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1
,繼續向南行去,不久之后,前方便出現了一個小黑點。骨扇島。這座孤零零的小島實在太小,但因整個淺海都再無其他島嶼,它便顯得獨一無二。逐漸接近后,漸漸能看清其全貌。小島雖小,其上卻滿是蔥蘢郁樹,顯得生機勃勃。在這湛藍滄海之上,獨它一抹青翠,猶如大漠里的一處綠洲,夜空中的一輪明月,尤為顯眼。臨近海島,船行漸緩,掌舵的漁民調整了方向,側過船身沿著礁帶慢行。水鏡站在船舷邊看向水中,礁帶與骨扇島相接處極高,幾乎要破出水面,而后像是走下坡路般,越遠離島嶼越是低矮,矮到從船上幾乎快要看不清時,走勢便平緩了下來。水鏡不禁心想,漁民們將它稱作“海中城墻”還真有幾分道理,若將骨扇島比作城樓,那骨扇礁便猶如城樓兩側的城墻,將淺海與深海一內一外隔離開來。解無移讓另外三艘船分別試了試能否越過骨扇礁,得出的結論是,唯有最小的那艘能夠堪堪擦著礁頂過去。這么看來,失蹤的那些漁船前往深海的可能性就更小了,現如今這幾艘船都還是空載,尚且難以越礁而過,若是載上魚蝦吃水更深,就更不可能過得去了。除了得出船難過礁的結論外依然一無所獲,解無移只得下令折返。沒有發生意外本是好事,但解無移的面色卻變得比先前又凝重了幾分,直到遠離骨扇礁,路過那片漁民慣來的海域,又離開那片海域,他都一直負手站在船舷邊,微微蹙眉一言不發。忙活了這么久,此時已是夕陽西下,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水鏡見解無移還是站在原地像是入定般紋絲不動,拍了拍他的肩頭道:“許是真如你先前所言,致使漁民失蹤的原因已經消失了?!?/br>解無移并未因他的寬慰而感到放松,看著遠處緩緩搖頭道:“我總覺得有哪里不對?!?/br>水鏡道:“漁民常去的海域我們都去了,連骨扇礁都去看過了,還能有哪里不對?”解無移目視前方,凝眉深思。過了許久,他忽然眸光一閃,回身對韶玉道:“吩咐他們停船,收帆撒網?!?/br>作者有話要說: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钌屉[第124章漁船巨震海妖現水鏡立即明白了他的用意,韶玉卻是一怔:“撒網?”問完之后,他恍然大悟般地一拍大腿,道:“哦,我明白了!就算沒能除掉海妖,也不能白來一趟空手而歸,怎么也得捕點魚蝦帶回去當做戰利品,是吧?”水鏡無奈,一邊與解無移一起往桅桿那邊走一邊順手拍了韶玉腦門一下,道:“是什么是,趕緊去傳令?!?/br>水鏡知道,解無移的意思是,漁民能去的地方他們雖然都去了,但是漁民會做的事他們卻沒有做。漁民來海上一定會做的一件事便是捕魚,若說他們此行的所作所為到底與漁民有何不同,那便是他們沒有捕魚了。不過,韶玉雖是曲解了解無移的意思,但他說的話倒也沒錯,就算捕魚這件事并不是失蹤的關鍵,捕點魚蝦帶回去也算不是白來一趟。韶玉揉著被拍疼的腦門,又十分cao心地喊道:“可是咱們方才已經路過他們慣常下網的地方了!這里的魚肯定沒有那里多!我們要調頭回去嗎?”解無移的腳步頓了頓,但很快便道:“不必,就在這?!?/br>據那掌舵的老漁民所言,所謂“慣常下網之處”也不過是被漁民選擇的比較多的海域,并非是說漁民非得到了那里才開始捕魚。這就像是酒樓茶肆,有的店名氣大,客人多,但飯菜酒水未必就是“最好的”。有的店名氣小,不為人所熟知,但菜品酒水卻有其獨到之處。食客酒客因喜好不同各有其偏愛的去處,漁民也是一樣,都有自己所偏愛的海域,并不是哪里去的人多就一定要去哪里。韶玉聽解無移說得這般篤定,也不再廢話,悶悶“哦”了一聲便乖乖下去傳令了。水鏡與解無移一起走到了桅桿下,剛欲抬手去解帆繩,旁邊的幾個漁民卻是立即制止了他的動作,奇怪道:“你要作甚?”水鏡道:“收帆啊?!?/br>漁民莫名其妙:“為何要收帆?”水鏡指著解無移道:“你們太子殿下說要停船收帆,撒網捕魚?!?/br>漁民聞言齊齊看了解無移一眼,隨即面面相覷了一番,似是有些欲言又止。互相眼神示意了好半天,其中一個年紀稍大些的漁民才清了清嗓子,訕訕笑道:“殿,殿下……捕魚不必收帆,也不必停船……”解無移面上難得露出了幾絲茫然,道:“不收帆,不停船,如何撒網?”那漁民干笑了兩聲,撓了撓腮,問道:“殿下說的那種……撒網,可是在岸邊看到的?”解無移如實道:“正是?!?/br>漁民聞言點頭笑了笑,似是明白了解無移為何會有這般誤解,有些拘謹地解釋道:“太子殿下有所不知,那種手撒的小網一般都是在臨岸的淺水或是湖上用的,咱們出海捕魚用的……”他回頭指了指船尾吊著的一根橫桿和桿上纏著的一張巨網,道:“大多是這種拖網,直接把那桿子和那網沉進海里拖著走就行,用不著停船?!?/br>解無移仰頭認真看了看那橫桿和巨網,似乎是在腦中細想了一番它在海中該如何作用,而后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誠懇道:“原來如此,受教了?!?/br>漁民忙擺手道:“不敢不敢?!?/br>他頓了頓,大概是發現這位太子殿下并不像看上去那般冷峻,且似乎還對那漁網很是好奇,便又笑道:“殿下若是感興趣,不妨隨我們去船尾看看?我們把網下了,再與殿下仔細說說這網的好處?”解無移頷首道:“如此甚好,有勞了?!?/br>漁民又是一番擺手搖頭,連道不敢。水鏡和解無移一起跟著漁民到了船尾,看著他們解開那吊著橫桿的繩子,像是降帆一般將那橫桿緩緩降下。降到與頭頂齊高處時,他們抬手將橫桿上纏繞了幾圈的網一圈一圈反繞回來,舒展鋪開,那網便成了一個巨大的“吊床”。鋪開巨網之后,一人托起那網的下擺,將橫桿拖向欄桿外,另一人則繼續放長吊繩,將那橫桿連著網一起緩慢沉入水中。夕陽余暉斜灑水面,將那沉網之處蕩開的水波鍍上了一層柔和紅光。將網沉入水中后,那些漁民便開始十分熱心地給他們講這拖網的妙處。比如,為何要有那根橫桿?因為若單單用兩根繩子牽住網的兩端,漁網便會不斷向中間合攏,而有了橫桿在前,便能使漁網一直張開大口,在水下覆蓋更大的范圍,“吞噬”更多的魚蝦。再比如,為何要令它沉下水底而不設法使它浮在水面拖行?因為船在前網在后,船行過水面時會將水面近處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