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8
到了太上皇的痛點,嗯,那就更加完蛋了。從太虛二年道藏的全面發行,其后兩年間的儒家士人不斷南逃,一直到太虛四年左右,宋廷的兵馬才終于開始北上。如果論戰斗力,宋廷的兵力是比不過太上道國的,畢竟金兵被太上道國打得叫爸爸,但是他們對上宋兵的時候,戰斗力卻非??捎^。行軍打仗,一直講究個師出有名,宋廷出兵的理由是護衛儒家正統以及一統河山,但是現在的太上道國也是漢人治理的,對異族buff就很難往宋兵身上加。至于捍衛儒家正統,那些儒家士子、讀書人或者儒將可能還是真心實意這么想的,大部分的宋兵乃至于武將,可能都不是這么想的。宋朝重文輕武,北宋時期,某高階文官欺凌甚至斬殺戰功赫赫的武將,著名大將狄青憤憤不平向其求情,卻得到“東華門外唱名者”方是好男兒的回應。“東華門外唱名者方為好男兒”之言,也被諸多士子奉為圭臬狄青以武將身份成樞密使,卻屢遭臺閣諸公欺壓,僅僅因為他不是科舉,而是武將出身。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保家衛國,好的,宋兵能做到,為儒家送死,對不起,這個不行。再加上道國的士兵是真的有武功加成的,道兵對上宋兵,就好像一個壯漢對上小學生一樣,真的可以說是吊打。宋兵對上道兵節節敗退——這也是宋兵一向的弱點,守城戰非常有經驗,戰勝率一向很高,然而因為騎兵稀少、缺少馬種草場等等原因,主動出兵的大戰,獲勝的次數并不多——唐無易也不會放棄如此良機,干脆下令乘勝追擊。畢竟道國的道兵都是練武的,練武就要消耗糧食,消耗藥材,消耗很多的資源。太上道國的家底再厚實,也只有天下一半的國土,大宋繁華之地,能早一點收入囊中當然還是早一點好啦!現在有送上門的理由,要是道國再不動手,不就顯得太卑微了嗎?至于儒家士子擔心的問題,呵呵,唐無易相信,識趣的孔氏北宗會給出讓他滿意的答復的。第27章明教太上道國南征之旅非常的順利,百姓可以稱得上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東南自古繁華,南宋朝廷所處的乃是繁華之地,但是從太上皇趙構建炎南渡至今,也不過四十年而已,還有許許多多的人,懷念著北國故土。若是太上道國未曾興起,這趙宋朝廷就代表著漢家衣冠,縱然趙構再不愿意興兵,多次處理主戰派大臣,這炎宋依然是百姓心中代表著華夏神器的正統。金國與大宋之戰,乃是華夷之戰,然而太上道國與大宋之戰,卻是華夏族內部的奪鼎之戰,二者是不同的。宋朝這個朝廷,被稱為弱宋,對外表現實在是懦弱,讓人看不過眼。然而在內部戰爭的表現,卻遠遠勝于其他的朝代,秦、漢、明的滅亡都可以說和農民起義有關,然而宋朝自趙匡胤后發生的五百多次起義,卻沒有一次成功過。就說建炎南渡以來,就至少爆發了王宗石起義、鐘相楊幺起義等事件,這些人都拒絕了朝廷的招安,一意抵抗到底。還有諸多前線潰敗的敗兵、流寇,嘯聚山林,割據一方。若不是外頭有金國這個敵寇在,轉移了矛盾的焦點,讓百姓同仇敵愾,大宋朝廷能延續多久,還真說不準。就是朝廷穩定之后,大宋的國內矛盾也不少,只不過朝廷已經站穩了腳跟,又和金國達成了歲貢的協定,內部的亂子,倒是能輕易壓下去了。現在道國和宋廷的大戰沒有亡國滅種的危機,大家都是漢人,大宋建立之前,五代十國的時候,也沒見百姓為前朝要死要活??!所以南國百姓對太上道國的道兵們非常歡迎,最重要的是,他們成了太上道國的百姓,就有可能讓自家孩子進入道宮或者道觀,拜師看的是根骨或者悟性,就算再窮的人家也有試一試的機會,一旦成了,就有很大的可能飛黃騰達。就算不成,所謂的書中自有黃金屋,又不是只能讀儒家的經書不是?道家的道經就不是經書啦?道國的科舉還是年年考的,還提前圈定了范圍,也不比儒家科舉差??!升斗小民也不知道什么,宋朝的大頭兵們也巴不得被太上道國收編,儒家都被驅趕出道國管理層了,還有誰敢搞重文輕武——文官當國,偏心文人他們也可以理解,但是也不能太過吧,大宋朝的輕武簡直是把武將往死里搞!——就只有儒家文人不開心。沒關系,還有更讓他們不開心的事情呢。孔氏家族作為孔子的后代,在歷朝歷代都擁有爵位,即便是在金兵南下之后,孔氏家族的曲阜祖廟依然沒有斷絕傳承。北宋滅亡時,孔氏家族的長子嫡孫衍圣公孔端友背負孔子及孔子夫人的楷木像以及其他的孔氏家族傳家寶,帶著一批近支族人扈從趙構南下,并于浙江衢州立廟,此即為孔氏南宗。孔端友留守曲阜守護孔廟、孔林的胞弟孔端cao,則被金國統治者封為衍圣公,此為孔氏北宗。在炎宋滅亡之前,孔氏南宗一直是孔子世家的正統,一直到元初,南宗衍圣公讓爵于北宗,北宗衍圣公才成為正統。孔氏家族在這么多代的傳承之中,依附新朝,合理地見機行事,都快成為本能了。雖然太上道國是屬于道家的國家,但是,不是有說法孔子是老子之徒嘛,唐無易又不可能對孔家斬盡殺絕,孔氏北宗自然就上來表忠心了。孔子是老子之徒,那如何從儒家的層面替道家治國找出合理的理論依據,為儒家經典、道經都纂寫出合理的注疏,嗯,就看孔家人的。十三經注疏里,為啥有五本經書的“正義”都署名孔穎達?除了他的文化很高以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是孔子的子孫!十三經注疏中,唐朝官方出版的,是一群大臣奉詔編纂的,并不僅僅是孔穎達一個人的作品。為啥把孔穎達放第一個,其余人用一個“等”字就代替掉了?還不是因為他是孔子的后人,自帶光環,更能讓人信服嘛!唐無易自己塞私貨不算什么,他還能請孔家人自己為他的書塞私貨,戳那群食古不化的儒家士人的肺管子!孔氏南宗是正統,而且從品行上來說,上趕著跪舔金朝、元朝統治者的孔氏北宗是唐無易看不上眼的,但是,作為統治者,他反而更需要這種會跪舔的,因為更有用。太虛五年,天下大定。士林的事情,是個水磨工夫,要慢慢來,不過他來這個世界的目的是為了磨練自身、進階先天,勢力經營得再好,等他離開了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