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
費書籍,還能順便賺錢練字,沒什么不好的。柳石也不以家貧為恥。柳世安成婚后,柳石也很快舉行了婚禮。劉氏嫁妝豐厚,錢財倒是不多,也就是她的一些衣服首飾,還有二十兩銀子。大頭是她陪嫁了十畝良田。劉財主是下河村最有錢的人家,可他家一共也就是一百多畝良田,還有兩百多畝山地。這下給閨女陪嫁了十畝良田,誰不說劉財主對閨女大方呢?原先柳石家只有兩畝地,還是柳石考中秀才后,收了一些禮金,加上他這幾年抄書攢的錢,還有柳家的爺奶爹娘辛苦勞作攢的錢,湊在一起才又添置了三畝地。這三畝地,在柳石的堅持下,都沒讓自家人勞作,而是租給了別人種收租子。以前兩畝地都能夠養活他們一家五口人,后來又添置了三畝地,他們家的日子才真正的寬松起來,也能時不時的吃頓豬rou了。現在劉氏一下子陪嫁了十畝地,柳石家算是資產大增了。當然,柳家爺奶和爹娘自己只種了兩畝地,劉氏陪嫁過來的十畝地也仍像過去一樣租給佃農收租子。劉氏被他爹養得性情嬌憨老實,但正如劉財主所說,她性子很好,教她什么她也愿意學。慢慢的,也都做得很好。柳家的爺奶和爹娘都對這個媳婦很滿意。就算是成婚后沒有立刻懷孕生子,但這在一脈單傳的柳石家也是常事,長輩們都不會挑剔這個。慢慢等,孩子總會有的。柳石也是有意不讓劉氏懷孕,她嫁過來時才十五歲,這個年齡生孩子對母子來說都不甚安全,他還是打算等幾年再說。劉氏大概是聽了她爹的囑咐,嫁過來之后就把那十畝地交給了柳石的爺奶照管,收租子也是爺奶去收。陪嫁的二十兩銀子,她則都交給了柳石。自己只留著那些銀首飾。柳石當然不會貪圖媳婦的二十兩銀子,還是交給她放著,“這銀子你還是自己收著,我需要用銀子的時候,會問你要的?!?/br>劉氏猶豫了一下,不知道該不該收起來,還是在柳石的堅持下,才說“那你要用錢的時候,要和我說啊?!?/br>柳石當然不會開口向她要錢,需要錢的時候,就想辦法去賺錢。讀書人賺錢還是很容易的,賣點字畫,或是到縣城和府城的有錢人家當先生,都很容易賺到錢。他現在仍舊維持著抄書的工作,只不過是因為這樣明面上收集書籍比較方便,還能順便賺錢罷了。其實就是爺奶和爹娘,柳石都不想他們再去做農活了。無他,他自己不下地干活,每日看到長輩辛苦勞作,心里怎么過得去?只是柳石的爺奶和爹娘閑不下來,堅持要自己打理那兩畝地,柳石拗不過他們,想著等到考中了舉人,又能名正言順的收取一筆禮金,到那時再置辦一些田地。家里的田地多了,爺奶和爹娘心里有了底氣,就不會堅持要下地攢家底了。到那時他們也能做點輕松的事,比如養養雞,養養豬什么的。劉氏就是個聽話的性子,以前聽她爹的,現在聽柳石的。柳石讓她做什么,都不用說第二遍,她就會去不打折扣的做到。這樣的性情也算和柳石的心意,至少不用擔心以后做了官,家里的女人出去惹禍。不像柳世安的媳婦,還略有些蠢。也許是從縣城嫁到了鄉下,也許是因為她爹是舉人而柳家父子都只是秀才,她還表現的有些傲氣和高高在上。柳石原本還有些擔心,這樣眼皮子淺的媳婦,將來柳世安做了官,她會不會反而拖累了柳世安。可是李氏略蠢,柳世安的娘可是個精明的。幾個月就把兒媳婦表面上的態度扭轉過來了。面對族里的長輩和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婦,也不會讓人覺得她看不起人了。不論家世,單論性情,還是劉氏比李氏好得多。起碼劉氏讓人放心,她不會背著丈夫和婆家做什么小動作,讓丈夫在外面失了臉面或者不好做人。這李氏憑她嫁過來這幾個月表現出來的性情,需要人看著一輩子。免得柳世安以后做了高官,她在外面對著同僚或者下官的女眷表現出輕視的態度,那后果可比在村子里嚴重多了。都說本性難移。李氏這個勢利眼的性子,很難讓人喜歡她。盲婚啞嫁就是會有這種煩惱,哪怕家世相當,門當戶對,可誰說舉人的閨女就比財主的閨女更有見識呢?誰說讀書人家的閨女就比村里的村姑性情更好呢?這都是說不定的事。李舉人和柳秀才是多年的老相識,李舉人的人品性情沒什么可懷疑的。當初兩家人相看的時候,李舉人的閨女羞澀的低著頭,只能看出很文靜,也看不出什么品性問題。可嫁過來之后,面對普通村民時的那種高高在上的傲慢態度,真是是個人都看得出來。村里和柳家族里幾乎沒人喜歡這個從縣城嫁過來的新媳婦。柳世安對她的態度也從尊重變成了冷淡。也許是柳世安的態度變化,也許是回娘家的時候李舉人對她說了柳世安前途無量,再加上婆婆的嚴厲管教,李氏終于學會了用合適的態度面對婆家人和村里人。要柳石說,娶了這種媳婦,也真夠嗆的。娶媳婦嘛,最好娶個真正有見識的。以后夫妻舉案齊眉,做事有商有量。妻子就是丈夫最好的臂膀,丈夫在外面奔前程的時候,妻子也有能力把家事和親友鄰里的人際關系處理的好,讓丈夫沒有后顧之憂。要是沒有見識,那至少心性要好,不要看到窮親戚就橫眉冷目,看到地位高的人又諂媚。就像是李氏,就只能看到眼前這一畝三分地。這家里的事,不是西風壓倒東風,就是東風壓倒西風。新媳婦娘家強勢,那婆家自然會讓著她一些。新媳婦弱勢,那婆家也就按照慣例把媳婦教導的順溜了,慢慢磨去新媳婦身上做姑娘時的嬌氣。舉人的功名是比秀才高,因此李氏自認為是低嫁了,所以嫁人后才有如此表現。實際上明眼人都知道,李舉人父子兩代人都沒什么發展前途了,反而是柳世安前途無量。李氏性情不佳不說,連這點簡單的道理都看不出來,只能看到現在,而想不到未來。如此目光短淺,卻又性情不佳,怎能讓柳世安滿意這個妻子?原本劉氏是財主家的小姐,從不出門做活不說,穿得是綢緞,帶的是銀首飾,和村里勞作的粗手大腳的姑娘媳婦們自然有隔閡。可她出嫁之后表現的很好,又有李氏這個對比組,在村民眼里和柳家族里她們都是秀才的新媳婦,自然會比較她們,這就更襯得劉氏好了。柳石和柳世安都算是盲婚啞嫁,不過柳石的夫妻運要明顯好一點。柳世安和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