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1
了最羸弱無力的一個。但這顯然并不妨礙他手中無劍、眼中卻仍有劍。劍意熊熊。也殺意熊熊。直要把向曉久焚個尸骨無存方才罷休一般地熊熊燃燒著。偏偏又沒多少恨意。向曉久就想不明白了:“你要殺我?你為什么要殺我?”要說趙佶該不該死,趙佶自然是該死的,在宮九的故鄉看宋史時,向曉久就可惜趙佶活得實在太長了點:他要是死在靖康之前,不需要前太長時間,但凡能長三五年,換了趙桓又或趙構在位,局勢都未必會那么遭‘’哪怕死在靖康之后呢,但凡他能早死幾年,叫趙構不用憂心岳元帥將這位父皇迎回之后會如何,宋人也未必沒有一雪前恥的機會。就是向曉久版的趙佶,因為良種尚未推廣,水泥連在水利方面的好處也還沒有顯著顯現,其他變革的好處更是難以察覺,也就是賤籍后人準許科舉仿佛是個看得見的仁政了,如今明顯收益了的,也不過一個顧惜朝罷了——這般情境下,有人想要謀王刺駕,倒也算不得稀罕。只蕭亮眼中,不說憤恨,連慷慨決然之色都不見幾分,不像荊軻之輩,亦不似方臘之流,又著實不像是個受不了趙佶昏君冒死刺殺的模樣。向曉久是真想不明白。也是因著這點兒不明白,才會允了郭秋鋒所請,允這刺客自辯。——然后就聽了一個倍覺荒謬、至少向曉久覺得格外荒謬的故事。——宮九隨口就把那故事變成蕭亮的“事故”了。“你說你是因為我家阿久殺了趙燕俠,而你卻是受趙燕俠之父趙一之的接濟,才能叫令堂度過饑貧,因此答應趙一之為其子趙燕俠出手三次,若在三次之前趙燕俠死于他殺、必要為他報仇,故而前來刺殺?”“趙一之是濟南藥材巨賈,有能耐濟人饑貧確實不足為奇,只是……”宮九悠悠然嘆了口氣,“如今我也不和你說什么為了私仇謀殺皇帝是否合適、會否連累宗族師門的廢話,也懶得仔細分析趙一之救濟你家的力度和你一步步展現的天賦之間是如何恰到好處的成正比,畢竟當時解了令堂病厄之災的藥材,不只在當時于你來說十分難以獲得,其中有幾味對于趙家來說都不算尋常,更有一件是趙一之‘原待’留給兒孫傳家的千年野參,可是吧……”宮九又嘆了口氣,似乎真是可惜極了一般地,“你卻知不知道,當日令堂的病,原不只那么一張藥方能治?甚至那張藥材貴重到叫你為之奔波、徹底對趙一之低頭許諾的,其實并不是最適合令堂病癥的一張?”“雖說幾乎都是價值不菲的補藥,令堂用后見效也是極快的,可‘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也不是那么絕對的,能叫人耗損精氣、折損壽命的,也不只有虎狼之藥?!?/br>“還有一句話,叫虛不受補?!?/br>“趙一之一生之中,也許真的絕大多數時間行的都是善舉、做的都是善事,但你實在太堅持了。寧可按著高利貸與趙家寫欠條,也不愿意輕易許諾做他兒子的護身符……”“偏偏趙一之已經快死了,他實在等不及,可不就只能拼著損了自個兒的陰德、也要令堂折損壽命,來叫你欠個大人情么?”嗯哼,趙燕俠他爹用蕭亮娘算計蕭亮的事,是莫莫編的。不過他確實挾恩圖報,坑死蕭亮啦!看到蕭亮之死時,莫莫想起的一句話,是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雖然不十分貼切,守諾確實成了蕭亮這個守諾者的墓志銘了呀第一百零六章蕭亮像是猛地被人往心窩子上捶了一拳,又仿佛有一只手,把他眼底的劍也徹底折斷了一般。蕭亮整個人都灰了。向曉久卻眼睛亮亮地笑了。他笑得甜甜蜜蜜地握著宮九的手:“阿九你知道得真多。說得更好?!?/br>宮九也握緊他的手,仿佛特別謙虛卻又似乎特別得意:“哪里,還是阿久你教得好?!?/br>雙九相視一笑,或許是想到當日向曉久幾句話接連擊潰薛冰歐陽情的“英姿”,或許是想到什么別的,總之特別默契、也格外溫馨。這兩人的互動,鐵手作為四大名捕目前唯一留值京師的那一個、也是隔日就要御前輪值一回的那一個,自然早已司空見慣的。就是傅晚晴,好歹也曾因第一女子學院事御前對答過兩回,如今見著也不覺稀罕了。蕭亮還在灰著。唐鐵蕭的眼珠子卻是瞪得極大,一會子盯著雙九十指交叉著緊握住的雙手看,一會子繞著向曉久上上下下打量,看得最多的,卻還是宮九。恢復過來許多,卻依然比尋常人要瘦許多的宮九。然而宮九完全不理他。還是向曉久,甜甜蜜蜜地看著宮九喝下一杯蜜水潤了喉之后,總算分給唐鐵蕭幾分注意力。打量他幾眼,漫不經心地:“說說看,你都把我家阿九,給當成誰了?”唐鐵蕭臉色蠟黃,表情呆木,看在向曉久眼中,自然遠不及宮九俊俏可人。可冷血明著送達的奏折誰只講那郭家叔侄的故事,但在用神侯府特別傳送的信息之中,不只有吳唐密謀的推測,還特意提及了:安王疑似與蜀中唐門有關。冷血那么說,自然不是為了叫諸葛小花勸諫向曉久疏遠宮九——皇帝為了安王如何奔波、陛下和殿下之間如何親昵,冷血是親眼所見,而宮九在梳理清楚如今局勢之后,推動了多少短期還不恨看得出來、長遠卻必是利國利民的政策,冷血那會子雖已出京查案,卻仍有所耳聞。無論安王和蜀中唐門有什么關系,安王就是安王。——當年蕭秋水還有個唐方呢,皇帝陛下如何就不能有個安王了?諸葛小花在有些問題上稍顯拘泥、和徒弟們仿佛有了代溝,不過在絕大多數問題上,他仍是極通透也極看得開的。——看不開的也不能和趙佶周圓到成了“趙佶”。——安王不拘甚身份,總不會比“趙佶”更叫老太傅糾結的。——況冷血所耳聞的政策,不也是神侯府傳給他的消息?神侯府的看法不絕對等同于諸葛小花一個人的看法,卻也基本等同于諸葛小花的傾向了。只要安王能始終保持這么一份英明睿智,諸葛小花根本不在乎安王是唐是嚴、是男是女。左右本朝已不缺皇子。諸葛小花甚至根本不想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