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6
我是聽說過蒸汽機這種東西,聽說能用到紡織上,紡出來的布又快又好,怎么現在還有車了?”“這和那個不一樣,紡織機是好東西。這是民間匠人研制出來的,小民當時遠遠的瞧過一眼。好家伙,就一大鐵疙瘩,后面一直有人添煤,動起來又慢又笨,嗆人的很,最可氣的是還要單獨給這玩意兒修路。我看那工匠,就是怕騙朝廷補貼的!”梁伯憤憤不平,即使自詡“新派人”的他對蒸汽機車也意見很大。楊慎倒是挺感興趣的,不過瞧著他厭惡的模樣,暫時就沒往下問。短短的一天,自然是不能將京城逛個遍,可已經令楊慎一家大開眼界。到最后連妻子兒女都坐不住了,下車共同聽梁伯講解。梁伯在孩子崇拜的目光下覺得志得意滿,整整一天說得口干舌燥,不過最后打賞也十分豐厚就是了。楊慎可是做了那么多年大明第一太子黨的,又在蠔鏡如此富庶的地方當官,說是腰纏萬貫也不為過。晚上回到驛館,瘋了一天的兩個孩子都睡下了,楊慎坐在窗邊陷入沉思。黃娥上前給他披了件衣服,問道:“相公在想什么?”楊慎驚醒,一臉鄭重的回道:“娘子,我改變主意了!”“???”黃娥不解。“原本我想著,就這樣算了吧,我這輩子該有的都有,以后隨波逐流聽從朝廷安排讓我去哪都行??山裉煲姷骄┲邪傩盏纳钗倚纳跷?,大家都過的很好。但如此就更需要人捍衛這一切,這一路進京,也見到許多不平之事,我要跟爹一樣,為大明鞠躬盡瘁!”楊慎說的慷慨激揚,甚至飆出兩滴眼淚。黃娥:“……”。她可不記得自己公爹有那么大公無私,不過自己家這位還得順毛捋,于是鼓勵道:“相公有此志向,我也十分榮幸,相公放心,家中一切有我呢?!?/br>接著又隨口問了一句:“所以你打算如何行事?”楊慎信心滿滿:“我這就寫折子上疏,向皇上指出這一切,他要是不聽,我就一直寫。以前報紙還來找過我要稿,我嫌麻煩都拒絕了,這次要多管齊下?!?/br>“……這、這樣啊,那相公你加油,注意身體?!秉S娥還能說什么呢,只能心中默默為嘉靖點蠟。作者有話要說:蠔鏡就是澳門,明朝時葡萄牙就是一頓不要臉耍賴將其租借走的84、感謝紫禁城,文華殿后文淵閣。世人皆知曉此地是大明的權力中樞——內閣的所在地。原本是一簡單的小二層樓,到了冬天還有些四處漏風?;噬象w恤幾位閣老,幾年前下令重修文淵閣,如今這已是紫禁城里最寬敞的建筑之一,不僅每位閣老都有自己的辦公室,還增添了許多公共休息區。可此時,文淵閣內卻寂靜無聲。好半天,才響起道艱澀的男聲:“崔大人,你看,這到底如何是好……”將視線移到室內,只見五位穿著官服的男子圍著一個大圓桌而坐。手中各拿著一份奏折,似乎在探討些什么。聽到對方的求救,那名崔大人無奈皺起眉頭:“這個嘛……皇上不批,本官也沒辦法,要不……我們再等等?”“不能等了??!都拖了多長時間了,好多地方都沒有人用,許多命令留中也不敢發,再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崔大人,你可是首輔,這事就得你出面!”翟鑾在心里罵娘,這是要讓老夫去抗雷??!他是弘治十八年的進士,后來累遷禮部右侍郎,最后入閣。按資歷比張璁要老,不過不如對方嘉靖情誼來得深厚,所以一直位居次輔。張璁辭官后他理所應當的上位,現在已經當了三年首輔。面對同僚的推辭,崔鑾假意為難:“這個嘛……皇上的脾氣你們也知道,旁人越勸,他怕是越生氣。我們必須找個合適的時間讓合適的人……李大人,李大人?!”“??!”李乘風猛然驚醒,擦了擦嘴角可疑的水跡,“首輔您叫我???”崔鑾滿臉黑線:“李大人,最近你一門心思撲在那什么蒸汽機車,日日夜夜跟天工局那幫人混在一起。我體諒你年輕沒定性,也沒說什么。如今大家正討論國之大事,你怎么能打瞌睡呢!你看你口水都把奏折浸濕了!”“哈哈哈……”李乘風也知道自己不對,不好意思的撓頭,并保證日后絕對不會再犯。看其認錯態度良好,崔鑾也就沒說什么,話鋒一轉接著道:“依李大人之見,此事如何是好???”“???什么事?”李乘風有點懵。“……”,崔鑾忍著怒氣又解釋了一遍。李乘風這才明白,原來還要從楊慎進京述職說起。按理說楊慎立下這么大的功勞,怎么著這次也能混個好地方的五品同知當當。無奈此人剛到,就惹了個天大的麻煩。他給皇上上疏,痛斥一路上見到的貪官們,并給朝廷提了十大建議,每一條都在打嘉靖的臉。要知道此時正是嘉靖志得意滿的時候,在他的領導下,大明不知疆域擴大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有明顯的提高?,F在就算問個三歲稚兒,也會說皇上是大大的明君。怎么在楊慎嘴里,自己就成了一無是處呢?更可氣的是楊慎還四處登報發表言論,他當年觸怒龍顏被貶謫,這么些年文章治國都有成績,在士人心中地位還是很高的,就連國子監都有一堆腦殘粉。于是大家開始捫心自問,大明是不是真的危機重重?這一幕讓嘉靖回想起他剛登基時,楊慎振臂一呼,百官在左順門哭嚎的情景。頓時血氣上涌,聽說翻著翻著奏折就在御書房里砸了硯臺,痛罵其為“國賊”!可罵歸罵,老實講也拿楊慎沒辦法,畢竟這次人家可沒組織哭門。想到他讓自己這么憋屈,還什么事都做不了,朱厚熜怒了,于是他扣著楊慎的升遷,故意不批。楊慎不批,跟他同批次進京的人也沒辦法走,大家就這么在京里閑逛。搞清楚事情原委,李乘風哭笑不得,這都是什么破事兒!此二人真是天生犯沖,都十幾年了還杠呢。摸了摸下巴上的寶貝胡子,崔鑾對李乘風道:“李大人啊,你看你,不到三十歲就入閣了,想必深得皇上器重,要不你跟著去勸勸?”“這……”李乘風表現的頗為勉強:“不好吧,誰不知道當年楊慎捅了多大簍子,和他一起鬧事的不少現在還在邊陲吃沙子呢,我要是去了,會不會也被罰啊?!?/br>“怎么會呢,”崔鑾笑道一臉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