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6
閃發光。每一次,當他覺得少年已經足夠好的時候,他總能變得更好。***司南向來有著極強的行動力,短短三天,不僅把助學金的消息傳遍了大街小巷,還安排好了“學子公寓”提供給無錢住店的學子。公寓中有被褥,有春衫,有用來溫書學習的公共自習室,還提供一日三餐。不是免費的,而是要寫一首詩,或者贊美汴京城有多繁華,或者夸夸司氏火鍋有多好吃。一首詩,換一個床鋪一個月的居住權。至于那些被褥和春衫,只租不送,離開時要還回去,給下一屆學子用。這對學子們來說比免費的更珍貴。司南在做好事的同時,照顧到了他們敏感的心。司南此舉,轟動了整個朝堂。在此之前,無論是中秋宴,還是河北鹽務,或者他開火鍋店時想的那些怪招,對百官來說都是巧思,是小手段。此時此刻,沒人再這么想了。科舉取士,是一國一朝的大事,就朝廷都沒辦法顧及到每一個人,他區區一介商賈,卻肯拿出大筆金錢,想出這樣一個主意。這已經不是單純為了名聲就能做到的了。不用官家開口,戶部侍郎便上折子,請求為“學子公寓”撥款。東西二京收到消息的大商賈、大鄉紳,但凡有能力的,或者真心為了學子,或者想博個好名聲,紛紛慷慨解囊。越來越多的“學子公寓”在汴京城中建起來,越來越多的錢流入了司南掌管的“助學金”賬戶。司南做夢都要笑醒了。原本已經做好大出血的準備了,突然之間,無數人來送血包了,這可真是……司南一高興,做了九十九塊“步步高升餅”,顛顛地送到官家面前。官家懷著顯擺的心思,轉贈給文武百官。文武百官感慨萬千。燕郡王怎么就不是官家親子呢?倒不是說燕郡王有多好,主要是吧,大宋缺個姓司的皇后呀!為了給司南長臉,也為了鼓勵學子們,官家選了個天朗氣清的好日子,去學子公寓轉了一圈。一口氣看到這么多金光閃閃的大人物,學子們都傻了,根本不敢相信。官家比往常更親切,和學子們一起坐在公共自習室,溫溫和和地說了許多勉勵的話。那些站在朝堂頂峰的大人們,就那般穩重矜貴地陪同官家坐著,離學子們只有一桌之隔。學子們眼圈都紅了,暗暗下定決心,努力再努力,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學子公寓不光方便了萬千學子,還方便了小崽。小家伙特意申請了走讀,下了學就泡在學子公寓,聽舉子們談論詩詞、品評文章,像個泡進浴池中的小海綿似的,如饑似渴地吸收著知識。為了學問,小家伙從來不怕羞,遇到不懂的就會大著膽子求教。有位蜀地來的學子,姓喬名冼,第一眼看到小崽的時候就吃了一驚,覺得和他恩師家的幼子十分相像。因著這層關系,他對小崽十分耐心,每次都會不厭其煩地解答他的問題。小崽也很機靈,時不時就會請二豆做一些小點心送給喬冼。一大一小相處得十分融洽。喬冼漸漸發現了小崽在讀書為政方面的天賦,越發覺得可惜,忍不住寫了一篇文章,論述為何身有疾者不可參加科考、不能入朝為官。這篇文章在學子中引起了一波激烈的討論。有人支持喬冼,希望律法能做出調整;更多的人抱著悲觀的態度,覺得他們這是癡人說夢。起初司南還擔心小崽聽到這些話會不會心里不舒服,沒想到,小家伙兩只眼睛亮晶晶的,崽崽手飛快地記著,恨不得左右開弓,生怕錯過哪句精彩的話。司南不由失笑。不愧是自家崽!辨論還未結束,從學子公寓擴散到各驛館、邸店。眾學子從“身有疾者能不能為官”發散開來,說到了本朝政治及律法的缺失之處。有位姓劉的學子非常激進,也非常大膽,認為國朝處處是弊端,從官家到宰相再到文武百官,凡是叫得上名字的,挨個罵了一遍。事情發生在火鍋店,又剛好被司南聽到了。他差點以為這位真猛士姓蘇名轍——當初,蘇轍參加制科考試時,洋洋灑灑寫了六千多字,把官家、宰執、三司使罵了個遍,結果還考上了。官家看了他的文章,還稱贊他有宰相之才。這就是大宋!這就是大宋的文人!然而,司南只是一個開火鍋店的,沒有文人的骨氣,不敢讓這樣的言論從自家店里傳出去。于是,他從后廚出來,身上的圍裙都沒解,就跟這位劉姓學子辯了起來。司南問:“既然你覺得國朝一無是處,那你說,哪朝哪代為政清明,可為人稱道?”劉生道:“小生以為,三皇五帝,秦皇漢武都不夠好。我等刻苦讀書,期盼有朝一日入朝為官,不是為了一己之利,而是為了匡扶社稷、為民請命,實現國之大同?!?/br>司南相信,他這話是真心實意的。這個年紀的少年人就是這樣的心氣,同時又很容易陷入理想化的怪圈,一旦發現實際情況和自己想象中的不符,就會憤世嫉俗。司南抓住他話里的漏洞:“你也說了,哪朝哪代都不夠好,你又怎么能創造出最好的?就算你能做得比前人更好,又怎么知道后人不會超越你?”單單一句話,就讓劉生張口結舌。其余學子也不由陷入沉思。司南的視線在眾人臉上掃了一圈,不緊不慢地說:“你們學貫‘五經’,讀過,應當知道萬事萬物都有弊端,也有優勢,比如冬雪雖凍人,亦可殺蟲卵、兆豐年;比如山路雖險,卻可觀麗景、遠喧囂……應該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br>學子們雖不知道什么叫“辯證的眼光”,卻聽懂了他的比喻。司南繼續道:“國朝為政以仁,從不殺文官,尤其寬待耿介正直之臣。今上堪為仁君表率,方有今日天下人才歸于汴京之盛事?!?/br>“前有范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今有四真在朝,集天下之望;后有王介甫、司馬君實此等有德有才之士,何愁國之不興,民之不富?”眾人聞言,面上露出向往之色。若能有幸與這些人同朝為官,不枉他們寒窗苦讀十余載。司南說回最初的話題:“劉生以為國朝處處弊端,我卻覺得這是盛世?!?/br>“先生此話何意?”劉生已經不像剛才那般激進,而是虛心求教。司南反問:“你覺得,何為盛世?”“萬國來朝,沃野千里,路無餓殍?!?/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