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9
劉忠越看他這張臉越覺得討厭。喪門星、晦氣鬼,克父克母的天煞孤星,同他老子一樣叫人厭惡。劉忠感覺一股怒氣直沖天靈蓋,差點站不穩。他定了定心神,咬牙切齒道:“好!我劉忠一介賤人,就替將軍抬轎又何妨!轎夫,起開!”沈菡池裝出一副大驚失色的神情來,嘴上喊道:“劉公公,這可使不得!使不得??!我何德何能??!”他嘴上這么說,眼里卻滿是戲謔跟譏諷,一片涼薄。劉忠一口血涌到喉嚨,憤恨地轉過頭去不再看他,直接一腳踹開了一個轎夫。沈菡池一邊“哎呀這不好吧”,一邊走到轎子邊上躍躍欲試。沈菡池挑起一邊眉毛,星眸里充滿了惡意:“公公,本將軍真的進去了?”他刻意把將軍兩字咬重了。劉忠冷笑道:“請!”“那就謝過公公美意了?!鄙蜉粘鼗匾砸粋€相同的冷笑,大大方方地坐進了轎子。什么魑魅魍魎都要趕來將軍府門口撒野?真當他裝孫子裝了這么多年,就真成孫子了?誰要想踩著沈瓊的尸骨找他麻煩,他就要把對方扒皮拆骨、一鍋燉了,全潑回身后主子臉上!沈菡池時不時踹一腳轎子壁,叫劉忠抬得更費勁。他一邊搞事,一邊思考著上面那個老不死的說的第二封圣旨。若只是普通的圣旨就罷了……若是他想的那一封,他怕自己可能真的忍不住……在御書房直接把當朝皇帝宰了。沈瓊夫婦一直教他做個溫良恭儉的好人,但沈家的兒郎,又哪一刻是真的甘愿引頸受戮的?即便他身上不淌著沈家的血,沈菡池也絕不會是那個例外。作者有話要說:我劉忠就算是死,死外面,從這里跳下去,也不會給你沈菡池抬什么轎子!…媽的!第三十四章永樂帝朱志南即位,年號延平。這年號是先帝去世前擬的,意為“延續太平盛世”。這位帝王的即位過程,說來有些像傳奇話本。他的生母唐和音,謚號孝潔惠純肅烈恭檢莊靜撫圣皇太后,本是個出身一般的小家碧玉,卻三次救駕有功,因此一路備受帝王寵愛??上橄鹊蹞趿巳伟岛?,皇太后落下病根,三十多歲時便香消玉殞。而先帝感念唐氏的恩情,在考量了諸皇子的學問后,覺得朱志南是個守成之君的料子,便御筆一揮,批了朱志南做太子。這一下,子憑母貴,本碌碌無為的朱志南便瞬間咸魚翻身。這位不顯山不露水的皇太子,雖然已經失去了母親這座靠山,但勝在隱忍和心狠手辣,最終在奪嫡之戰中獲得了最后的勝利,黃袍加身。朱志南還是太子時,邊關第一次戰亂。那時羌人剛從西南遷移,一路融合了西草原的游牧民族和諸多大漠的少數民族,實力不斷壯大,便蠢蠢欲動開始犯關。先帝震怒,點了當時的五軍都督府的左都督顧退之做兵馬大元帥和孫屏、丁萬千、沈瓊三名猛將去鎮守西北天關。朱志南主動向先帝請纓,要為父御駕親征。老皇帝對這個兒子相當滿意,撥了私軍給朱志南。這四人加上太子,在西北邊關一路節節連勝,大破羌人騎兵,讓老皇帝心花怒放。實際上,永朝在先帝在位的時候,兵事相當鼎盛。先帝有個開疆擴土的理想,大力栽培兵部,一手提拔了四根“定海神針”,并且在物色第五個。而先帝屬意的第五人,便是出身東北沭口山的猛將丁萬千。丁萬千同其他幾人相比,長相看起來文質彬彬,剛入伍的時候常被打趣。但他行兵風格卻最為大開大合,打起仗來身先士卒,被羌人那邊喊作“瘋狗將軍”。丁家祖上本是前朝名將,到了他這代才又重新出仕。丁萬千有一個meimei,名字叫丁花未。這姑娘藝高人膽大,女扮男裝參軍,偷偷地跟著兄長到西北前線。等丁萬千發現meimei離家出走了的時候,丁花未已經當上了千夫長,一桿斷心槍穿了羌族將領多拉的胸膛,提了他的頭去見顧退之領賞了。后來的沈家鐵騎,當時的西北沈字營對丁花未的第一印象,就是她跟她兄長在軍帳外打了一架、壓垮了軍帳,把他們的頭兒沈瓊差點壓死。兄妹二人打了一架,沒分出勝負。而顧退之知道立下大功的人竟然是丁萬千的meimei,哈哈大笑,立馬給她記上軍功,說了句“奇女子勝于爾兄也”。在用兵如神、威望過人的顧退之的首肯下,丁花未繼續女扮男裝留在西北戰場砍殺羌兵。本來這應當是一段女將傳奇。但是在朱志南機緣巧合下不小心撞破了丁花未沐浴后,一場孽緣風起云涌,如導火索一般引起了悲劇的不斷發生——到朱志南恐懼地把他和丁花未的孩子重重摔在地上,這場孽緣方才結束。“貍貓”死去,“太子”存活。“?。?!”朱志南從噩夢中驚醒,淌下的冷汗幾乎要把龍袍浸透。他定了定神,按住自己的太陽xue,沒有出聲喚下人進來服侍。他依靠在冰冷的貴妃榻上,周圍沒有任何人。最近一段時間,他一直做一些跟沈瓊、顧退之、孫屏、丁萬千……還有丁花未有關的夢。在西北戰場那段時光,說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也不為過。但每次回憶完那些酣暢淋漓的歲月之后夢境就會變換,所有人都血淋淋地站在他的面前,對著他哭訴、痛罵他,要撲上來摁住他、掐住他的咽喉、啃食他的血rou。太醫給他開了一些寧神的藥,但是沒有太大的作用?;屎笠菜土诵┫懔蟻?,同樣也沒有緩解他夢魘的癥狀。但是或許是因為逐漸習慣,朱志南從一開始的夜不能寐到現在,對這些噩夢的反應已經不那么劇烈了。陳年往事早已翻篇,他也從不曾后悔,現在才來做夢……或許是他即將把沈菡池送到西北去死,心中還是有些不安的原因。可是這又不是他的錯。朱志南自認仁德,本不愿再追究逝者做過的事。若不是羌人不知死活地屢犯邊境,他只想用些手段叫西北的兵事繼續衰弱下去,根本沒有走這一步絕戶棋的打算。這些武官,就沒有一個能讓他省心的。武人專權終究是大忌,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瞧那些文官,多聽話。他的永朝若要千秋萬世,偃武修文才是正道。可惜,若不是云家那個身懷屠龍之術的小崽子不識好歹,他早就借這個大旗把天下讀書士子掌握在手心里了。這天下,這華京,都在圣聽下。但他是一個仁德之君,不介意再給他一次機會。云家遺孤為他鞠躬盡瘁,天下士子歸心,何其美哉。朱志南摩挲著手腕上的佛珠,默念了一段金剛經。真龍天子自有龍氣護體,百無禁忌、諸神退避。“沈將軍到——”朱志南面無表情地坐直身體,脊背有些佝僂,沉靜地注視著御書房的門。門扉緩緩打開,一個抖如糠篩的小太監領著那個孩子走了進來。來到御前,小太監跪下過磕頭后,聽到朱志南說了一句“退下”后,便像被什么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