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09
書迷正在閱讀:想和校霸分手怎么都這么難、驚悚NPC覺得我暗戀他、裝傻后我坑了渣攻、穿成綠茶味的omega怎么辦、【綜武俠】宿主離家出走之后、在英國貴族學校當綠茶、兩洲心事、火燎ABO、穿成男主白月光的我攻略了反派、東隅
輕一聲碎響。在這切嘈的一瞬,他低沉的聲音有些輕得模糊。“雨有回時,人有歸期,先生勿因悲切傷身?!?/br>嘩——一輛橫沖直撞的馬車在地面重重一打滑,將街旁的雜物沖撞得砰然作響,李隱舟尚未來得及反應過來,董中已經一把伸手重重將他拉到一邊。呲一聲,馬蹄濺起的水還是淋了青年滿身。李隱舟被他罩在身后,勉強保了個干凈。“什么人吶這是!”董中忍不住梗著脖子罵咧一句。李隱舟將他身子掠開,正想追問張溫兩句,卻見那薄而直的背影沒于飄搖的雨霧中,轉瞬便遠得不見了影蹤。董中未察覺出異樣,只匆匆將李先生往回拉去避雨。等到四下再無旁人,才終敢說出那個冒昧的心愿。“我……我想再借張先生的與,不知先生能否借來謄抄,我保證不假人手,絕不外傳!”李隱舟擰了擰濕透的衣袖,淡道:“師傅與我修撰醫經為的就是廣益四方,只可惜天下從士農者多,肯行醫者少,怕為心術不正之人用在歪門邪道上才沒有廣而發行。如今既然你要,拿去便是?!?/br>董中沒想他答應得如此干脆利落,一時竟不知該說什么好。李隱舟闊步進了門,找出他要的書冊,心情沉雜地握在手中。沉甸甸的竹簡在掌心之中,從七歲到三十四歲,他和張機聚少離多,唯有筆下學問交在竹簡上,一筆一劃皆歷歷可數,刻下的都是這些年的風雨點滴。而今,他交托給青年之手,借他傳于后世。董中低頭,見昏黃燭火在他眼下掠出細細的影,那雙一貫冷靜從容的眼,似在懷念什么,輕搭著往下看,看了許久。在他不知所措的片刻,李隱舟慢慢起身,替他整理好書冊。“這幾年你也去了不少地方吧?”他問,“此前聽阿香提過,你都已經娶妻了?”董中望著他彎下的背影,有些不好意思地撓頭:“是個候官人家的女子,雖是異鄉人,可和我卻很合得來。這次特來奔喪,她也是支持的?!?/br>候官。李隱舟的視線透過垂下的青衫淡看他一眼,手中動作頓了一頓。董中全沒意識到他片刻的訝異,說起媳婦還有些滔滔不絕:“她如今也有了身孕,我已和她議好了,以后也教他從醫。有了張機先生的著作啟蒙,他一定比我會厲害許多的!”兩人收拾一響,董中知他心情低落,有意陪他多說幾句熱鬧話,見已經半夜,也不再叨擾,興致勃勃抱了書去抄錄。送走了董中,李隱舟方從袖中取出陸績的來信,在豆大的燈火中慢慢展開。……三日后,他送董中踏上回家的路。迎著薄寒的晨風目送董中遠去,李隱舟終是將心頭一點的疑惑問了出來:“你的孩子,想取什么名?”董中不由地彎起了唇,年少時的沖動與生氣都沉淀為眼中一抹溫柔的神采。“董奉?!彼?、有些羞怯地道,“不及先生取名之高,我也是昨夜剛擬的,不知好不好?!?/br>敬承為奉。董中只是簡單地愿自己的血脈能繼續走在這條人跡寥寥、艱難苦辛的小路上,將那些曾經前人的心血傳延下去。而他也的確做到了,作為建安最后一位出場的神醫,董奉將華佗和張機的妙手與仁心傳揚至下一個時代,至沒有戰火的那一天。微風挾著細雨吹散滿江薄霧,微瀾的江波上照出一長一少比肩而立的身影。李隱舟恍然地想,原來在堂前念書的學子,而今也有了自己的后人。不由想起顧邵院中誦讀的少年,想起在陸議臂彎中安然酣睡的小臉,萬般回憶涌上心頭,在這一刻終覺釋然。他望著那無邊的江河,輕道:“是個很好的名字?!?/br>回城的路上,從碑林擦身而過,他忍不住頓足,隔著綿綿的雨霧,深深地、靜靜地看他最后一眼。他終于明白了張機的從容——人這一世,不過是在一次次的相逢與送別中走過同一程路,而師傅已經陪他走完了這段本該踽踽獨行的人生。現在輪到他,將手遞給后來的人。——————————————送走董中,李隱舟亦馬不停蹄收拾行囊,準備動身。陸績的來信他并未聲揚,但其中提及了三條極重要的預言,其中第一條,便是兩年之后,也就是建安二十四年,漢水流域將有一場暴漲的洪災。屆時,蜀軍將會如昔日的吳郡一樣匱乏糧食,所以其將領必會采取行動。其后的第二條、第三條卻令他心頭驀地一重。“你欲北行?”辭別時,孫尚香頗不解地問,“出事了么?”李隱舟將包袱一收,沉道:“是,魯肅將軍曾有一席話托我帶給主公,如今恐怕正是時候了?!?,第125章第125章陸績所推演的第二條預言,則是這一年春將在中原爆發的一場大疫。他的三條預言并非是按照年份排布,而是以嚴重程度第次推進,能排在著名的水淹七軍之后,足見這場天降橫禍肆虐之盛。經陸績這樣一點醒,李隱舟方后知后覺地回想起這段赫然于歷史的彌天大疫,接著便模糊地回憶出曹植那篇著名的。——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不僅貧苦百姓尸橫遍野,就連名揚千古的建安七子中僅剩的五人也一齊喪生于這一年。在自然摧枯拉朽的力量面前,人類的興衰生滅便如草芥般微薄而飄搖,順可扶搖直上,而逆風時也可瞬間被碾為齏粉。在生命的砝碼中,權勢、財富乃至于滿腹才華、滿腔熱血都不過是輕易可拂去的一銖添頭,僅值一聲嘆息。李隱舟在這三日內讀盡醫經鉆研防疫、治疫的方劑,為防走漏風聲未露絲毫異樣,直到登船而去的這一刻才深凝住眉頭。沿江北上,兩岸蒼翠寒山鋪如滿江濃灑的墨,將春的生氣盡鎖在泛寒的江波之下。兜頭而來的冷風中隱約布散著一種肅殺的氣息,凄切風聲中偶聞寒鴉一動,便見一雙低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