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5
勾引皇子龍孫這樣的丑事發生的,以至于在男女之情方面,皇長孫還保有著純潔的幻想。然后,在皇長孫思考的時候,光幕竟然閃現轉換文字了。一會兒,是這個本來廟號宣宗的倒霉娃兒,因為和真愛演繹的愛情佳話太讓祁元詢受不了,于是真的出現了“世上豈有六十年太子”的狀況,太子待機時長前所未有;又一會兒,就變成了“仁廟”含飴弄孫,主動提前退位成為太上皇,以至于國朝之后還出現了天子居北京、上皇太子居南京這樣都形成了慣例的佳話。祁元詢:嘆為觀止·jpg連太孫都沒封上的皇長孫:……???第75章第七十五章決斷皇太子在祁允昭的眼里,向來是個慈父。雖然祁允昭長在天子與皇后身邊,但是一家人都住在宮中,培養感情自然比當年祁元詢與父母相隔萬里來得容易。祁元詢脾氣好,輕易不會發怒,非常注重對兒子們的培養的同時,也沒有忘記按照嫡長子繼承制度,祁允昭才是他最應該傾注心力的對象,沒有因為長子和爺爺更親就放松了和兒子的溝通。然而這樣的皇太子,卻是現在讓尚未擇選良配的皇長孫考慮日后若有傾心女子,該如何對待于她。看光幕的反應,他絕不是簡簡單單的威嚇,而是會真切付諸行動的。若是皇長孫選擇正確也就罷了,從此自然是父慈子孝,未來可期。高皇帝遜位當今天子,也是事出有因,若非如此,歷代以來,有過多少天子?可是太上皇卻是屈指可數的。光幕出現的記載之一,祁元詢愿意退位為太上皇,與子分居兩京,絕對是一片慈父心腸。可是若是皇長孫選錯了……光幕的閃現雖然頻繁,但是祁允昭還是清楚地看明白了自己“執迷不悟”之后的后果。像最開始光幕記載一樣,因為沉溺于和真愛之間的“真情”,子嗣稀薄也就罷了——他家皇爺爺也只有三個兒子,在一眾兄弟里面,也算得上是子嗣不豐了——可是,生下了一個“北狩”、使朝廷六師淪喪、有天下而不能守的倒霉兒子,他就真的擔不起這個罪名了。大周國力之強盛,祁允昭身為皇帝長孫、太子長子,對此是一清二楚的,周邊的所有勢力都已經被打服,縱然內附諸部以及東胡殘部,到底會成為大周的禍患,可是只要大周做好防備,不過癬疥之疾耳。東胡殘部縱然能休養生息,可是無論是當今天子乾圣帝還是光幕記載中出現的“仁宣二宗”的形象,都是備受尊崇的圣明天子,怎么可能坐實禍患坐大?如此一來,在這樣的情況下,帶著大軍出征卻硬生生將所有有生力量葬送在了關外的這位“英宗”,在軍事方面的能力究竟是怎樣“卓絕”,祁允昭真的是不敢想。作為一個在正常的宮廷氛圍中長大的孩子,祁允昭對自己的未來也是有過展望的,嬌妻幼子自然是不少人的想望,他也是曾想過的,可若是自己的長子未來會是這么個模樣……一直被以作為繼承人的嚴苛標準培養長大的祁允昭,覺得自己接受不了這個現實。他現在還不是光幕上的那位“宣宗”,不明白那個女子究竟什么樣的魅力,能讓他廢元配而立之為后,但是,光是繼承人不合格這一項,就足夠打消他對這個女子的好奇心了。除開最開始的這個光幕,光幕展現的另一個結果,也讓祁允昭很難相信,這樣的決定,居然是他的父親做出來的。別看他爹這個皇太子當得愜意,可是,這是有前提的——乾圣帝喜好兵事,又想要遷都到北京,因此屢有出游,太子這才有了監國之責,否則的話,太子結束課業之前,每天要學的東西,可比祁允昭現在要多得多——沒有這個前提,當大周的皇太子,有時候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高皇帝高壽,當今天子也正值盛年,皇太子繼位的日子還有得等,可是,皇太子是等得起的。然而,若是做了錯誤的選擇,祁允昭不確定自己還能不能等得起。光幕中模糊地透露出了皇太子繼位的時間,畢竟都說了祁允昭都快要做將近六十年太子了,這個數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可是五十幾年總是有的,這樣一來,當今天子還能治理這個天下十幾年。做十幾二十幾年皇太子便能正常地繼位,換作任何人,想來都是樂意的。可是做上將近六十年的皇太子,這就不是福分而是折磨了。天子高壽,就意味著越是年長的皇子,機會就越小,指不定哪一天,就被天子給熬走了。說實話,祁允昭如今年齡雖幼,對壽命沒有什么概念,也驚訝于自己能做這樣長久的太子。父高壽,他亦高壽,呵呵,真是一段佳話。如果說當這樣久的太子,全是因為他的父親不肯放權,那么另一份仁宗主動退位為太上皇的光幕記載,就是最好的駁斥。那么,何以他的命運會如此的不同,他做的關于未來心上人的選擇,自然是至關重要的。有了這樣有著鮮明區分的未來提醒,縱然那位“孫氏”以及其他可能成為他的“摯愛”的不知是何姓氏的佳人,究竟是怎樣的國色天香,也不能再引動祁允昭的思緒了。未來的宣宗皇帝從此在女色方面大有父親與高皇帝風范,以至于在父親未曾退位為上皇、自己未曾參與監國之前,因為較為空閑,誕育子嗣過多,以至于有了家人之間,笑言他們家若并非天家而是宗藩,光靠生孩子的祿米都能養活全家的笑談。說定了這件事,祁元詢和祁允昭父子之間,又恢復了親密無間的狀況。倒是太子妃,因為母親這件事鬧了好大一個沒臉,又看到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對兒子可能產生的莫大影響,終于認識到了事情的嚴肅性。當今天子與皇后琴瑟和諧,皇長孫在他們的身邊長大,自然會對這樣在天家少有的真情產生向往。太子妃對兒子有這樣的想法并不反對,可是皇長孫再怎么樣,也只是一個未滿十歲的孩子而已,縱然是皇子龍孫,平日里他們管束得嚴,孩子是連女色都不近的。孩子被感情沖昏頭之后將會是怎樣的結果,太子妃已經通過光幕見識到了,光是憑這個,她便不能再讓兒子再這樣走下去。怎么教兒子,是太子和她的事,可是,導致這一切發生的,卻是她的母親彭城夫人違反成例,在采選之前,便“內定”了一個女子,并要特意去培養這個女子和皇長孫的感情。太子妃當然希望自己的娘家好,可是她在太zigong中又不是獨寵,除了她所生的嫡長子,太子還有其他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