不知道秦國為啥送這些禮物,但是筆墨紙硯大家拿著還是很歡喜的,讀書用的東西百姓都喜歡,帶回家能給孩子用;詩集不認識,但好歹也是本書,而且還是用昂貴紙張做的書呢,不要白不要。而去接民夫的姜國使臣翻看了詩集,發現里面的詩集都是寫些贊美山水之類的詩,文辭確實驚艷,不過意內容卻沒什么特別含義,也就沒多管。再看見詩集的作者留名是唐鈺,想起秦王那股子寵愛這位男后的勁兒,使臣嘴角抽抽就當暴君又在發神經了。當然使臣也不是沒想過直接沒收民夫手上的詩集,但是沒有個正當理由也不能干,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