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
有危險的時候,總會笨拙地下意識擋在她面前,不會去想更好的辦法使大家都免受傷害。可能是眼前的人關乎到蕭氏行的命脈,她過分在意了。自視聰明的她,被一個比自己小,又長得這么漂亮的姑娘教訓,著實羞愧難當。司清湖望著她漲紅了的臉蛋,略有委屈的小眼睛,忽然有點內疚。蕭桐已經不是以前那個沒心沒肺的蕭四郎了,眼前的人經歷了太多波折,或許早已變得敏感脆弱。何況她心里還喜歡著自己,被喜歡的人奚落,換誰心里也不舒服。她真是個冷心肝的人!司清湖在心里唾罵了自己一番,然后冷淡的面容恢復了些許溫和,佯嗔道:“笨死了!”蕭桐一怔,這句話聽在耳里,頓時百爪撓心,酥酥癢癢的。她笑了笑,抬頭看去,兩人就站在一把油紙傘下。傘外雨水越下越大。“我沒帶傘,回不去了,可以跟你一起去嗎?”蕭桐試探道。下雨了,司清湖一個女生上山挺不安全的,還是陪著比較好。司清湖猶豫了片刻,點了一下頭。本來她只想在巷子里與蕭桐閑談半晌,也沒打算讓對方跟著去,只是如今下著雨,她便也不好拒絕了。姥姥的墳塋在外城半山腰。此處墳塋眾多,因著清明剛過沒多久,都是光禿禿的一片,沒有陰森冷清的感覺。姥姥的墳是青玉坊立的,青玉坊的人早已拜祭過,所以墳塋沒有一絲雜草,打掃得干干凈凈。雨小了,如牛毛般飄著,司清湖蹲在墳前燒著紙錢,蕭桐蹲在她身邊,為她撐著傘。她的目光落在司清湖臉上,平靜的容顏無甚波浪,看不出一點情緒。想來也是,人都走好幾年了,能有什么情緒?她忍不住搭話道:“你姥姥以前對你很好吧?”她記得,司清湖是在八歲那年被司姥姥收養的。好像她不是汴京本地人,是司姥姥帶藝伎到別的地方演出的時候帶回來的。司清湖看了一眼墓碑鐫刻的名字,沉默了片刻,道:“是挺好的。若不是姥姥收留了我,現在我可能還在那個家里,又或許,早早就被嫁出去了,哪還能這般自在?”那個家里?好像從沒聽說過司清湖的原生家庭,汴京坊間更是一丁點八卦也沒有。蕭桐忽然有些好奇。“那你原本的家在哪里?”“在杭州?!?/br>“他們為什么把你賣入青玉坊?”蕭桐也沒多想,繼續追問。問完忽然覺得不妥,她們什么關系,這些問題過于唐突了吧?果然,司清湖的臉色沉了下去,燒完最后一張紙錢,幽幽地道:“不是賣的,是我自愿進來的。我們走吧!”蕭桐有些意外,很多藝伎都是自小家里窮被賣入教坊的,學藝的孩子有多苦別提,一不小心還可能被典去做皮rou生意。十歲不到的孩子,哪里會有自愿入教坊的?她也不便多問,待司清湖拜祭完后,兩人便往山下走去了。那日正是休沐之日,像蕭氏行這種做演出介紹生意的,與官方的休沐之日自然是錯開的。蕭桐剛送走了一個來談演出的勾欄老板,正要去后院看看,身后傳來大哥的叫聲。“四郎,有客人來找你了!”蕭桐回過身,只見蕭栗帶著一個身著白灰相間寬袖袍,頂戴幞頭的年輕男子進來,男子長相俊朗,標準的國字臉比蕭桐的還要白皙,像是敷了粉一般。蕭桐見了這人,立即感到一絲絲膈應。這個梁公子他來干什么?出于禮節,且是大哥帶來的,她還是溫和地迎了上去。“蕭當家?!绷汗邮紫刃卸Y。蕭桐也作揖問候了他,請他和大哥到客堂坐下。沒寒暄幾句,這梁公子果然就按耐不住,道:“聽說清湖今日就在牙行,不知蕭當家可否安排我與她見上一面?”蕭桐想脫口而出“不可以”。這個梁公子竟然還有臉來找清湖,自己給不了清湖名分,自作主張幫她贖身,讓清湖當她的妾室,比原身還無能!原身雖然紈绔,可好歹是想娶清湖當正室的。但她轉念想想,這是司清湖和他之間的事,他得詢問過司清湖的意見才決定是趕走他還是帶他進去見人。作者有話要說:靈兒:好好的一個丫鬟,就是長了一張嘴。認準“杭州”兩個字。第14章木蘭梁公子顯然是有備而來的,向蕭栗打探過司清湖今日的演出在夜場才登門蕭氏行。蕭桐向司清湖詢問的時候,只見她臉上云淡風輕,無所謂地答應了,仿佛那梁公子不是她所喜愛之人。她安排司清湖和梁公子在會客的庭院見面,讓人略備了茶飲和果盤。而她自己,則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坐在后院排練的戲臺上,雙腿懸在戲臺下,偶爾晃悠兩下。蕭栗滿心歡喜地站在她身邊。“大哥怎么會和梁公子結交上了?”蕭桐好奇道。蕭栗道:“四郎有所不知了,最近梁公子出官了,跟大哥一樣在開封府當司錄。你別看他現在只是一個小司錄,他爹可是刑部尚書,以后他的晉升之路可是大哥望塵莫及的。咱們爹的事也得仰仗他了?!?/br>蕭桐道:“那現在可有眉目了?”蕭栗又道:“最近朝廷變天了,朝中大員幾乎換了一批,只有這梁公子的爹還穩在尚書的位置。開封府從府尹到我們這些小員也幾乎都換了一批人,幸好你大哥跟對了人才留了下來。你知道為什么嗎?”“跟太皇太后薨逝有關?”蕭桐漫不經心地問道。她對政治的事不太關心,只知道上年秋,當今皇帝的祖母,一直垂簾聽政的太皇太后年邁薨逝,整個汴京縞素了七天。有宋一朝,所謂新派改革派和舊派就一直爭個不停,風水輪流轉,你方唱罷,我方登場。太皇太后是舊派,在她垂簾聽政的十年間,舊派官員得勢。但年輕的官家,貌似與太后政見不合。蕭栗又道:“官家親政半年,早就看那一朝守舊派不服了!一個月前罷了舊相,最近拜了一個新宰相,是改革派的人,可是個厲害的人物呀!”蕭桐變得饒有興致,政治與文藝是息息相關的,她聽聽或許有所裨益。原來,今上少年繼位,在太皇太后垂簾聽政之時,臣子只識太皇太后,每逢臨朝,大事小事只需太皇太后過問拿主意,毫不把官家放在眼內。官家十四歲后,情況依然如此。今上一來想秉承父志,行改革強國之術,二來受漠視太久,對這批大臣懷恨在心。于是太皇太后薨逝才半年余,他便把舊派官員清掃出了京城。“那新相國呢,有何厲害?”蕭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