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9
毛病而已,找到穩定器并微調一下就可以了啊,用不著整個拆除吧?卻見沈星極從萬能箱中取出備用能源,塞了進去。南盛忍不住說:“這是臺輕型機甲,發明編號是YT75371,適用能源應該是ek61型,就是你剛剛拆除的那個。你現在塞回去的備用能源是R06型的,不匹配的??!”這都是教科書上的基本知識,什么機甲應該匹配什么能源,都是最最基礎的知識了。南盛覺得沈星極不應該犯這種常識性的錯誤。雖然R06型能源也能用吧,但需要用更高精度的穩定器來穩定能源輸出,否則會增加其他部件遭受能源沖擊的風險。沈星極聽不到南盛的話。觀眾無法影響到選手。只見沈星極從工具箱里拿出一個雙頭穩定器,校對了精準度后,用它代替了機甲上原有的單頭穩定器。然后沈星極開始徹底改造武器系統。工具箱內的原材料不算豐富,用以替換的武器部件也有限,但這不是還有另臺機甲在么,沈星極繼續拆它!到了武器改造這一步,南盛已經看不太懂了。“我好像能看懂一點點,”南盛努力讓自己跟上沈星極的思路,“這里應該用上了互關原理,這里應該是要制造出封閉效果,這應該是粒子對轟的雛形……應該吧?”被取下來的ek61型能源有了別的用處,被安裝在了機甲的腿部,成了一個次級能源。忽然,沈星極非常警覺地在地上一滾,一束激光擦著他的身體飛了過去。幸好輕傷AI的手里握著武器,第一時間解決了那個偷襲者,沈星極沒有遭受第二輪襲擊。輕傷AI非常謹慎地上前查看了一下,皺著眉頭說:“是人類,估計是星盜?!?/br>果然,這座廢棄的太空站已經成了星盜的據點!幸好他們只是停留在太空站的邊緣地區,并沒有深入探索。這個忽然出現的偷襲者可能是一個巡查人員。沈星極動作飛快地把裝著重傷AI的駕駛艙拼接到已經快要修復好的機甲上,對輕傷AI說:“進機甲!快!我和他一個駕駛艙,你一個駕駛艙。我們負責防衛,你只用專心攻擊!”南盛:“?。?!”靠啊,難怪我什么都看不懂,沈星極竟然把防衛系統和攻擊系統分開了!這才是沈星極把ek61型能源替換成了R06的原因嗎?它適用于雙頭穩定器,而雙頭穩定器顯然適用于這套既相互關聯又相對獨立的被拆分成了兩套的新cao作系統!南盛也是一個優等生,一旦追上了沈星極的改造思路,原本看不懂的部分……好吧,他還是有不少看不懂。算了,作為一個二年級生,我不配看這種高級的cao作。……比賽有時間限制,在沈星極帶著AI駕駛機甲潛伏在太空站外部朝著控制室摸過去的時候,比賽結束了??梢韵胂蟮贸鰜?,如果時間夠多,沈星極這組應該能獲得太空站的控制權。雖然是一個廢棄的太空站,但他們獲得控制權后就能聯系上大部隊。聞妲學姐也全程觀看了沈星極的比賽過程,當著星極的面開心地抱住了男友:“星極肯定能進入下一輪!那個可以合并和可以分開的雙系統結構真的太有創意了!”沈星極:“……”別當著我的面抱來抱去啊,你們這樣會帶壞小朋友的,趕緊分開!059第四輪比賽結果出來比較慢,因為它沒有標準答案。主辦方需要從各軍校中抽調二十名相關專業的老師,一個場景一個場景看過去,從中篩選出最優秀的參賽者。“帶著兩名智能AI全部犧牲了的直接淘汰?!?/br>“直接淘汰?就算這里頭有過亮眼cao作的也不再考慮嗎?”“賽題都是從真實案例中篩選出來的,參賽者就相當于是上過一次戰場了。戰場上不會給人第二次機會。一旦全員犧牲,就意味著這次任務徹底失敗。所以淘汰!”參加第四輪的比賽的參賽者一共有三百名整,其中帶著智能AI全部犧牲的參賽者有五十七名,這五十七名就被直接淘汰了。剩下的兩百四十三名參賽者中,有犧牲一員的,有犧牲兩員的,帶著AI全部存活的只有二十九個,約莫是十分之一的概率。有一個評委老師搖著頭,恨鐵不成鋼地說:“這個存活率太低了,包括自己在內共三條人命啊……都已經是高年級的學生了,就這點水平嗎,要是被派去前線……”“你放心,等他們畢業后進入軍隊,他們至少要在后方服役兩年,才會被派往前線。在軍隊中那兩年學到的東西比學校里六年都要實用,他們肯定能被歷練出來?!?/br>“對,在戰場上能學到很多學校里教不了的東西?!?/br>……評委老師們開始給每位參賽者的表現打分,他們會沉浸式進入那些考試場景。雖然每位參賽者的真實形象都不一樣,但是當他們進入特定的比賽場景時,他們的外觀都會被調整成系統默認的統一模式,評委老師們直接看人物形象是分不出來誰是誰的。但如果對某一個學生特別熟悉,那么從具體的cao作手法上還是能看出來。“這個學生很有戰場思維,先確保小組的戰斗力,再保護傷員?!?/br>“是啊,這些學生還是太年輕,有戰場思維的不多,終于出現了一個?!?/br>“別太苛責,我們自己就是搞技術的,只是比學生們見多識廣一點,所以能避免一些簡單卻致命的失誤,也不見得就有戰場思維了。咱們專業畢竟不產指揮官啊?!?/br>這份場景顯然屬于沈星極??吹缴蛐菢O從萬能工具箱里拿出涂層噴霧,又有一位評委點頭說:“腦子轉得很快,機甲外殼是用砬V-高能復合金屬做的,好幾個學生注意到了這點,就選擇了11號噴霧。課本上確實是這么教的,在太空環境下,11號噴霧能最大程度修復砬V-高能復合金屬的表面傷。但代入到實際案例,這里的外殼傷先經過高溫灼燒又暴露在了有氧環境下,表面已經異化,23號噴霧才是最適合的?!?/br>評委們接著往下看,看到沈星極換了能源后,大家并沒有像南盛那樣覺得他犯了常識性錯誤。畢竟一路看到這里,沈星極的處理手法都特別干凈,讓人覺得驚艷。在機械臂的幫助下,沈星極動作飛快地改動著機甲內部的線路。“這是要……”一位評委老師的眼睛亮了,“他要做雙系統!”老師們的專業能力超出南盛太多了,南盛看不懂的,老師們只看了個開頭就猜出了沈星極接下來的打算。但沒過兩分鐘,這位評委老師又推翻了自己剛剛說過的話:“不是雙系統……這個學生膽子太大了,他要做一個能在單系統和雙系統之間任意切換的變化態系統?!?/br>這么短的時間,能做成嗎?!能!順著沈星極的思路,老師們分析說:“這種能夠任意切換的系統確實是最適合這個場景的。兩名機甲戰士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