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4
箭飛矢不長眼睛,只怕朝廷軍一旦發起攻城,自己頃刻就會被打成了篩子。譚肅越想越怕,竟是被嚇得失禁了。白河城城墻本就比白河壩高,西域風沙大,這一尿,竟當真是迎風而撒,那樣子既惡心又可笑。譚肅在城墻上哇哇大叫,大聲喊冤,又是求饒。他這一通亂喊,倒叫施良聽明白了此人就是譚肅。施良哈哈大笑道:“譚肅,當年你投遞叛國,戕害同族的時候,可曾想過有今日?”不等譚肅回答,施良又氣沉丹田,對朝廷將士道:“將士們,這人就是當年常安王軍師的兒子,投靠西海國已久。賣國賊的下場,大家也看見了。譚肅認賊作父小三十年,臨了臨了,依舊是被西海韃子親手吊在了城墻上。咱們入伍一日,便當外御強敵,內懲國賊,保家衛國!”說著,施良取過一支箭,挽了強弓道:“皇上有令,國賊譚肅人人得而誅之!”說完,一箭放出,正中譚肅眉心。譚肅發出一聲凄厲的慘叫,雙眼愣愣的瞧著前方。這里是白河城的東門,出了東門,一路往東,便是廣袤的中原。那里有富庶的土地,有寬敞的學堂,有博學的先生,也是譚肅真正的家鄉。譚肅恨朝廷,他的父親死在了朝廷手上,但是無數個午夜夢回,譚肅都回想起常安王起兵前,自己簡單的求學生涯和那些少年的同窗??墒?,終究是回不去了。見施良毫不猶豫的射殺了譚肅,西海王亦是一愣。自己因譚肅勸自己撤兵而起疑,但一切都叫譚肅說對了,這個人,究竟是朝廷的細作還是真心輔佐自己?西海王滿心的疑問,可惜,譚肅再也不能回答他。皇長孫不但帶來了援軍,還帶來了糧草,無論是兵力還是士氣,朝廷軍都在西海大軍之上。最重要的是,打仗,無論是打的將領的智謀還是兵力,歸根結底打的是國力和補給。西海王在白河城固守數月,終究于當年冬日補給無以為繼,白河城破,朝廷軍奪回衛所,西海國再次求和稱臣。皇長孫親自頒布了升施良為西海沿子總兵的圣旨,又整理了剩余將士的軍功和陣亡將士的名冊,押著南安王霍烈班師回京。這是一場原本完全可以避免的戰爭,僅僅是因為南安王貪財,便徒增多少傷亡?;鼐┩局?,賈璉騎在馬背上,想著如今的發展和原著里到底不同了。原著里,和西海國的戰爭爆發得更晚,西海王準備得更充分,朝廷也戰敗了。所謂千里之堤毀于蟻xue,戰敗的起因,也許就是源于南安王霍烈的一念之貪。至于白河城昌家,在賈敬離開衛所之后,昌家家主早就帶著家小逃了,現在不知所蹤。昌家宅子只留了些無處可去,又一問三不知的老仆。后來西海軍屠城,這些昌家老仆也都死在了白河城的廢墟里。皇長孫一行回京行進破快,于次年四月里到京城?;书L孫回京途中早就將西海沿子一戰的過程詳細整理成冊,到京城之后交給景和帝批閱。南安王和當地富商勾結,販賣兵刃,因此引來戰火的事令景和帝怒不可遏。下令徹查西海沿子守軍窩案。這一查,才得知南安王仗著西海沿子地處邊陲,培植親信,排除異己。連幾個監軍都被南安王拉攏,沆瀣一氣,倒賣軍械,貪污糧餉,冒領軍功,無所不用其極。因為施良不肯和南安王同流合污,被南安王排擠到條件更艱苦的南線駐防,所得軍械、糧餉也不如北線南安王嫡系。西海沿子這一戰,將士死傷數萬,有功者論功行賞,加官進爵;傷亡者,發放撫恤,安撫民心。南安王的案子,景和帝命江大虎細審,并未讓三司會審,也未公布細節。無他,朝廷出了南安王這樣的國賊,若是傳入百姓中間,難免叫百姓對朝廷失去信任和信心,打擊民心。但是即便景和帝對南安王案的細節有所隱瞞,單從西海沿子突然起了戰事和南安王府一夜落罪看,百姓也不難猜出南安王落罪和西海沿子的戰事有關。再說,四大異姓王,獨南安王掌軍權,難免會有政敵,即便景和帝不公開審南安王,南安王一案,也傳出些似是而非的內幕。許多傷亡官兵的家人聽說之后,無不悲憤,離京城不遠的,都到京城等著南安王入刑。南安王原本被判凌遲處死,但傷亡官兵的家屬太多,群情激奮下,南安王被戰死在西海沿子官兵的家人丟爛菜幫子、石塊等你一下我一下的活活砸死。甚至南安王斷氣之后,激憤的傷亡官兵家人不肯散去,還丟了滿囚車的石塊土屑,鞭尸半日,南安王被砸成一堆爛rou,眾人才哭著散去。南安王府除南安太妃外,其他人等被判滿門抄斬。一同問斬的還有和南安王勾結的監軍。因老南安王當年守邊有功,景和帝準南安太妃入庵堂修行。賈璉聽到這個判決,瞧了一眼賈母跟前的探春,暗暗嘆息了一聲。南安太妃這個結局,當真生不如死。皇長孫西海沿子一行,立下平息戰事的功勞,景和帝立皇長孫為皇太孫,朝堂上除了個別御史覺得皇長孫年輕,還需要歷練外,無人反對。自此,空懸數年的儲君位再度有主。施良死守白河壩,功勞極大,賜侯爵,升總兵;柳蘋原本負責傳圣旨,但是當機立斷,深入敵軍后方,解守軍之危,也得侯爵。要說賈璉這些年替朝廷立下的功勞,賜爵早就足夠了,但是景和帝希望給賈璉賜爵的人是皇太孫,故而先時賈璉立下揭發戴權等功績,皆未賜爵。這次賈璉諫言防備西海沿子起戰事,功勞不在施良、柳蘋之下,再不賜爵,景和帝倒怕寒了賈璉的心,便賜賈璉為定遠伯。實則賈璉也應當得侯爵的,只是景和帝怕給賈璉施恩太快,將來皇長孫沒有爵位給賈璉升了,暫給賈璉賜伯爵。賈璉今年才十七歲,即便是伯爵之位,也十分令人稱羨了。賈璉得了伯爵位,前來道賀的人絡繹不絕,竇氏備宴席致謝這些不提。單說上門打探親事的人越發多了,甚至有親王想將嫡女相許的。不過景和帝是希望賈璉輔佐皇太孫的,自然不會讓他做什么郡馬,就算有王妃就算動了心思,被王府屬官一勸,也就明白過來了。竇氏替賈璉相看過好幾回人家,賈璉只是不點頭,道西海沿子戰事雖然平息,只怕近幾年還有戰事,自己入了伍豈不耽誤人家姑娘?好在賈瑚出孝之后,賈瑚之妻已經有孕,竇氏天天盼著嫡長孫,也沒有十分逼迫賈璉。年底,林如海被調任回京城,不再兼任蘭臺寺大夫,而任戶部左侍郎。自太子遇刺身亡,景和帝無時無刻不在做著戰爭準備,西海沿子一場戰事更是突如其來。朝廷雖然勝了,但是對國力消耗極大,朝廷難免又要休養生息,充盈國庫。林如海十分擅長管理錢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