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
家里的事情都是柳石的爺奶做主,他們決定的事情,柳石的爹娘自然沒什么意見。柳石去正經讀書的事情就這么定下了。第二天柳石的奶奶就提著一籃雞蛋,牽著柳石的手,帶他到柳秀才家拜師。柳秀才早知道這個小孩子是自己兒子在村里唯一的好朋友,對他的態度自然不同??夹A怂雮€時辰之后,讓他每日和柳世安一起讀書。村里讀書的孩子幾歲的都有,學習的進程當然不同。因為都沒有書和筆墨紙硯,因此差不多都是一批一批的分開了時辰上課。不上課的時間,農家的孩子自然還要幫家里做一些家事和農活。柳世安是柳秀才的自家孩子,聰明不說,書籍和筆墨紙硯都不缺。讓柳石和他一起學習,那就是有意照顧柳石了。也是柳石表現出來的聰明,讓柳秀才覺得他能給柳世安做個伴。從這天起,柳石就在柳秀才家和柳世安一起學習。完成了每天的課程,柳秀才去教別的孩子的時候,柳世安也留著他在自己家,讓他用自己的舊毛筆,沾著清水在墻壁或者書桌上練字。有時候柳秀才講完了書之后,柳世安還給他開一點小灶。柳秀才就是個鄉間秀才的水準,多年來也沒有考中舉人,他的學問其實是很一般的。柳世安講的又不同,他講解的就有名師和大儒的水準了。即便柳石不需要,還是非常感激他這份心意的。如果說小時候,柳世安還用糖包子之類的東西誘使柳石好好讀書的話。等到柳石正經拜師讀書,柳世安就瞬間化身為嚴師了。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不是說著玩的。而是柳世安對柳石就有這么高的要求!等到這一世柳石那小rou手能寫出清爽規整的毛筆字,他又通過他爹柳秀才,在縣里的書店給柳石接了抄書的活計。于是小小年紀的柳石,就通過抄書,給自己買齊了筆墨紙硯,還略微改善了家里的生活。還怪讓村里其他人家羨慕的。可惜抄書這活計不是那么好接的,首先那字要寫的方方正正,清清爽爽。一頁不能寫錯一個字,錯了一個字,這頁紙就廢了。其次,抄書的紙是書店預支的。要不是書店的熟人,誰也不會預支給一個不知底細的孩子。也就是柳秀才有功名,從前也常幫書店抄書,這才有這個面子,領著柳石去書店寫幾個字給店主看看。最后,花費的筆墨是要自備的。也就是柳秀才來和柳石的爺奶說,柳石可以用這個賺錢,他爺奶才咬牙賣了攢雞蛋和糧食,給他買了最便宜的筆墨。之后,柳石通過抄書,慢慢的日子才寬松起來。給自己多置辦點文具,多余的銅錢都交給了他奶奶攢著。這多虧了柳世安讓柳石每日懸腕練字,讓他用新的身體漸漸找回了曾經寫字的手感。他的字能讓柳世安滿意,并推薦給柳秀才去抄書賺錢,自然是不差的。抄書還有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省了買書的錢。書是很貴的,比筆墨紙硯還貴。一本書當然買的起,可要考科舉,一本書怎么夠呢?為書店抄書時,書店預支的紙張都是多了幾頁的,這是為了抄錯了做得準備。加上柳石抄書的收入多買些紙,他給書店抄書的時候,就能給自己也抄一本留著。抄好的紙張,奶奶用縫鞋底的線,像書店里那樣縫邊縫成一本書,封面是稍硬的紙以保護書頁,看起來和書店里賣的書也差不了多少了。當然光腦里什么都有,但是在這個愚昧的時代,要是不想讓周圍的人把他當成什么妖精鬼怪,那還是做什么事都不讓人懷疑才好。柳石的爺奶和爹娘經常珍惜的看看這幾本書,倒不是忽然想讀書了。而是書真的很貴,這些書現在是他們家除了田地之外,最珍貴的財產了。不知不覺,柳石的爺奶和爹娘對他的人生定位就改變了。原來他們和其他村民沒什么不同,想著等柳石年紀大一點,就要下地學著干農活了。柳石長得強壯高大,好好學幾年,以后也會是田間的一把好手。現在卻把他當成和柳秀才一家一樣的讀書人看待了,因為他能抄書賺錢,不僅能支應自己的學習所需,還能存下銅錢來補貼家里的生活。他們自然不會想著,讓柳石不讀書了,而是下地去干活。柳石的字寫的大小一致,方方正正,還挺好看。哪怕書店老板不懂書法,但是柳石抄的書賣的很好,不差錢的人也愿意買回去擺著,有些人還把這些書當字帖用。書店老板給柳石的價錢也要比別人更高一點,因此柳石也沒去尋別的賺錢的方法,就一直抄下去了。十二歲的時候,柳世安去考童生,拉著柳石一起去了。然后兩個人都考成了童生。這對柳世安家來說不算什么稀奇事。柳秀才自己是讀書人,他當然知道自己兒子還有柳石的學業達到了什么程度??贾型鷮λ麄儊碚f,是很正常的事。但對下河村的其他人來說,那就是值得大說特說的事了。十二歲就考上了功名,說明這兩個孩子多么的聰明。對柳世安他們還淡定一點,他們不懂讀書的事,但柳世安家世代讀書,他是讀書的種子也說得過去。但對柳石,他們就是大吃一驚了。柳石家世代的農民,還都是老實本分沒有什么花花腸子的農民。實在沒看出來他們家還能出一個讀書人啊。不過立即也有村民說,柳石小時候就和柳世安玩得好,那時候就有人看見柳世安教柳石認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哪怕村民說不出這個道理,但這個意思他們是明白的。認為柳石是跟讀書人親近,不知不覺也就學會讀書了。柳石的爺奶和爹娘也就是到了這個時候,才下定決心,以后就讓柳石一心讀書了。哪怕柳石以后再考不出什么功名,可他現在憑著抄書就能養活自己了。在加上他們現在還能干活,也不缺柳石這個勞動力。再說柳石才十二歲就能考中童生,聽柳秀才說,就是考秀才也未必考不中。也就是他看柳世安和柳石年紀太小,怕弄出個神童的名聲反而讓他們傷仲永了,對他們的心性沒什么好處。才讓他們等三年,等到學問扎實,有考中的把握了,再去考秀才。柳世安對此也沒有什么意見,他是個有故事的人,對未來的事,一步步都有自己的計劃。對神童的名聲似乎也沒有什么虛榮心。柳石自己當然也不會反對。現在柳秀才還是每天給柳世安和柳石上課。但真正精華的東西,都是柳世安課后教給柳石的。柳世安教導柳石沒有私心,柳石抄書抄多了之后,有時候也會和柳世安討論,提出一些觀點和柳世安相互印證,使得柳世安也能有些收獲。儒家的學說就是這樣,可以引申的地方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