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8
書迷正在閱讀:師兄他美顏盛世、【綜漫】混血魅魔討生活、安歌(重生)/論重生后如何改造一只渣攻、我本想離婚后稱霸娛樂圈、Omega穿成現代霸總的隱婚嬌妻、撒嬌能夠得到一切、再撩一下試試、影帝大腿真好抱、師父他養了別的徒弟、請你不要看見我
的衣襟,先帝勃然大怒,杖斃宮女。趙嫣不殺伯仁,伯仁因他而死,這帳便記在了他頭上。戴高后來膽子大到去碰冷宮中的女人,甚至被劉燕卿抓到把柄,貪色之余也有對先帝的幾分報復之意。他被劉燕卿所迫在云光殿匾后尋到了起居注殘頁,到底不想輕易饒了趙嫣。于是便將起居注塞回了原地,偽一份假注送進了劉府。然而他還不知道,劉燕卿只是利用他尋到了起居注所藏的位置。真正起居注殘頁早已被邊牧和尚安插的宮人偷竊出宮,落在了劉燕卿手中。劉燕卿裝作欣然受騙的樣子,全然將戴高蒙進鼓中。這世上人人都會唱戲,且看誰技高一籌罷了。宮中出去的錦衣衛在京城中詢問不下十位劉府出來的大夫。無一人說趙嫣能活過明年。亂墳崗中的玉扳指也確出自趙嫣所佩。一個失勢的佞臣死了,官員談及,眼中皆是鄙薄而曖昧的顏色,無一人惋嘆之。即便是崔嘉,也不過只渾渾噩噩做一整夜陳年舊夢。僅此而已。籠罩在宣帝頭上三年的影子自此消失。大理寺的囚牢中年輕的帝王在趙嫣身上發泄盡了污濁惡欲。伶仃一截細腰握在掌心一次次撕毀,瘦削漂亮的男人在他身下瑟瑟發抖。像被折斷了脊骨,羅帶四散,低聲哀吟。以為是惡念的了結,誰知是惡念的開端。如今惡念的源頭沒了。骯臟的欲望隨著趙嫣的死去被一同埋葬進了墳墓。只要他再不去觸碰,便能當做什么都不曾發生。然而閉上眼睛,卻是一張冷淡又艷麗的臉。楚鈺捂住了自己的心口,眼底的茫然須臾不見,為冰霜暗流所覆。趙嫣死了。十一也便斷了消息。他倒是要看看劉燕卿如何同他交代。楚鈺的書案前除了西北新州事宜,還夾雜一封錦衣衛密探盯著劉府動向上奏的密報。因楚鈺諸日忙于政務一直閑置未開。楚鈺打開密報,森沉盯看著一行字許久。“邊牧和尚或與外臣有勾結?!?/br>若邊牧和尚是劉燕卿的人,劉燕卿有何目的?邊牧和尚到了太后身邊只做一件事,即促成太后大壽,做法事,赦天下。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或許這盤棋開局更早,從劉燕卿倒戈相向,提出要一個人的時候便算計的清清楚楚。劉燕卿知內閣潰敗已是大勢所趨,一手促成了內閣的分崩離析,就是為了今日將趙嫣囊入府中。好一個劉燕卿。可真是算計的面面俱到。手中的折子隨手翻揚一地。“戴高,宣劉燕卿!”第九十八章宮內林花積厚重的雪。宮燈照亮來路。宮女子提燈將劉燕卿引至御書房內。這位御前當紅的劉大人披錦衣,著長衫,象牙白的玉面為燈影所覆。一雙細長的丹鳳眼懶散一掀,“陛下如何?”宮女子垂首道:“陛下盛怒?!?/br>劉燕卿似也不懼,抬腳進了御書房內。宣帝負手而立,朱紅御筆散落案前,案前香爐正煙霧裊裊。“劉燕卿,你可知罪?”劉燕卿跪了下來,手中捧一封折子。“陛下,若臣能將功折罪,可否免臣死罪?”楚鈺怒極反笑,“你如何將功折罪?!?/br>劉燕卿遂呈上手中折子。折上提及皇家密事。樁樁件件要從今日的太后,當年的敬妃掐死襁褓中的小公主說起。宮里的女人以吸食皇帝的寵愛為生計。敬妃踩著自己注定不能倚靠的女兒一條命登上皇后的位置。然而她卻沒有想到,生小公主的時候傷了元氣,注定難以再孕,于是她掐死了的孩子成了她唯一的骨rou。冷宮中的驪妃卻診出身懷有孕。于是發生了建安十三年皇后奪子一事。先帝心知肚明,他子嗣稀薄,寧王體弱不堪大任,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由了皇后。只苦了子嗣被奪的驪妃,終日郁郁,被皇后宮中的宮侍折磨。最可憐的一段日子以糠裹腹,與鼠爭食。劉燕卿于折中上書先帝對秦王與驪妃之間關系的猜疑,再到驪妃死于秦王手中,被棄尸荒野。陳年血案在薄紙間上達天聽。“臣自知算計太后娘娘該當死罪,然若非邊牧和尚久留于太后身邊,陛下與臣又如何能得知當年驪妃血案?驪妃娘娘是陛下生母,竟被太后娘娘如此對待,實可悲可嘆?!?/br>年輕帝王的眉眼中看不出分毫神情,目光落在最后一字后,猛地合住折子。“十一之事你若道不出個分明,你這顆項上人頭一樣保不住?!?/br>劉燕卿細長的眼含著笑意,“謝陛下恩典。十一之事已有眉目,當初小周山救下陛下的王家遠親與趙家的車夫被臣早已扣在劉家的私宅,陛下盡可親審之?!?/br>錦衣衛的人并非不曾尋過王家遠親,卻遍尋不著,原是落進了劉燕卿手中。楚鈺瞧著劉燕卿,“劉卿可真是好本事啊?!?/br>劉燕卿拱手,“陛下謬贊?!?/br>“你心思算盡,將趙嫣囊入府中,意欲何為?”劉燕卿一襲正紅官袍,難得端整的姿態,說出的話卻并不端整。“臣慕其色久矣?!?/br>楚鈺勃然大怒。殿外林立的禁衛只見御前正紅的劉大人額上被硯臺砸的頭破血流,被內侍扔出殿外。狼狽地用寬大的衣袖擦拭血跡,“咱們陛下也是脾氣好,只砸了硯臺?!?/br>語畢從地上爬起來,官帽歪斜。鞋后露半截雪白的襪,拍盡身上塵灰,散漫往宮門方向而去。上一次陛下扔了硯臺的,還是前內閣首輔。這宮中數雙眼睛盯著御書房的動靜。一時間風言風語不絕,卻無人知道殿內爭端緣由。第九十九章當夜,宣帝于御書房內又召一人。楊太傅已頗年邁,形容精瘦,一雙眼瞳暗光瞿爍。多年浸yin官場的老人看過劉府的折子,低聲嘆息。“老臣早覺當年驪妃之事蹊蹺,卻不知其中還藏著這樁樁件件?!?/br>楚鈺雙瞳沉下,“照太傅所言,此信可當真?”楊太傅又瞧一遍信中所書,仔細回道。“當年娘娘誕下小公主,小公主不日夭折,娘娘傷了心,臥病數月,脈象從那時候起已經是不孕之兆,后來宮中傳來娘娘再度有孕的消息,老臣也只是心有疑慮,并未深思。依臣所見,此信至少九分是真?!?/br>“驪妃之事太傅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