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6
傷勢好轉,他帶上這段時間準備的物資,與眾人道別。長亭外,郭嘉遞給他一只被藍色布帶纏繞的硬物。崔頌解開布帶,發現里面是一柄小巧精致的匕首。這把匕首崔頌見過,不止見過,他還曾用它破開山壁,帶郭嘉逃離絕境。——這正是二人困在山洞時,郭嘉交給他的那把匕首。那個時候他們一逃出山洞就落入水里,匕首也在那時遺失了。后來,元娘因為感激他們,特意帶著族人去河里打撈,郭嘉的匕首,崔頌的佩劍,都被他們找到,物歸原主。如今,這把匕首和在山洞時一樣,被郭嘉一分為二,其中刻著睚眥的子匕首被套上特質的刀鞘,用布帶牢牢裹著,送給了他。至于另外一半,自然還在郭嘉手上。雖然只是其中的一半,但整個刀刃鋒利流暢,完全看不出被分開的痕跡,而且威力不減,仍然削鐵如泥,無需多想便知這是不可多得的寶物。崔頌覺得這件禮物有些貴重,可他突然想到——在古代,贈刀似乎是一種鄭重的禮節,代表朋友間的信任與重視,不好拒絕。崔頌只能收下這把匕首,思索了片刻,取下腰間不離身的玉墜,回贈給郭嘉。郭嘉道:“此刀名為‘綢繆’,與另一把‘獨觴’本為一體,今贈與子琮,望子琮一路順風,好自珍重?!?/br>崔頌有些不舍。到底是他在古代第一個投緣的朋友,不似荀氏叔侄那樣的君子之交,頗有些現代好哥們的感覺。“奉孝也要保重,”他鄭重道,“酗飲傷身,萬不可貪一時之歡而不顧惜身體?!?/br>充當背景板的白米忍不住嘀咕:“先生要能真記住才好……”郭嘉重重地咳了兩聲。崔頌將目光轉向旁邊的白米,“此事還需要白兄多做監督?!?/br>白米表示義不容辭:“您放心吧,我一定會時刻看牢先生,不讓寨里的人賣酒給他?!?/br>郭嘉無言:“只是偶爾小酌……”不過他這“小酌”的量,比一般人多一點罷了。最終,崔頌帶著家仆等人上路。他的白駒寶馬“搦朽”在白氐族變亂的時候被人扣住,后來不見所蹤。也不知怎么回事,這馬四處亂走,兜兜轉轉,竟來到女羌族的牧場偷吃,被抓了個正著。為了逃跑,白駒在牧場里攪風攪雨,最后還是來幫忙的徐濯認出了它,說這是崔頌的馬,方才結束一場鬧劇。崔頌找回這個小祖宗,也算了卻一樁心事。幾人一路北上,等抵達長安的時候,正是開春時節,同時,他們聽到了一則消息——董卓遷都了。許多人以為董卓遷都是被十三路諸侯(演義18路,正史13路)給嚇的,其實不然。董卓遷都,最主要是因為白波軍與匈奴的威脅。知道董卓遷都的事,崔頌便對長安之行抱了疑慮。最終他還是選擇繼續前進,以不變應萬變。期間他在夢中回過一次現代,就“綢繆是什么寓意”這一問題咨詢了另一個自己。作為一個“文盲”,他壓力很大,古人這動不動就給東西取名,還引經據典、追求雅致深意、用意象表明心跡的習慣,每次都讓他覺得自己是個俗人。另一個“崔頌”問:“是籌謀還是綢繆?”他在紙上用隸書寫下“綢繆”二字。“崔頌”有些驚訝:“看來這位朋友確實對你情誼不淺?!?/br>“這話怎么說?”“崔頌”把手機遞給他:“度娘在手,天下你有?!?/br>崔頌對他偷懶的行為感到不可置信,但還是接過手機,自己查詢起來。百度:綢繆ou21、緊密纏縛。示例:未雨綢繆。呃,是讓他未雨綢繆的意思?他再往下看。2、連綿不斷。3、纏綿悱惻的戀情。……%*@什么鬼,郭嘉送給他的東西不可能是這種意思吧?他再繼續往下看,終于在最末尾找到答案。8、情意深切。示例:“獨有盈觴酒,與子結綢繆?!保ā獫h·李陵[1])對了,郭嘉說另外半把匕首叫「獨觴」,可不就是“獨有盈觴酒,與子結綢繆”的意思嗎?……不過等等,這首詩到底啥意思?毫無詩歌細胞的崔頌又開始糾結,最終將目光落在“情意深切”四個字上。反正就是“情意深切”的意思吧,具體的意境還是不要管了……崔頌將「綢繆」放進袖子的暗囊中,貼身攜帶。前往長安的一路并不太平,流民苦大仇深,餓殍尸橫遍野,他覺得自己可能一輩子忘不了那些慘烈的場景,而這,僅僅只是開場。當他們終于抵達長安城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松了口氣。崔頌取了從洛陽城帶來的能證明自己身份的文書,遞給守城士兵。其中一個士兵帶著文書進城,剩下的仍然攔著他們,分不清善意還是惡意的目光直往他們身上掃。甘姬對這些肆無忌憚的目光有些惱怒,但卻發作不得。不一會兒,士兵回來了,與他一同回來的還有一位年輕的軍官。“胡騎督,就是這幾人?!?/br>被稱為胡騎督的軍官上下打量著他們,見他們身上佩著外族人贈送的行囊,眼中流露出一絲輕蔑。“如今長安乃是國都,天子腳下,豈容爾等隨意進出?”※※※※※※※※※※※※※※※※※※※※[1]獨有盈觴酒,與子結綢繆:據說此詩只是假托李陵蘇武之名,作者另有其人。但一般默認是李陵的詩。※久違的小劇場:崔·懵圈·子琮:纏綿悱惻什么鬼……多義詞真可怕。郭·烏鴉·奉孝(深沉):現在不是這個意思,以后就不一定了。崔·毒奶·子琮(果斷):奉孝的意思我明白了,兄弟情深嘛,我懂我懂。崔·毒奶·子琮:……第53章賈氏文和崔頌沒想到自己竟會被人攔在城外,上前一步,行了一禮:“在下是洛陽的學子,攜仆從而來,因故需在長安住上幾日,還望騎督放行?!?/br>此時的學子講究游學之風,加上時局混亂、對人員流動的管制大不如前,在崔頌出示身份證明后,守城官本該放他進城,卻不知為何,這位做主的胡騎督并不肯把路讓開。這位胡騎督全名胡輔,是董卓部將胡軫的族弟,官至北門騎督。董卓遷都后,長安城門便由這位胡騎督負責,主管一切大小事。聽了崔頌的話,胡輔毫無反應,只懶洋洋地問道:“你原來擔任什么官位?”崔頌升起不妙的預感:“頌不曾出仕?!?/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