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3
他們連最后一面都見不到吧?天家守制三月,倒是對民間與朝堂大臣放開了限制。天子言高皇帝有遺命,百姓出臨三日便可釋服,不禁嫁娶。各地臣工原本也是這個待遇,但是總不好天子都未曾除服,大臣們連成服都不著吧?所以在高皇帝葬至陵寢孝陵之前,諸臣工要守制哭喪。高皇帝下葬后,有些限制就放寬松了。宮中仍死守三月之期,宮中廚房仍不做葷菜,只做素食。若說宮中御廚的手藝,自然是頂尖的,只是沒有各種葷菜的高湯打底,普普通通的蔬菜還想做出包含著神仙似的鮮美的味道,那就真的是考驗了。而且就算御廚能把各種蔬菜做得再好吃,連吃三個月,自然都是會膩的。如果說天子、太子等人還能忍受,還在病中的皇后以及年幼的皇孫們,營養便有些跟不上了。為了讓皇后補身體,皇太子還特意派人喚來御廚,將自己印象中有、但卻沒在這個時候見過的糕點零食等告知給他們,讓他們做出來。*漢王府,正堂。皇后在病中,天子二子漢王、梁王便仍留在京中,未曾啟程前往交趾省。今日不是漢王侍疾,他在宮中沒有逗留太久,也沒見宮中留飯,便回府用飯了。漢王府的飲食也如宮中一般,近來都不見什么葷腥,又沒有酒可飲,漢王便吃得很快。漢王也算是過慣藩府生活的人,從前他與父母仍居藩邸的時候,從來是父母與他們兄弟兩個一同吃的飯,是以在漢王府里,漢王便是讓王妃以及幾個子嗣一起與自己吃飯。他的嫡長子祁允曜是乾圣三年生的,如今才五歲,人小,吃得又慢——原先還是有乳母端著飯碗喂的,還是他想起宮中的大侄兒祁允昭這個年紀都能自己吃飯,還吃得很順暢了,才讓嫡長子開始自己吃飯的——一碗飯吃得還沒灑出去的多。漢王看著很不滿意,宮中的皇長孫在這個年紀,表現得便已經很得體了。這也是他對父母感到憤懣的一點。皇長孫養在了天子與皇后的膝下,東宮的其他子嗣又是生活在宮城之中,見到天子、皇后的次數比他的子嗣要多得多。他不過是奏請父皇母后效仿皇祖父宣武年間的慣例,希望他們也能將自己的嫡長子撫養在宮中而已,想不到當日便被駁了,羞得漢王是無地自容,只覺得父母實在是太過偏愛太子長兄了。將孩子養在自己王府中之后,他也執著于將孩子與侄兒相比較,無論如何,他都要證明,自己的嫡長子絕對不比侄兒差。每每有什么事,他便要將宮中的皇長孫與自己的嫡長子比較一番。偏偏他的父皇是個十分熱衷于炫耀自己愛孫的人,皇長孫每每在學習或者鍛煉方面有一點進步,便會被天子拿來在他們兄弟面前夸獎,讓漢王不知道自己侄兒的日常生活都不行。祁允曜吃完了飯,放下了手中的筷子與勺子,卻并不如往常一樣急著離座。祁允曜邊上,年紀比他小的漢王次子到四子,以及他的meimei,也都坐在自己的座上,眼里似乎還泛著渴望。若說有什么方面是漢王比皇太子強的,可能就是子女數量了。皇太子有五子,尚未有女,可漢王卻是已經有七子二女了,能在比皇太子晚成婚那么久就生出這樣多的子女,足可見漢王有多努力。從側面來看,也可以說是漢王在朝中不能施展志向,又沒有封藩可就,也就只能將精力花費在這個方面了。子女雖多,長大到能夠自己上桌吃飯的,也就四個兒子和一個嫡女漢王正覺得奇怪,便見桌上端上來幾道甜品點心,與往常所見不同。高皇帝起于微末,于吃的方面,便很儉樸,只如民間尋常的富貴人家。隨著大周定鼎日久,飲食漸漸精致起來,再精致的東西,沒有創新,吃多了也就是那么回事兒罷了。端上來的甜品,漢王仔細聞了聞、看了看,認出來有桂花糕、栗子糕、山藥糕,又見幾盞杏仁茶,都是他近幾日在宮中新見的。“之前府中不曾見過,是宮中的做法么?”“是,”漢王妃韋氏答道,“前些兒我去侍疾,母后身子仍不爽利,不大有胃口。進了幾口飯食便罷了,只是后來又進了山藥糕、杏酪等,很是香甜。我回府前,母后遣人送來單子,說可以給孩子們也做來吃吃?!?/br>“母后一向慈愛?!睗h王略微舒緩了臉色,但心中仍是不大舒服。“是呀,母后還說,宮中為高皇帝守孝,咱們盡孝心是頂心誠的,只是孩子們若是吃得不好,餓出個好歹來,高皇帝也是會心疼的。給咱們的方子,母后說都是她近來用了之后覺得很好很有效的,讓咱們也吃起來呢?!?/br>“唔,那讓府上的廚子做起來吧。你和孩子們都多進一點,不要浪費了母后的好意?!?/br>只是他自己要不要吃,卻是沒說。見到兒女們吃得香甜、吃得開懷,漢王的神色越發難看,匆匆甩下一句“我還有件事沒辦,你們繼續吃”,便離席了。不是他真的有要事,而是再看下去,他怕自己會發火。這些吃食,宮中原本是沒有的,只是皇太子特意讓御醫擇取了便于食補的食材,又讓御醫想法子做了出來,宮中才吃起來的。堂堂的皇太子,不遠庖廚反而主動讓人創新菜式,自然是有原因的。他打著藥補不如食補的旗號,找御廚和御醫去研制新的“藥方”。只會動嘴去支使別人,偏生又實在會吃,說了幾句,還真研究出一點東西來。父皇母后不說自己進的山參如何難得,卻夸贊皇太子實在是純孝,漢王一想起這件事便來氣。這回倒好,皇太子不務正業去研究吃食,成就了他純孝的美名,還讓這些吃食也傳出宮禁,傳到外邊來了。這些點心確實都很好吃,又兼有食補之用,等到再傳到官員富戶、尋常百姓之家,那太子的名聲也愈發會大起來了。到時候,會傳頌太子仁孝之名的人,怕是又會多上不少,真是想想就讓人來氣!若是尋常時候,堂堂皇太子不務正業,不學經典,去研究醫道、庖廚,怎么也不會是現在這樣風平浪靜,可是偏偏讓皇太子趕上一個好時候,有一個師出有名的理由。怎么什么好事都讓皇太子攤上了?漢王越想越氣,“咕咕咕”,肚子竟生生的被氣餓了。第68章第六十八章長壽漢王在王府之中生悶氣,同樣得了宮中送來的點心方子的梁王就比他想得開。人沒必要和吃的過不去,更何況,這些點心也確實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