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9
竟舉子那邊認定主考官偏向這次順天府的舉子,鬧成如今這局面,也不得不重新閱卷排名。孔謝文正躺在搖椅上,喝茶養神。他的身邊,一個身姿婀娜的美嬌娘正在替他斟茶。孔謝文中年亡妻,之后一直沒有再續弦,倒是討了一房美妾。亡妻所生的兩個兒子早已成家,如今外放為官,美妾于五年前替他生了一個女兒,倒是被同僚揶揄了許久雄風不老。很顯然,京中最近發生的一系列的事情,也傳入了府上。算是孔府實際上的女主人的孔李氏雖然沒問,但微微蹙起的眉頭還是出賣了她的真實心情。“怎么了?”孔謝文睜開眼“可是在憂心你家老爺?”“老爺?!笨桌钍下勓脏亮艘痪?。“外頭的傳言,月娘不必理會?!笨字x文悠閑的端起茶盞,替自己倒了杯茶。“朝廷這次必將重新閱卷,然而重新閱卷人,整個朝廷資歷蓋過你家老爺的,屈指可數,恐怕最有可能的就是張泰初那小老兒了?!笨字x文這么說著,伸手撫了撫愛妾李月娘的眉間。“笑一笑,莫要憂心了,傷了身老爺我會心疼的?!笨字x文這么說著,李月娘也順勢笑了笑。得到孔謝文一個“乖”字。“張泰初你家老爺我了解,閱卷結果大約也如老爺評判的一樣?!笨字x文放下茶盞。“所以這一次會試學子們的卷子最終會交由圣上定奪?!?/br>“當今圣上仁德,為顯示本次科考公平,也為了安撫人心,自然會從這次會試及第的學生中抽取一部分人作答?!笨字x文如是說道。“作答?”李月娘握緊手中的帕子,如是問道。“月娘不必憂心,這本是殿試的部分,不過如今提前罷了?!蹦切┚碜涌字x文都看過,是以還是很有信心的。當然當時閱卷完畢,名次排出來之后,也有下官暗示孔謝文按照尋常錄取,也就是降低順天府舉子入選人數,但是被孔謝文拒絕了。為官這么多年,孔謝文一向清廉,為人秉正,既然是擇優錄取,孔謝文也不想因著此事阻了這些學生的前程。至于有沒有舞弊的可能??字x文完全沒有考慮過。同朝為官多年,孔謝文倒是不信各位考官會為了那么些許銀子賭上自己的前程賠上身家性命。況且最后的八股文題,孔謝文當初準備了三份,當時他留了個心眼,考試之前,取得是最后一份,根本不可能有人提前得到題目。而且與永嘉帝君臣相處多年,永嘉帝的脾氣孔謝文也完全熟知了,永嘉帝是不會如前朝南北榜一案那樣獨斷的,說不得此事之后還得給他孔謝文在史書上留下一個美名。“是?!遍]目養神的孔謝文并沒有發現,即使聽到了他的安慰,臉色依舊難看。……形勢如孔大人所想的那樣,逐步發展著。拿到考生試卷,重新閱卷工作量很大,然而即使不去看那些舉子們的卷子,首輔張泰初也知道至多是些微名次上的變動,同朝為官多年,孔謝文是個什么樣的人張大人也很清楚。然而流程還是要走的,張泰初與剛任命不久的考官們,查閱試卷之后,這次沒有妄下結論,而是將它們呈交給了永嘉帝,請圣上定奪。圣上抽閱了這些答卷之后,一邊是擇優錄取的真實排名,一邊是群情激憤的學子,永嘉帝同樣犯了難。沒有任何舞弊的證據,永嘉帝也不好直接令大理寺徹查,這時倒是張皇后替他出了個主意,召集登榜的學子重新考教一遍,再將他們的答卷張貼出去好讓其他學子服氣,暗中命廠衛細細盤查。張皇后的辦法雖是下策,但也別無他法。自古以來,朝廷對于學子抗議,都是安撫為主。還是和稀泥吧。然而這群學生一召集,就立刻出了事。作者有話要說:這章太卡了,明天再粗長吧QAQ以及古代科舉舞弊,真的現實比更扯淡233求點支持QAQ么么噠第79章爆.炸鄉試考秀才的考試范圍主要是四書五經,會試考舉人的考試內容卻是八股文的寫作,到了殿試,卻是由當今出題,考察的多是時政。不過受累于重視格式束縛人心的考試內容,大部分讀書人為了科考而科考,讀書讀成了死腦筋,他們大部分人都沒有什么實際生活的經驗,殿試所寫的策論,要么帶著年輕人的激進與鋒芒畢露,過于理想化,要么……空泛不知所云。故而殿試也成為了一種形式,矮里拔高。有時候,皇帝所出的題目與時政無關,遇到這種情況,夸就可以了。皇帝欽點狀元,替他們排名,也是隨心情的。故而才有了探花郎未必是所有進士中第二有文采的人,而是所有進士中長相最佳者的說辭。就如明朝首輔張居正,他的幾個兒子都是狀元探花郎,當時皇帝便直接說了,這是為了嘉獎他們父親所做的。這也是程老尚書之前多次在永嘉帝面前提自己孫兒名字的原因,等到殿試的時候,永嘉帝見到程仲瑜的名字問了一句,說不得心情一好就當場點了個狀元或者探花了。當然這也是老臣的小福利,對于程尚書的這個小心思,永嘉帝也清楚,他也樂得給出這么個恩典。這次因為今科會試結果引來了軒然大波,永嘉帝安撫為主,原本此事只需要永嘉帝下旨擬禮部重新組織一場考試就好了,然而永嘉帝聽了張皇后的話,直接召集了會試及第的貢士重新考教。永嘉帝仁善,所出的題目自然不如歷任會試主考官那般,故意截取些偏題怪題難倒他人,仁義禮信,他從論語中取了孟子的話,讓所召集的學子以此寫出一篇文章。這樣的題目,莫說這些過了會試的準進士們,就連尋常鄉試的秀才,也能寫出來。足見永嘉帝或者朝堂對于此事的想法,主要是孔謝文的正直之名實在太響亮,他的人品無人懷疑,泄題舞弊的可能性太低了。至于找槍手,且不提能夠考上會試的舉人們有誰愿意成為他人的槍手,如此大面積的中舉,又怎么會有這么多的槍手呢。是以朝堂許多人包括永嘉帝對此都是抱持著巧合的想法的。想起前朝牽連甚廣的南北榜案,永嘉帝甚至有了種撥亂反正之感。當然這次之后為了安撫南方舉子,他也會下旨擴大這次恩科所取的貢士名額。然而這群貢士之中,竟然有人連這句話語出自何處都不知,斗大的字不識幾個。永嘉帝當場震怒,著廠衛大理寺,徹查。若是此事一開始,也只是一些學子、舉人再鬧,如今卻是整個朝野震動。內閣大學士也是本次主考官孔謝文,當日便被廠衛請走。一時朝堂人人自危,永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