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11
賈敏和黛玉也不懷疑林璟的學識考不上童生,據林如海和王舉人所說,林璟現在考秀才都足夠了。他們只是覺得林璟年紀還小,沒必要這么早就去考功名。但林如海也又他的考量。王舉人已經很老邁了,他早就有意想請辭了。那么林家要么重新請一個先生,要么就送林璟出去讀書。過去是因為林璟年紀小,林如?,F在才不放心送他去外面的學堂。現在林璟長大了,情況又不同了。林如海沒有什么靠得住的靠山,只在江南這地界上,還有三五盟友存在。可這一切都是不穩定的,隨著太上皇日漸老去,皇帝所掌握的權勢越來越大,誰知道他們這些太上皇舊臣將來會是什么下場?所以林如海才會讓林璟早早的考出功名,然后去白鹿書院好好讀幾年書。在那里讀幾年書,結交一些朋友,和同學們一起考舉人和進士,那么將來林璟自然就是江南儒林的一員。哪怕林如海這個父親被皇帝去官罷職,林璟在朝廷里也不算毫無背景,毫無勢力可依靠了。第133章紅樓林璟白鹿書院不愧是江南最有名的書院,書院的教育內容頗為的不落俗套。因為白鹿書院的教育理念并非是為了功名和科舉,書院的學生堪稱是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徳”就不用多說了,儒家一直說要立德立言,學習儒學本就要講究一個“徳”字。“智”則是代表了書院徳課程的多樣化,比如有“九章算術”之類的數學課程,有水利研究課程,有律法課程,有農學課程等等。“體”指的是書院要求學生有健康徳體魄,因此開設了武學課程——教一些入門的五禽戲或者太極拳之類的。還有簡單的騎射課程,以及學生們自己組織的馬球比賽之類的。“美”則是指代琴棋書畫之類的可以算作是興趣愛好的課程。“勞”則是指白鹿書院的學生,每年都要去一塊屬于白鹿書院的水田里插秧干農活。因為書院的田地不算大,書院的學生又挺多,因此學生們的勞動量算是很小的。即使如此,也讓那些生在富貴之家,不知民間疾苦的學生們知道了種田的艱難。其實書院讓學生親自種田的教育意義遠大于實際意義,就憑那么一塊田地,一年下來又能產多少糧食?絕對不夠書院這么多人吃。不過有教育意義也是好的,不管這些學生中將來有多少能夠成材,有多少科舉做官,當他們成為親民官之后,若有人因為知曉農人種田的辛苦而體諒民生,也就算白鹿書院的教育是有意義的。林璟也十分喜歡白鹿書院,怎么說呢,他覺得白鹿書院就像一所綜合性大學,有許多專業課程,教授那些課程的也是這個時代的頂尖人才。林璟出身好,性格謙和,在白鹿書院混得如魚得水。在白鹿書院,世家子和寒門子弟的隔閡并不是很分明。大概因為白鹿書院已經是江南最頂尖的書院了,而能夠進入白鹿書院的學子,哪怕是寒門子弟,也必定是人中之龍了。或者說,世家子弟和官家子弟還有可能因為家庭背景,走一些后門加入學院。反而是寒門子弟,因為沒有門路,必定是方方面面都滿足了書院的要求,才能進入白鹿書院的。這樣的寒門子弟,已經能看到有前途了,有些見識的世家子們又怎么會輕看了這些寒門子弟?因此在白鹿書院中,并沒有以出身而分的派系,交友還是要看看性情是否相投。除了交友,林璟平日里還有未來的姐夫周敬的照顧。周敬和黛玉的婚期定在了黛玉及笄,十五歲之后。在那之前,周敬還在白鹿書院中讀書,還能順便照看一下年紀還算小的林璟。周敬是個十分聰明的人,他之前考童生,秀才,舉人的名次都十分靠前。這還是周敬沒有十分專注于學習四書五經的結果。他的愛好十分的雜,極感興趣那些農學水利之類的課程,會親自動手為農田做水車。也喜歡琴棋書畫,還愛鉆研雕刻。就林璟看來,周敬和黛玉在性情上是頗為相配的。他們都是不熱衷世俗權力的真性情之人,好在都有家族庇護,不用為未來擔憂。在林璟還在白鹿書院讀書的時候,太上皇在一個夜里,無聲無息的去世了。他也算是有福氣的,并沒有承受什么病痛,就是年老體衰,無疾而終了。太上皇的去世,也代表著皇帝的“大清算”時刻即將到來。很快,甄家被抄家,連帶著江南的那一幫在太上皇的命令下和甄家狼狽為jian的官員也跟著就倒了霉。林如海早就想到有這么一天了,以皇帝睚眥必報的性情,這些年讓皇帝很憋屈的甄家極其黨羽們,恐怕都會不得好死。林如海做官以來,一直小心的不給別人留下任何的把柄。因此皇帝派來江南的心腹查了又查,也沒有找到林如海的把柄。林如海這關就算是過了。好在皇帝并沒有非要置林如海于死地,如果皇帝有這樣的想法,并且暗示了前來查案的官員,那么哪怕林如海沒有給別人留下任何把柄,也會被構陷出某些罪行,而且因為沒有實際證據,經不起細查,說不定還要被弄一個“畏罪自盡”。好在林如海有足夠多的同行襯托,不僅是江南的這一批貪官污吏,還有皇帝門下的一些心腹。原本皇帝最信任的就是他還是皇子時就投入他門下的門人,他是個既能共患難,也能共富貴的主君。因此對自己的心腹頗為寬容,他覺得這些人在他毫無權勢的時候就跟在他身邊,那么既然他當了皇帝,身邊這些人自然也能跟著雞犬升天了。然而,人是會變得。一個人在患難時擁有得品質,并不一定能保持到他得了富貴的時候。總之就是,皇帝的心腹當中,也出了不少他最討厭的貪官污吏。而且還不是皇帝自己發現的,以皇帝對自己人的信任,他對自己人的監察出現了盲點。這些人貪污受賄的事情,皇帝并沒有發現端倪。結果還是太上皇和皇帝爭權的過程中,為了打擊皇帝,曝出了這些爛事。然后皇帝內心里頗受了一些打擊,才對太上皇的舊臣和自己的心腹有了一份平等的看待,認真的分辨其中奉公值守的那些人,哪怕是太上皇的人馬。也是因此,林如海才在這次皇帝的清算中,逃過了一劫。甄家被抄,緊跟著是多名貪官污吏被問罪,朝廷的吏治和風氣立馬變好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有一個十分厭恨貪官污吏的皇帝在上頭坐著,下面的官員也不得不自動提升自己的素質和cao守了。然后林如海終于從巡鹽御史的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