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4
倒是胡爸很利索的拍板決定了,讓他去縣城讀高中,因為胡文的初中老師找他談過話,說胡文是個好苗子,希望他們家能好好培養他。胡爸心里是很欣羨那些知識分子的,聽老師說了這樣的話,就想讓這個兒子繼續讀下去。胡爸自己是個能干人,在下河村挺有威信,不過他小時候家里沒有條件讓他讀書,在下河村也沒混上什么村長或者村支書的位置。如果他認字或者有點文化,那憑著他的威信不是不能在村里當個小領導。他希望兒子們能更有出息,現在既然還供得起,他就不會為了省錢而讓兒子輟學。高中畢業未必能在城里分配工作,可是如果有什么向上的機會,比如工廠招工或者工農兵大學在下河村有了名額,那么貧農出身又高中畢業的胡文就會有很大的機會能拿到這些機會了。這是胡家改換門庭的機會,這個時代的農民都羨慕能在城里吃供應糧的工人。一家之主胡爸既然做了決定,那胡文也就順應他的決定繼續上學了。縣城高中的宿舍很擁擠,是二十人一間的上下鋪大宿舍,好在這年頭大部分人都不富裕,也都挺能吃苦,所以住這樣的宿舍也并不覺得是艱苦。高中食堂內的伙食也很簡單,就是窩頭配咸菜,窩頭配冬瓜,窩頭配白菜,基本不見油腥。這也是正常的,能吃飽就不錯了,不指望能吃好。胡文過去雖然每日定時給自己的家人補充各種營養,可平時的一日三餐也是類似如此的,早就習慣了。少年人長身體的時候很能吃,不怎么好吃的東西也能香噴噴的吃下去,連胡文也是如此。長期待在了縣城,胡文也有機會去縣城的廢品站去淘些舊貨,在這種小縣城的廢品站當然不指望找到什么古董字畫,就是去找些用得著的舊書。看管廢品站的老大爺也不在意,就放胡文進了倉庫,若是看中了東西,離開的時候去他那里結賬就行了。老大爺甚至也不盯著胡文,似乎是不擔心他私藏什么,或者偷拿什么,大概在他眼里,那些廢品都是些不值錢的玩意。胡文進了倉庫,倉庫中堆積著滿滿的各種書籍紙張,亂七八糟的散落一地,簡直像個大垃圾堆。要是別的想要找書的人,看見這樣的垃圾堆肯定抓瞎了。而胡文有光腦和天眼,找到自己沒有存儲過的書籍只是小事一樁。于是胡文找到了幾本繁體字的古籍,一本大家所出的毛筆字字帖,幾本外文的原文和百科全書,一本英語字典,一本俄語字典,還有一本常用的舊新華字典。雖然還有其他的書籍,不過胡文已經拿不了了,所以也不打算拿走了,直接讓光腦掃描進了知識樹當中。到了老大爺那里,老大爺也不追究他找到了什么書,而是拿出了桿稱稱量這些書的重量,原來廢品站的書是論斤賣的。拿到這些書,一共只花了胡文的幾毛錢。胡文拎著兩大摞書從廢品站出來,也是感概,真是便宜啊,他決定把廢品站作為一個必來的地方,每星期來打一次卡。這個時代沒有娛樂活動,現在這種住宿環境里,胡文又不能總是神游天外,讓精神進入神器中,那樣顯得太異常了。所以看書就是胡文最好的娛樂了。能住校上高中的孩子基本上都非常珍惜學習的機會,哪怕是高一的學生,胡文也在他們身上看到了那種高考生的刻苦和認真。受環境影響,胡文也不得不隨大流,晚睡早起,刻苦努力。不過別人是找個旮旯拐角的地方背□□,背課文,背歷史,背思想政治。胡文則是躲著人看原文,或者看各種科學雜志上的最新論文。胡文有交易器在手,世界上那些影響因子高的科學雜志,只要一發行,他就能夠在交易器上買到。他還沒有想過能做什么,目前只是打算開拓自己的視野,不過難得來到了這個時代,也許這一次可以嘗試一下科技興國?胡文上高中之后,每周回家一次,住一個晚上。他還會把胡爸平時閑暇時用竹篾編的那些斗笠,竹籃,竹筐之類的東西帶走,說是在縣城里賣掉,然后每周都能帶些錢回來。雖然不算是大錢,但是對于家庭收入來說,也是一個補充。實際上這些東西縣城里也不缺,縣城周圍都是遠遠近近的鄉村,怎么會缺少這些手工藝品?反而是放在交易器上,在世界上其他地方賣掉比較容易,也比較劃算。要知道這些東西當作日常用品賣掉,和當作工藝品賣掉,那價格是截然不同的。也就是胡家人沒怎么來過縣城,不知道縣里的情況,才給了胡文想法子補貼家用的機會。胡文上高中之后,胡武就相親了,媒人說親的對象就是村里一個濃眉大眼又挺能干的姑娘張紅。還是女方先相中了胡武。胡武隨了胡爸的身板,有一米八幾的個子,長得又高又壯,五官也端正,又能干脾氣又好,所以在下河村的婚姻市場里是很熱門的人物。當然,張紅也不差,她和胡武同歲,同樣是小學畢業的文憑,長得漂亮又大方能干,而且張家也比較疼女兒,并沒有獅子大開口要一大筆彩禮。所以胡張兩家很快就談妥了婚事,胡文念高一的時候,家中就多了一個嫂子。當然,胡武和張紅都沒有滿二十歲,所以沒有辦結婚證,只是在村里辦了婚禮。胡文每周只回家一次,所以沒感覺自家有多大的變化,只是原本與胡武住一間房,現在換成了與胡青住一間房。他就是覺得這個嫂子挺勤快孝順的,原本胡媽下工回家還要做飯,現在他嫂子把灶間的活都包了,讓胡媽輕省了不少。而且胡武和妻子感情很好,這讓胡文對這個嫂子的印象也非常好。胡文每周只在家住一晚,而且他回家之后要幫家里干活,要給胡青輔導一下功課,在他看來,家里是風平浪靜的。胡媽也不是多事的人,沒有和兒媳婦鬧出什么婆媳矛盾,還很喜歡這個孝順又勤快的兒媳婦呢。所以胡文不知道,在家里的兩個人之間,已經是暗生矛盾了。就是嫂子張紅和小弟弟胡青之間。張紅對公婆還要供兩個小叔子讀書沒什么意見,他們在她嫁進胡家之前就是如此了,她不該也不會對此事有意見。同時,她對花費較多的胡文也沒什么意見,胡文每次回家都幫忙干活,比如砍柴,打草之類的,總不會閑著干看著別人忙碌。而且胡文還會想法子為家里賺錢,可見是體諒父母和兄嫂的辛苦的。她有意見的是小叔子胡青。別人家也不是沒有讀書郎,就像她的兄弟也讀了初中,可他們放學回家之后,都會幫家里做活,農忙時也會下地,并不會因為自己念書了,學歷高了就高人一等了。可她的小叔子胡青呢?那真是個油瓶子倒了都不扶的性子,每天回家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