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9
被董承本人“巧遇”后,實在忍耐不住,對著董承看似客氣,實則暗藏脅迫地道:“君如此行徑,不怕我上報給曹司空嗎?”董承絲毫不怕他的脅迫,桀桀而笑:“劉將軍若是能向司空稟報,早就去了,何至于被我糾纏這許久?”劉備冷然回視。董承繼續道,“因為將軍知道,一旦此事通稟了曹cao,我定會拉將軍下水。而曹cao正愁找不到名目處置將軍,必會借題發揮。這種將自己的把柄奉上,正入曹cao下懷,自取滅亡的行為,將軍如何能做?”劉備道:“君欲何為?”董承從懷里取出一條綢衣帶,作出一副恭謹之色:“此乃圣上血書,‘衣帶詔’也,劉將軍還不聽命!”劉備來不及去看那條衣帶,聞言,躬身行禮。董承念完衣帶詔中對曹cao的種種論罪,取出筆,對劉備道:“劉將軍,署名否?”劉備被這半逼半就的邀請氣笑了:“備自當為圣上肝腦涂地,只不知道——這衣帶詔是真是假?”董承臉色倏然一變。劉備一瞧他這模樣,便知這“衣帶詔”果然有異,既惱怒董承的糾纏,又驚異于他的大膽。董承犟嘴道:“朝中大半有識之士皆知此事,怎會有假?”劉備暗笑。若朝中有大半人參與,曹cao怎會一無所知?他若這么無能,早死在呂布的手上了,怎能走到今天的位置?不過是三兩個蠢笨之人,結成烏合之眾,在此跳腳罷了。雖是這么想,但劉備知道,如果董承今天要不到一個結果,他是不可能善罷甘休的。是以,劉備并未拆穿董承的謊言,故意作出一副遲疑不決的模樣,在董承的再三催促中,在那一串聯合簽名的末尾,寫上了自己的名字。董承見劉備上了賊船,便放心地把他當成自己人,與他一同探討“打倒曹賊”的計劃。劉備明面上聽得認真,內心對董承等人天真的妄想感到無語。他倒是想幫皇帝洗一洗這些“忠臣”的腦子,可又想到:能背著皇帝做出這種事,這些人不過是借皇帝的名義,替自己爭奪權力的宵小罷了,算是哪門子的忠臣?他們本質上與曹cao并無不同,卻沒有曹cao的半點眼力與權謀。歇了多管閑事的心思,劉備借助所謂的“反曹”計劃,反過來將董承耍的團團轉。最后,他借助董承的人脈與勢力,趁著曹cao征伐袁術的這個機會,悄悄地溜了。作者有話要說: [1]15字引自正史。第142章裂痕劉備知道,自己偷跑是要承擔極大的風險的。目前他與曹cao等人正處于一個微妙的平衡點。在這個平衡點上,曹cao縱是想除掉他,也要礙于名聲、威信等因素,不得不按捺住心底的真實想法,表現出一副親厚的模樣。而劉備,明知曹cao等著抓自己的錯處,也裝作不知,和曹cao保持著虛假的友誼。一旦劉備選擇逃跑,這個平衡點將會被立刻打破。到那時,曹cao既有了追究他的理由,也有了除掉他的機會——在偏野的山地,讓一個人神不知鬼不覺地消失,是再容易不過的一件事。劉備深知利弊,可他還是決意要逃。因為,曹cao于他,就像一把時刻懸在脖子上的鍘刀。一旦朝中局勢有變,這把大刀,就會毫不留情地落在自己的脖子上。在劉備成功跑路之前,呂布曾讓士兵過來找他,請他過去敘舊。呂布已被軟禁了將近半年。一開始,他還滿懷希望地蹲著,覺得自己很快就能被放出去,與家人團聚,重新在馬背上一展雄威。可隨著時間一天天地過去,每日好吃好喝的供應不曾間斷,釋放的消息卻遲遲不來,呂布日漸焦慮,call劉備的頻率也從兩三個月一次變成一周一次。劉備不堪其擾,他根本不想跋山涉水地去聽呂布倒苦水,也不想聽呂布明里暗里的請求。他多次告知呂布:他根本無法左右曹cao的決定,甚至自身難保。然而呂布竟然一根筋地認為:曹cao當初饒他一命,是因為他劉備的求情。劉備有苦難言。偏偏呂布還覺得他不盡心,言辭間逐漸多了一分怨意。劉備心頭凜然,他知道曹cao的網已經四處布下,再不逃,等到收網之際,等待他的只有一個束手就擒。因此他誆哄了呂布,叫他以赤兔馬相贈。呂布起初勃然不愿,最終,敵不過劉備的軟硬兼施,將赤兔馬拱手相讓。呂布的住所素來有眾多士兵把守,這一切自然未逃過曹cao的耳目。劉備此舉可以稱得上明謀,可曹cao并沒有任何阻止的意思。曹cao的幾個心腹謀臣很早就向曹cao進策,讓曹cao提防、限制劉備。這當中的提議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荀攸、郭嘉、崔頌為首的主張“劉備不可縱”;另一類則是以程昱、戲志才為首的主張“當殺了劉備永絕后患”。曹cao原本更傾向于前一種主張。除了政治上的考慮,亦有幾分惜才之意。可隨著局勢的變化,對劉備此人了解程度的加深,曹cao在堅持原有主張的同時,不免生出了幾分不一樣的想法。他對劉備的態度,從荀攸、郭嘉、崔頌的“不可縱”,漸漸轉向程昱、戲志才的“當殺永絕后患”上。而若要殺劉備,劉備此次籌劃的逃跑,正是送上門來的、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所以,在洞察劉備的預謀后,曹cao非但不予阻止,還大開了方便之門。他想將劉備放出許都,找個僻靜的地方就地格殺。對于曹cao的這一計劃,郭嘉、荀攸等謀臣皆表現出少許的憂慮。崔頌也不太認可曹cao的這個決定。這個計策,雖然能快速而有效地解決掉劉備,但變數太多。一旦哪個環節有失,離開許都的劉備就像投入大海的魚,再也捉不回來了。崔頌便向曹cao進言道:“劉備勇武善戰,又有關羽、張飛兩名驍將忠心護佑。今得赤兔馬,日行千里,若放他離去,怕是縱虎歸山,一去不返?!?/br>曹cao道:“行計當如行軍——冒其險,貴在神速,哪有百無一失的道理?”崔頌道:“我聽聞劉備領平原相時,曾遭遇刺客。那刺客收了旁人的錢財,竟不忍殺之,反倒把事情原委悉數告訴了劉備??梢妱湫闹沁^人,能以言語左右他人,”縱觀有關劉備的歷史記載,此人的心智與話術不可謂不可怕。姑且不論他對諸葛亮的那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讓諸葛亮為蜀漢鞠躬盡瘁了一輩子;就說他被人買刺客刺殺這事,劉備竟然能用自己的“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