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8
年,殿下都學了什么?”聞或躍也想問問,對啊,這些年你們又教了我什么呢?但是他不能說,因為他曾經開過口,但結局卻只有“四殿下忤逆生母,不敬皇后,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幾次下來,聞或躍就會學了沉默。母子倆壓抑到快要把人憋瘋的相處了大半個時辰后,聞或躍才終于又被重新傳召回了無為殿,就像是溜傻小子似的,讓他在相距并不近的兩宮之間來回奔波。自己走,沒有轎攆,還不如宮中任何一個稍微得寵一點的嬪妾。聞或躍到時,他年幼的皇弟也在無為殿,從他和中宗的對話中不能判斷出,剛剛父皇所謂的有事,是在陪著皇弟讀書。讀書,聞或躍長到這么大,都還沒有開蒙,當然,也沒人關心此事。皇弟剛剛背書背的一塌糊涂,本應該是要挨罰的,但他卻在宮人的一片驚呼中,撲到了父皇的膝上癡纏,討價還價,哼哼唧唧的耍著無賴,就是不想罰抄。他真的好辛苦哦,手都酸了。聞或躍感覺自己就像個局外人,僵硬的站在朱紅色的柱下,看著別人父慈子孝。明明他已經進來許久,所有人都像是沒有看到他一般,就這么把他晾在了那里。但他卻并沒有生皇弟的氣,連嫉妒都沒有,只是想不明白,為什么皇弟可以這么大膽,就不害怕惹的父皇更加生氣嗎?很多年后,聞或躍仍能清晰的回憶起那一幕,陽光是暖的,地板是冷的,他站在一半明媚一半陰郁的門角,學會了什么叫被偏愛的總是有恃無恐。皇弟確實不會怕呀,因為他很清楚,父皇一定不會真的生他的氣。就像是如今,聞或躍笑彎了一雙眼睛,終于還是成功蹭到了父親身邊,撒嬌的意味非常明顯。他也相信他父親是不會真的生他氣的,不管他干了什么。“知道錯了嗎?”聞老爺子真的是拿小兒子毫無辦法,搖頭苦笑,還在試圖補救,看能不能繼續假裝自己大家長的威嚴。“我哪里做錯了嘛?!甭劵蜍S根本不覺得他今天有什么做錯的地方。“出門為什么不帶司機和保鏢?”聞老爺子一提這個,還是有點牙癢癢。聞或躍猜錯了,其實一直到他進門之前,聞老爺子都是在真情實感的生氣的。自打他聽說聞或躍什么人都沒有帶獨自出門,又因此而上了熱搜,被媒體狗仔圍追堵截之后,聞老爺子就感覺自己被堵了一口氣,上也不是,下也不是,鬧心的夠嗆。聞老爺子想著,這回一定要給小兒子一個教訓,看他還敢不敢這么肆意妄為。前幾天才有富商家被持刀匪徒公然闖入的新聞,聞或躍到底是覺得自己有多命硬?“你知道你這樣有多危險嗎?”聞老爺子還是忍不住碎碎念了起來。還不如以前什么都不會,只知道當個耍橫的二世祖的時候呢,至少那時只有他傷別人的份兒,斷沒有別人傷他的可能。“我就是想試試一個人可不可以嘛?!甭劵蜍S說了一半的實話。聞老爺子卻反問:“你為什么要試試自己一個人能不能生活?”他就想不明白了,他這輩子能窮到讓他的兒子什么事只能靠自己?為什么小兒子非要有這樣的獨立自覺呢?聞或躍被問的啞口無言,對啊,為什么呢?大概是因為他早就已經習慣了什么事都要靠自己吧。他眨了眨干澀的眼睛,看著眼前年邁的父親,好一會兒后才掩飾著自己有點沙啞的嗓音道:“我錯了,我錯了,爸爸,就原諒我這一回吧?!?/br>說完之后,不等聞老爺子反應,聞或躍先不好意思了起來,因為他真的不知道該怎么叨擾,只能邯鄲學步,把當年皇弟耍賴的那一套拿出來用。他的耳邊依稀好像還能聽到皇弟稚嫩的言語:“我錯了,我錯了,父皇就原諒宸兒這一回吧?!?/br>他是天上星,他是北辰所,只有聞或躍什么都不是。不,他現在也是他爸爸的小寶貝了。第20章穿到現代的第二十天:聞老爺子生氣的點全在小兒子自己獨自出門這件事,至于王叔……從王叔舔著臉給聞老爺子打電話的那一刻起,聞老爺子就感覺到了來者不善。不管如今站在聞老爺子面前的是哪個聞或躍,以他多年混跡商場的經驗,都不可能讓他選擇站到小兒子的對立面去。只能說,王叔還是太天真了。聞老爺子瞇起了眼,雖然在笑著,但客廳莫名的就更冷了。聞老爺子和前妻是聯姻,利益關系遠大于感情基礎?;楹?,除了兩家強強合作的項目以外,他們一直保持著“你不動我的生意、我也不會干涉你”的友好原則。聞老爺子和前妻眾多陪嫁產業中某個古董店的管事,打交道的機會實在不多。只不過聞老爺子沒想到,王叔會這么看不起他,覺得他已經老糊涂到連挑撥離間都看不出來。聞老爺子之前還擔心小兒子沒意識到他被店里的下屬這么陰間cao作了,想了半天該怎么和聞或躍解釋。幸好,兒子乖歸乖,但是并不傻。從司機口中了解了始末的聞老爺子表示很欣慰。他跺了跺手中的拐杖道:“商場如戰場,小王安逸慣了,手段也退步了?!?/br>在這點上,聞或躍和父親的想法卻不太一樣,王叔不是小瞧了聞老爺子,也不是手段退步了。而是,如果應對這事的是對父親有很大意見的“聞或躍”,說不定就成功了。這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兩邊挑撥的手段,聞老爺子不上當,“聞或躍”也會誤會他爹站在自己的對立面。重點在于讓聞或躍孤立無援,無所謂聞老爺子相不相信。而當“聞或躍”對父親再次失望,他能夠依靠的人就更少了,自己埋頭一頓瞎搞,也就迎來了天書里的結局——古董店倒閉。企業倒閉這里面的學問可就更大、更復雜了,聞或躍甚至有理由懷疑,書里王叔的結局,是假借古董店倒閉,卷款另起爐灶。最直觀的證據,就是另外兩家瑯嬛齋的存在,遠的就不說了,同在寺后街上的這家,很顯然也是做古董生意的,且明顯是想蹭百年老店的名氣,王叔為什么就沒去管過呢?要么,這店就是王叔扶植起來,給聞或躍設套的。要么,這店是王叔對聞或躍的一種試探,給自己留后路做準備。總之,重名的瑯嬛齋,本身就代表了一種不太好的企業信號。“當年你母親因為一些原因,咳,”聞老爺子不太想提起和前妻失敗的婚姻,稍微點了一下便快速略過了,“選擇了出國。國內的很多產業她都不便打理,便把店里的一部分股份債券分給了經理,來換得對方對店鋪的兢兢業業?!?/br>當從“給別人打工”變成“給自己打工”之后,員工的積極性和歸屬感絕對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