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0
鏈里,本身就屬于底層,西游記里頭,涇河龍王,不就說被宰就被宰了嘛!那個能預測雨滴的算命先生,知曉消息比負責降雨的涇河龍王還早,不管是他坑人還是他與龍王斗氣泄漏天機,總也有一部分責任吧?結果,龍王倒是被宰了,算命先生怎么樣卻沒提。真是想想就讓龍落淚。然而龍族內部,還有鄙視鏈。真正的龍子龍孫鄙視血統不純者,血統不純的則鄙視那些蛟、螭之類的偽龍族,之后一鏈一鏈傳下去,總有龍能找到鄙視對象。秦穆同學,就屬于龍人混血還混得不平衡,表現出來的都是人族表象的那一種。秦穆還有個哥哥,這血混得就比較好,偏龍族,也能修煉龍族的功法。但是像秦穆這樣,龍族收藏的功法就沒多少適合他的。按照正常的修仙文的劇情來看,秦穆應該是拜入修仙門派——放在這個世界就是三百六十旁門,或者三清的道門正宗——但是,這個世界的發展就不是正常的修仙文??!道門正宗的仙人們,連同為人族卻修的是旁門而成仙的那些仙人都要歧視一番,更何況是有“被毛戴角”之輩血統的混血?秦穆血統偏向于母親,連姓也是跟著母親姓的。秦穆他娘弄玉怎么說也是秦穆公之女,在人間也是有身份的人,當然要給兒子找一個好的出路。鑒于人間這里,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秦任好都離世許多年了,現在秦國的君上會不會認這門親都不好說,于是乎,唐無易就收到了龍族送來的小嬰兒。本來龍族是給配了仆人的,但唐無易嫌陌生人跟著煩,就都趕走了。他自己倒沒覺得什么,被迫和師父一起承擔起養小嬰兒重任的三個徒弟:%@%¥,為什么!第一百二十七章先行樂原覺得師父腦回路有些清奇。他是個尊師重道的孩子,輕易不會說師父的壞話……除非忍不住。當今之世,周天子權威日下,幾乎成為許多公侯心中公認的擺設。列國互相征伐,戰事頻繁,但是絲毫不令人意外的一點,就是列國之間還有個鄙視鏈。大國鄙視小國,爵位高的鄙視爵位低的,武力強的鄙視武力弱的。在這堆鄙視鏈里,明明是僅有的幾個公爵國的宋國,卻非常神奇地位于底端。好吧,其實也不難理解。誰讓宋國是商之遺民的國家呢?在一堆的姬姓諸侯里,子姓的宋國簡直不要太顯眼??!宋國有許多禮法還采用是商代遺制,但是有一點,卻和許多姬姓諸侯國一樣。那就是公族干政,世卿世祿。公族,也就是各國的宗室,公子公孫們的后代。各國的國君們,生下的子嗣只有一個能繼承君位,但是其余的子嗣,成為卿之后,也能擁有自己的封地——即采邑。樂原就出身于宋國戴族的樂氏。戴族在宋國的公族里,算是顯族。宋國的十一代國君謚號為戴公,他的嫡子繼位為國君,其余諸子則成為宋國的卿,戴公的公子們的后代,便統稱為戴族。按照周制,“大夫不得祖諸侯,五世親盡,別為公族”。什么意思呢?國君只有一個兒子能繼位,其余的兒子則成為士,也就是普通的貴族。周天子之下,各國爵位承襲是如此劃分的:國君——卿——大夫——士。按觀念,傳五世之后,便與最初的諸侯祖宗“親盡”,不能再用之前祖宗的姓,也不算是一族人,要自己另立氏名。當然,實際實行的時候,一般到公孫之子的時候,就會另取氏名了。戴族就是宋戴公的公子公孫們的后代組成的,戴族之中,比較出名的有戴氏、樂氏、莊氏、華氏等。宋國的六卿里,就有戴族華氏的人。按照世族之間互相提攜的習慣,戴族的其他幾支發展得也頗為不錯。當然了,前頭已經說過,公族、世祿世卿制度,是在許多其他諸侯國里也存在的。樂原的兩個師弟,就分別出自于魯國“三桓”之一的季孫氏和晉國六卿之一的荀氏。樂原一度以為師父是有什么名門子弟收集癖。直到,師父收下了小師弟,又帶著他們來到了楚國。樂原跟在師父身邊已經有六年了,三觀已經和師父同化,但是……地域黑什么,游歷過程中所聞所見,那些人都沒有免俗??!宋國、楚國、秦國等,被黑、被排斥,都已經快變成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了。但是在諸國鄙視鏈底層的一堆國家里,宋國居然還算里面情況比較好的。宋君爵位乃是公,在一堆侯國、伯國里鶴立雞群,在平王之時(東周)才受封成為諸侯國的秦國,以及最初受封不過區區子爵、而后竟敢僭越稱王的楚國,和宋國根本就不能比。師父入秦,而后又入楚,這么不挑地方的游歷和收徒方式,樂原表示,真的是不想說什么。秦國立國所在乃是從前的宗周——也就是周天子的直轄統治區——從前自然繁華,但是自從平王東遷,此地又為犬戎所占據,早已不能和中原諸國相媲美。楚國那窮山惡水的地方就更不用說了。就算師父不在意,但是他們這些小的,來到這些地方,假如適應不了環境,輕則患病,重則夭折,師父怎么就那么心大呢!樂原:我累了,真的累了。日常在懷疑師父到底愛不愛我們這些徒弟的復雜感情里掙扎。*唐無易看著蔫頭蔫腦的三個徒弟,九歲的樂原心不在焉,是在走神;六歲的季和跌跌撞撞,但是在練習步法,但這步速,鐵定是已經累了不想練又不敢說;四歲的荀儀……坐在馬車上跟著一起搖搖晃晃,倒真的是在睡覺。至于秦穆小嬰兒,嗨,小嬰兒懂什么,唐無易在馬車上專門弄了一個小嬰兒睡眠專用位,又畫上了兼具防震、漂浮、保暖等多種功能的陣法,就把小嬰兒給放那里去了。三個徒弟雖然沒吭聲,但是唐無易知道,他們都對去楚國很有疑問。唐無易的最終目的地是秦國,要去的當然也是秦國,只不過,在秦國定居開始布局之前,他要先去楚國看一看。秦、楚兩國自秦穆公和楚成王開始,便約為姻親,而這兩個國家,在華夏歷史上的地位有多重要,就不用說了。秦國的成功其實是有理可循的。秦國立國之基關中是當年宗周的基本盤,只要占據并且守住函谷關,那基本上就妥了。函谷關乃是天險,戰國末期,六國聯合攻秦,秦國依靠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