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2
妃也是可以的。只不過他爹準備著讓他們先做兩年事,沒安排他們成婚,只為皇太子和皇太子妃準備了大婚典儀。祁允昇在京中吃的最后一頓大宴的筵席,就是他家太子哥的婚宴。正旦的筵席差不多都是那么回事,封王的典儀就已經將他們兄弟幾個折騰得不輕了,饒是祁允昇這么愛吃的人,也忙得、累得沒多少心思吃東西。反倒是太子和太子妃的大婚,祁允昇吃到了不一樣的喜宴菜色。寶船出海后,興致勃勃的紀王殿下很是為這段不一樣的人生經歷興奮了一陣。但是很快,他就出現了暈船的毛病。寶船已經是非常穩定的船體了,而紀王本人在宮中,也不是沒有在宮苑之中乘過船,此前也并沒有表現出會暈船的癥狀。可偏偏就是出海后不久,他出現了這個問題。暈暈沉沉地吐了好幾天之后,紀王才逐漸適應了船上的生活。然后,紀王殿下迎來了一個噩耗——跟著寶船出海,他確實能夠見識到不同國家的風情,甚至于還能品嘗到這些番國的特色美食,但是,在寶船上的這段時間,他的日常飲食,肯定是不能和宮中相比的。自從有了以萬勝rou為代表的軍糧罐頭之后,遠行的官宦都喜歡準備一些罐頭。寶船是出海遠行,雖然有著大量的物資,不用擔心難以為繼的問題,但是鑒于保存等方面的現實因素,寶船上存儲的物資,種類相比于宮中,自然會單一一些。船隊的船很多,大船不少,上頭除了存儲的蔬果,甚至還會畜養牲畜,讓他們在遠洋航行之時,也能吃到足夠的rou。但是,不管怎么準備充足,和皇子龍孫能夠在皇宮之中享受到的錦衣玉食相比,總還是有些不便的。愛好美食的紀王只能為自己之前沒能細想這方面的事、憑著一股意氣就做出這樣的決定而咽下苦果。話說回來,為什么光幕之前沒有提到過這回事!皇子要出行,京中的光幕也不是沒有提示的。只不過這里頭的提示只說了馬康平下西洋開創的是怎樣的壯舉,也提了大周的威揚海外,紀王殿下只是憑借自己的皇子身份有了一點存在感,也沒有說他有遇到什么危險。正因如此,京中的爭議才會如此的少,甚至于后宮女眷都沒有為此哭鬧。有光幕保證,再加上馬康平這么一位數下西洋的領隊,以及大周在前頭幾次出海遠航方面積累的經驗,紀王上船的阻力,才會小了那么多。紀王前頭光顧著興奮去了,現在吃了苦頭,才想起來,為什么光幕不詳細說明一下,他最關心的吃??!也正因為如此,紀王在跟隨寶船航行的途中,對番邦的各類特色物種,不管是葷的素的還是主食,都很關心,甚至于都收集了一些作為種子送上船。此前也做過同樣的事的馬康平,很識趣地沒有把話說出來,阻攔紀王殿下做“無用功”,讓殿下有一個牽引注意力的愛好,也是好的。更何況,紀王這樣更為廣泛的搜集,也確實讓寶船上多出來了一些從前沒有收集到的物種。寶船日常是航行在海上的,所以除了船上備有的食材,吃的最多的還是海鮮。京師雖然也能吃到新鮮的河鮮、海鮮,但是和遠洋船隊直接捕撈起來的食材相比,還是有差距的。只是再新鮮再好吃的東西,一段時間內老是吃這個,那也是會膩的。支持著紀王的,也就只有那些他只聽聞過名字,還未親眼見過的異域之景,以及異域番邦的特色食物了。當然,船隊也不是一直一帆風順。除了海路上可能遇到的風暴外,他們甚至還在途中遇到了有國家的國王為人所弒。圣上給他們的任務是以大周新君的名義冊封這些番邦國王,偽王篡位,大周自然不可能給予冊封。本來這件事大周也沒準備管——畢竟是別國庶務,篡位登基之人,若是恭謹侍奉大周,也未必不能得到冊封——可是那偽王惱恨大周不予冊封,竟還在半途截殺船隊。于是乎,胸無大志的紀王,竟比自己的幾位皇兄更早地親身體會了一場實戰。跟隨在馬康平的身邊,被馬康平用實際例子教導著如何排兵布陣,如何借勢。結果就是馬康平率大周士兵以及當地兵力,硬生生地將偽王擊敗,甚至追殺到了別國都沒放過這偽王,硬是將其生擒。跟著船隊,紀王還是經歷了許多有趣的事的。就這么在海上過了兩年,不僅冊封了那數十個國家,遠播天威于海外,甚至還帶回了很多海外特有物種,紀王興奮得不得了。眼看著使命將要達成,所行的海域已極遠——甚至于路上所見的別國之人,其膚色已經從疑似古書記載的昆侖奴的棕黑,過渡到了純然的黑色——船隊準備歸國的時候,自出了大周疆域后便已不見的光幕,突兀地出現在船隊上頭的天空之上。甚至于船隊回程之時,那些番國也已經出現了被他們奉為神跡的光幕,此且不提。光幕有言,此番船隊歸國,將會有跟隨船隊前往的麻林國及諸番國“進麒麟天馬神鹿等物”。而且在番國進獻之前,圣上便對船隊所有將士進行了賞賜,甚至于馬康平這位太監,得圣上欽賜可從族內過繼嗣子,享后世香火,且嗣子承其爵封,雖只是“忠誠伯”,且因是嗣子襲爵,待遇是伯爵之中最末,但那也是世爵??!這樣的光幕信息一出,寶船遠航出海之勞苦功高,以及它的含金量,便陡然上升了。船隊上下已經等不及歸國受賞了。結果等到光幕顯示到紀王的時候,記載卻變動了起來。一開始,上頭記載的是紀王曾兩次隨同寶船出海遠航,第一次也受到了嘉獎,但只是一些常見賞賜,就先別說和這些一路上辛勤護送的將士們比了,便是進獻麒麟天馬這樣的祥瑞的番邦使臣都比他受賞要多。第二次則大不相同,“以紀王得神物良種,黎庶百姓自此饑荒災年少憂,晉世襲罔替之王爵”,不但如此,原本諸王都要自己開疆拓土,紀王有此大功,天子親命人為紀王開拓封國,其國“盡為沃野之土”,而且面積十分廣大,甚至于封國之內的民眾,都是天子下令在國內征集愿意移邊的百姓送過去的。全船隊目瞪口呆。紀王殿下的愛好,他們這一路上走了兩年,大家也都清楚了。可是,且先不說原先船隊的領頭人馬康平馬太監就有收集番邦特色的食材種子,只說紀王收集來的東西,他們也都看到了在這些番國實際栽種的例子,根本就沒啥出彩的??!再結合紀王這次是第一次出海,這就意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