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08
的?!?/br>“要不是知道你在美國有老二,”應笑儂咄咄逼人,“她身體再不好,能死嗎!”段有錫沉默了。“口口聲聲說這輩子只愛我媽一個?!睉z冷笑。段有錫馬上說:“我就是只愛她一個!”“愛她一個,你成了四個家!”應笑儂騰地從椅子上起來,“老二只比我小一歲!老三和老二是一年的,你還搞出個老四!”“我有什么辦法!”段有錫的臉色發青,“你媽身體不好,我三十九歲才有你!”他指著這間金鑲玉嵌的屋子,“我這么大的家業,你小時候身體那么弱,我捧金子一樣捧著你,半夜做夢嚇醒好幾回,我不多有幾個孩子,行嗎!”“好啊,現在你有了,”應笑儂啪地踢翻椅子,“你讓他們繼承去吧!”他扭頭就走,沖出東廂房,老管家站在門口,替他關好門追上來,穿過三進院、二進院,應笑儂忽然問:“他什么???”“癌,”老管家實話實說,“沒多少日子了?!?/br>應笑儂停住腳,往前走,穿過一進院就是大門,但他腳后跟一轉,折了回去。東花廳是個好地方,夏天總有喜鵲叫,門板常年不關,從北院正廳過去有一面花墻,開著一扇漏窗,窗下立著一只鈞瓷掛紅彩瓶,不是老物件,但在國際上得過獎,冬天插一支臘梅、夏天插幾支枯荷,很好看。站在玲瓏的彩瓶前,應笑儂聽著廳里三房和四房在斗嘴,段釗和段鈞沒怎么說話,是兩個“太太”你來我往:“……沖我來什么,你找老頭子去,除了他那個寶貝老大,咱們這倆都不算兒子!”“你們老幺還不錯了,我們夾在中間的才是連一個眼神兒都沒有?!?/br>“還分什么老幺、老三,堂屋那張桌,不都一樣上不去嗎?”她們說的是段有錫平時吃飯的桌子,四個差不多大的孩子,只有應笑儂的碗筷能往上擺,可他離家都這么多年了,這個傷人的規矩居然一直沒變。背后忽然傳來腳步聲,應笑儂回頭看,廊下站著一個細長的身影,明明是女孩子,卻留著齊耳的短發,穿著一件藍西裝,不像男人那樣系領帶,但身量、步態,沒有一點嬌柔的樣子。是段有錫唯一的女兒,段家老二段汝汀。作者有話要說:首先跟大家抱歉,今天的文只有一點,因為時間都用來寫作話了orz早上起來看到昨天那章的評論,想了一上午,覺得應該說點什么,因為對于寶綻進娛樂圈,很多讀者是不理解的,我覺得如果這個時候不把自己的想法說一說,可能寫到后面大家也不理解我為什么這么寫orz我本身是戲迷,前幾年時間多的時候,哪里有好的京劇、昆曲演出我會盡量去看,這幾年工作忙,又寫文,就沒那么大的勁頭折騰了。雖然喜歡京劇,但我對京劇的了解并不算深,只是自己粗淺的看法,歡迎有不同意見的讀者討論。先說說京劇和娛樂圈。這幾年寫文,我感覺有些讀者是比較偏程式的,喜歡的人設和梗會不厭其煩地找文來看,慢慢的,形成的審美也比較程式,對于京劇背景的文,這部分讀者想體會的可能是那種民國感的京劇,好像摻了別的東西就不是京劇了,但在我看來,京劇一直是京劇,只是每個時代的面目不一樣。拿三四十年代的京劇來說,四大名旦之所以是四大名旦,除了各自的藝術造詣之外,是離不開實力雄厚的“粉絲”支持的,比如梅蘭芳背后的馮耿光(大銀行家),程硯秋背后的羅癭公(□□參議),尚小云背后的莊菊隱(莊親王溥緒),荀慧生背后的白黨(包括著名畫家吳昌碩等)。過去說“捧角兒”,是要用錢、用人脈、用文章去捧的,演員在臺上靠技藝較量,“粉絲”則在臺下靠金錢和聲勢較量,如果了解民國戲曲史,會發現四大名旦的成功很大程度是背后資本和圈子的成功,這與今天的娛樂圈其實沒有什么不同。那時的京劇并不“曲高和寡”,甚至是流俗的(“粉戲”),所以從本質上說,并不存在京劇“高雅”娛樂圈“low”的說法,今天的京劇之所以在這個位置,是因為它沒落了,無法進入主流的娛樂圈,才可以看起來“清清白白”。有人愛京劇的“曲高和寡”,卻沒看到這四個字背后京劇人的心酸、落破,甚至被迫轉行,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行業的從業者希望自己“曲高和寡”,除非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的奢侈品行業orz然后說說京劇和流行音樂。如果想看清京劇的情況,可以先看看國外的情況,法國音樂劇一直做得比較好,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這些音樂劇演員受過良好的音樂教育,早期的比如,演員用的是美聲的發聲方式,但仍然有大批年輕人喜歡,這說明傳統藝術可以和流行文化結合。但看的評論區,很多人是反對京劇改變的,認為京劇變了就不是京劇了,它就庸俗了,我打個比方,這就像有一家蛋糕店,做的蛋糕很好吃,只是不放糖,導致顧客很少,只有十個不喜歡糖的顧客光顧,支撐著這家店生存,有一天店主想做一點改變,嘗試在部分蛋糕里加糖,這十個顧客就跳出來反對,認為加糖的蛋糕不健康,是低級口味,大家可以想想,站在店主的角度,究竟是加糖還是不加糖對他和這家店的發展更好呢?我覺得要生存,肯定是要加“糖”的,這也是寶綻走入娛樂圈的理由,如果他拿著大筆的俱樂部會費停在如意洲,那和過去那個吃盡苦頭也要撐下去的寶綻就是割裂的,這個人也不過爾爾。進娛樂圈未必對,事實他最后放棄了(小劇透),但他踏出去的這一步值得敬佩,我之所以讓他踏出去,也不是聽某位演員說了某些話,而是因為這條路在那兒,遲早會有人走,畢竟娛樂性才是京劇產生的原因。話說回來,國內的美聲歌手已經有所突破,京劇演員為什么不可以呢,對吧?再說說京劇和戲腔。在我看來,京劇和戲腔不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東西,從京劇到京歌再到戲腔,有個演變的過程,變得越來越上口,越來越容易接受。一說戲腔,大家想到的都是青衣花旦的小嗓,其實老生也可以戲腔,之前網上就有京劇老生唱的,也有很多戲曲學院的學生唱,大家堅持本心的同時都在“玩”,在尋找出路,這才是京劇人活躍的表現。同樣的,如果日本沒有元千歲、中孝介這些流行歌手,我們是很難知道沖繩音樂究竟是什么風格的,所以我覺得,對待傳統藝術就像養小鳥,千萬別把它牢牢攥在手里,攥久了就死了,不如讓它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