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8
!而且,真當他爹沒回來,就能亂說一氣在他面前逞威風??!呵,怕是小看了他爹對皇宮的掌握程度。皇太子給了鄭王一個和緩的微笑,如果解讀的話,大概就是“對,你說的都對”。他對兒子并不是一直秉持鼓勵式教育的,有時候小孩子多受點挫折才會成長嘛,不過他是親爹,下不了狠手,討人厭的碎嘴親戚這樣的角色,正好讓叔父們以及堂哥弟弟來做。相信經過這件事后,皇長孫一定會更加有長進的。至于他嘛,呵,他在兒子眼里還是那個嚴厲不失慈祥的父親,在孫子的教育方式上雖然很嚴厲,但是只要孫子吃苦好學就一直會鼓勵他的好爺爺乾圣帝,在看到這些違背他的教育理念的兄弟、子侄的時候,一定會給他們點愛的教育的吧。反正這和他又沒有關系,呵呵。父皇母后回來后,太子愉快地卸下了監國的重任。要說光幕一直播報天家的新聞也沒有,歷朝歷代的史書,大部分確實和王侯將相有關,但是除去這些人的種種輝煌,剩下的,還有許多的無名之輩,他們的事跡被濃縮在種種登于史書的災難里,或許史書上輕描淡寫的一個某年某月某某地“旱”、“大旱”,在真實的歷史上,就是餓殍千里、民不聊生。在不播報天家的秘史——雖然從造成的影響看,每一件事都是舉足輕重、影響一個時代的大事——的時候,光幕會隨機地播報某年某地有某災,這是在近幾年才出現的新記錄,如果光幕有版本的話,每延續一次光幕的播報范圍,顯然內容就會有所增加。雖然是隨機的,但是時間線都離這個時代比較近,能夠讓他提前做好準備。光是監國期間,光幕播報的災難,就讓他提前調度了好幾處的衙門,令其準備好賑災,同時防止同樣看到光幕的百姓產生擔憂、引發搶購潮、還要壓制一些商人趁機囤積居奇,比真正發生大災似乎還要麻煩點,可是能提前救下一些人命,還是讓祁元詢很快樂的。內心再快樂,這樣的事也不能經常干,不然的話他就真的要被工作壓垮,撐不住了。親爹回來以后,祁元詢愉快地讓天子承擔起了本該屬于他的重任。過年嘛,每年都是正旦大朝會、正旦賜宴、使團朝拜這么幾出,今年新奇的地方,照祁元詢來看,應該就是來自帖木兒國的主動來賀的使團——這一看就是有貓膩——和來自歐洲的傳教士們了。若帖木兒真的有誠意,之前大周被扣押的使臣應當要禮送回來才是,可是他們臉一點信都沒帶過來,只能說誠意不足,連裝都不愿意裝,十有八九是來打探消息的。傳教士們屬于宗教教派,大周崇道禮佛,前朝原廷或許對什么拜火教、西方教等等一律寬待,可是在大周,這些西方教的傳教士想要傳播信仰,難度值就非常高了。佛門、道門都知道要走上層路線才能廣泛地傳播信仰,不然就是被打壓的命,這道理,西方教這群都將歐洲弄成了君權神授的家伙們,自然是更明白的。于是乎……某日工作回家,飯都沒吃飽的皇太子——自從減下來以后,皇太子吃飯一直是以健康的七分飽為標準的,雖然是細嚼慢咽,但是這都沒讓他吃好,就太過分了,他也不愛喝酒,也不暴飲暴食,每天就這么點享受美食的時間,他容易嘛?——被喚去當主角,讓人畫像留念。大周宮內其實有這種職業存在,比如天子的御真就是啊,一定歲數以后,指不定重要時刻都要畫上一副。而天子的預備役,祁元詢自己,就有皇太孫像、皇太子受封真圖(這是他封皇太子那年畫的)、皇太子三十歲像等圖畫,未來等他登基,這些都要改名稱作“御真”,供后人瞻仰的。除了天子、太子,皇后、太子妃等,都有畫像,受寵的皇子皇孫當然也有,可是這都是用中國古法畫出來的畫像。祁元詢這回被喚去留念的,是油畫,更加貼近真人形象的那種。負責執筆的就是一位傳教士。他走的是上層路線,借由為天子、皇后繪制畫像,準備開啟在大周的征程。怎么說呢,就像大周的御真都會盡力凸顯天子的英武之氣一般,這位傳教士繪制的油畫,雖然非常的寫實,祁元詢還是看出了他的小心機。反正他打入宮廷的第一幅畫作,當今皇后徐皇后就被畫得年輕了不少。畫出了這么一副杰作后,皇后什么反應祁元詢是沒看到,但是這人連他也有份可以畫一幅畫作,顯而易見,天子是很開心的。第77章第七十七章思親名喚保羅的傳教士最近很得寵。不僅天子對他另眼相待,就連太子都喚他入宮好幾回了。宮中都在傳保羅入了天子和太子的眼,然而只有天子和太子知道是為什么。皇太子本人是個華夏穿越者,而華夏的歷史課上,對西方在這個時代的記載,還是比較籠統的。因為是平行世界,又弄不清西方究竟發展到了什么程度,所以在天子、皇后看重傳教士——或者說只是看中了他們的某些特長,在信仰方面,根本不可能接受他們那一套“吾神至高”的說法。中國的皇帝是能封神的,而西方教的觀念中,至高神才凌駕于一切之上,西方教的傳教士想要將王公貴族們的觀念扭轉過來,那就是挑戰華夏自古以來的君權觀念——之后,皇太子也順水推舟地,在傳教士保羅給他畫油畫順帶推銷一些私貨理念的時候,問問西方現在的發展狀況。然而,除了大周本來就有一定記錄的國家,其他的西方發展史,對祁元詢來說,說了和沒說幾乎沒兩樣。大概就是讓他有個大致分界線,西方大概處于中世紀末期,已經有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人物活躍,大名鼎鼎的黑死病也已經過去幾十年了。然后,就沒什么然后了。原諒他對西方歷史并不那么了解——每個人都是有擅長的領域的——就算有腦海中的知識作弊,也不能像查找已經分門別類記好了的中國古代歷史一樣將本來就不成體系的西方歷史事件記清楚。當然也沒什么關系,畢竟有許多內容,可能中國史書中的記載都比他們本身要完備。更何況,他眼前不是有好些個來自西方的大活人嘛?要說西方教的這幾位,毅力可嘉,而且著實是狠人,為了讓天子對他們更加看重,轉眼就能將帖木兒帝國賣了。他們本身并不是帖木兒國派來的使團成員,也并非屬于帖木兒國的宗教,路上搭伴,純屬巧合。既然如此,賣起人來也沒有絲毫壓力。或許對他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