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4
?只是他的心到底不夠狠,偏激卻又偏得不徹底,才落得最終那般。不是說他在逆水寒中做得對,畢竟自己受傷不是傷害別人的理由,可當傷害他的,是整個社會秩序呢?他仍然是錯,卻錯得也算堪憐、可惜。因此莫莫也希望給他一個不用去錯的機會~第八十八章都說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恭謙未篡時。總有許多東西,只能留待時間來證明。顧惜朝的才氣正如他的少年不屈之意氣一般鋒銳,一個照面、寥寥數語,就足夠向曉久在他那一篇叫諸葛太傅贊不絕口,只可惜當日奉呈御覽前十名之中、獨他模樣俊俏、才叫這么一個狀元之才屈就探花之位的文章之外,進一步肯定這個年青人的才氣。然才氣是否能切實運用到現實中來,而不僅僅只是紙上談兵,就需要時間和實踐的進一步驗證了。顧惜朝也毫不在乎別人的懷疑、質疑,他只在乎就連愿意為他變法的皇帝、對他似乎也不是那么深信不疑。不過這種在乎不會讓顧惜朝劍走偏鋒,他只會在推行新法一事上,更加費心費力。——向曉久今日除了見諸葛太傅和傅宰輔這兩個老狐貍,也就見了冷血和顧惜朝兩個小年輕。——然后兩個老狐貍都承諾表態在推行新法上的不遺余力,兩個小年輕也都給向曉久g一并扔過去歷練了。冷血身負公職,哪怕捕快和御前侍衛好像都和新法推行關系不大,可也不能說是毫無干系。新差事辦得好或者不好,如何獎或者罰,倒不需要如何事先細說。倒是顧惜朝這個身上功名都被依法剝奪了的,向曉久舊很懂地給了他一個選擇、和一個承諾:“按理,便是新法頒發,你也當從縣試一步步考出來。甚至在縣試之前,還需要為你之前的違法參考而受罰、贖罪?!?/br>“不過看在舊律只明言不得參考、刑罰細致處卻多只在追究冒名替考作弊諸事,而今新法又已推行的份上,這違法參考的處罰便先壓著,留待日后你有封侯拜相、官居一品的機會時,以品階贖——但那也是要收利息的:自你登科入仕之日起,每延遲十年,這降品階的功績便要多一回……”這就是向曉久給的選擇。顧惜朝可以選擇是要在年青時候多耽誤數年光陰、在科舉入仕之前先將前罪贖了,也可以選擇先行記賬、日后加倍償還。向曉久給的這個選擇,仿佛是要顧惜朝無從選擇。畢竟十年要多一次降品階的大功——而且還是能得一品封賞的大功——不得封賞,這樣的利息,乍一看,似乎比什么九出十三歸還要更加高利貸。好像稍微有點兒理智的人,都不會去“借”這樣的“高利貸”。顧惜朝卻“借”得毫不猶豫、且感激涕零。難道他是給“陛下因我變法”一事給沖昏了頭,沖得沒了理智、甚至失了才智?當然不是!雖然顧惜朝確實欣喜若狂、感激莫名,只恨不得肝腦涂地,為的卻是“陛下信我日后必有封侯拜相、官居一品的機會,必能立下那樣大功,且不只一次”!顧惜朝是個越在泥潭之中滾打,越是不甘與不屈的男子。顧惜朝還是個越是激動、感動、觸動,越是理智與才智迸發的男兒。——他只用了四天不到的時間,就將新法推行的細則寫了厚厚一大疊的方案出來。——關鍵是,諸葛太傅細細品閱、揣摩再三之后,覺得相當可行。然后那個熬了四晚沒睡的年青人就頂著一對黑眼圈、繼續神采奕奕地投入到那一場轟轟烈烈的新法推行大業中去。諸葛太傅則是袖著他那一份方案,在午后請求陛見。“年青人性子到底急躁了些?!?/br>他先是吹毛求疵地指出那一份方案的幾處不足之處,又將那幾處不足和顧惜朝連熬數夜、今早趕出了方案還不肯稍微歇息的“急躁”聯系起來,很是數落了一頓。而后又毫不掩飾地展顏夸贊:“不過年輕人就要有這么一份沖勁!”“那小子果然不辜負陛下慧眼識珠、為他變法的一番苦心!”“他日不管重奪探花,又或者進一步的狀元、榜眼,陛下慧眼識珠的事跡,必定都是足以傳唱千年的一段佳話?!?/br>諸葛太傅可真不愧是能得先帝托孤,又陪趙佶走過他登基初期的勵精圖治,便是在趙佶縱情享樂的時候也能圣眷不衰、并未其他忠臣良將利民之策極力周圓的老臣。這一番話說得真是動聽極了。哪怕他心里其實和傅宗書一般,將小甜水巷的那位絕色才女的定位改了又改、升了又升。不過是因為自己的底線和原則,才沒有如傅宗書那般在小甜水巷諸般埋伏、籌謀。但也做足了反埋伏、反傅宗書及其他要利用那絕色才女而布下之十面埋伏的準備。可諸葛小花也總是很懂得在不欺君、不負君的前提下,將話說得又順耳、又好聽。只不過他沒想到如今的“趙佶”不是趙佶罷了。于是順耳又動聽的話就反而成了纏綿的刺。——刺進向曉久的心。向曉久這一生,不管換多少皮囊、輪轉幾許時空,愿意與之“佳話”的,只得一個宮九。而向曉久和宮九,不需人傳唱,不懼人傳唱,只又豈止甘于滿足那區區千年?當然諸葛太傅的那話,并不是那么個意思。只向曉久和宮九分別已“十多年”(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嘛),趙佶那么個羸弱沒用的身子、都給他修煉到當日和宮九初離李閥時候、“裴寂”那具皮囊的程度了,不敢說當世無敵,起碼在接觸到的那些人里頭——包括身邊的米太監、眼前的老太傅,以及滿朝文武、宮中大小侍衛中的……總之觸目可見的人,向曉久一對一無所畏懼、一對十也能全身而退。再加上荷包也能打開了,佐以其中各種小玩意、小武器,縱使這些天朝中宮內見到的人再翻十倍圍攻,向曉久至少也能逃出生天。區區數日。且未借雙修之便利。向曉久能做到這般,除了在隋末那幾年,莫名改道的修煉之法確實叫他修為大進,失了宮九之后極度心急之下、對自己的極限壓榨,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向曉久相信宮九想要重逢的心情是一般迫切的。并且為了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