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真作假時假亦真(續四)
趙孟頫的書法,從書風講,早期筆法蒼潤,有智永遺風;晚期筆法更加蒼勁、秀逸。因為早晚期變化較大,加之同時代及后人作偽的人又多,給鑒定帶來很多困難。鑒定史上,把真跡誤定為偽作,或者把偽作錯定為真跡的,不乏其例。因此,鄭教授的說法,確實是有道理的,不過楚琛卻可以肯定眼前這幅作品并不是趙孟頫早期的作品,除了有異能的結果為依據之外,從字里行間的用筆方法,就能看出其中的不同之處。因此,楚琛說道:“鄭教授,您說的情況確實存在,但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您的這幅作品中,寫的趙字用筆用的是側鋒,而趙孟頫本人,大部分情況用的是中鋒。另外,這幅作品的筆法輕佻,少變化,欠韻致。從風格來看,應該是明人詹僖的特征?!?/br>這詹僖是明代中期偽趙孟頫書畫和吳鎮墨竹的能手,他又名和,字僖和,又字仲和,號鐵冠道人。弘治時初為秀才,書學王羲之和趙孟頫,筆法遒勁,名動公卿,他“常以子昂款落之,識者卒不能辨”……劉老點了點頭,說道:“小鄭,想要在咱們這一行玩的好,心態一定要好,該怎么樣就怎么樣,可千萬不能鉆牛角尖!”聽到這里,鄭教授一陣沉默,區老在旁邊安慰道:“小鄭,這幅作品雖然不是趙孟頫的原作,不過詹僖的字也還是不錯的,你是三十萬買的,也虧不了多少?!?/br>鄭教授長嘆一口氣,苦笑道:“看來買古玩,想要心存僥幸還真是要不得!”“你能這么想就對了?!眲⒗险f道:“要我說,你先前就不應該花這么多錢買,你要知道,這東西可是你在小攤上買的。人家小攤的老板難道不知道趙孟頫作品的價值?如果是真跡,怎么可能會給你還價的機會,還賣的這么低?”鄭教授不好意思的說道:“我當時也是覺得東西是真跡,害怕錯過了,心急了一點,價格上就沒有多在意!”區老搖了搖頭:“你呀,就你這x"/>子。如果不改的話,下次還要吃虧!”“是是是!下次我一定注意!”鄭教授連連點頭,不過到底有沒有聽進去,那就不得而知了。此時,劉老問楚琛道:“阿琛,你又是帶的什么東西?”“我的也是趙孟頫的書法作品。想請您評鑒一下?!背『俸僖恍Φ?。“??!”聽見這話,大家都非常的驚訝,劉老這時才明白,為什么楚琛他們剛才也會驚訝了。“你的花了多少錢???”鄭教授問道。“四十五萬,賣家是當贗品賣的?!背』氐?。“這么貴!”聽了價格,鄭教授就不禁嘀咕了一句。區老呵呵一笑道:“仿品的水平也是有高有低的,另外作者的名氣不同。其價格當然也有高一低,至于小楚的東西,比你的好還是差,咱們還是先看看再說吧?!?/br>鄭教授表示知道,等他把他的那幅手卷收起來,楚琛才把東西從盒里拿了出來。看到手卷的外貌,區老連忙湊上前一看,驚道:“清早期的淮揚裝裱手藝?!”“是的!”楚琛回道。“區老。這個裝裱有什么說法嗎?”鄭教授連忙問道。“如果是普通的當然沒什么,但這可是大師級的手藝!”區老說道。“這是大師級的?”贗品用這么高檔的裝裱,鄭教授就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是啊,這也意味著里面的作品,八成應該是是名家所作,我雖然不知道這幅作品到底怎么樣,不過一般情況下。四十五萬肯定是虧不到哪去的,當然,也有那種財大氣粗"/>的,花了重金讓大師裝裱。不過這種情況比較少……”說到這里,區老頓了頓,皺著眉頭嘀咕道:“只是有一點奇怪,我怎么好像在哪看到過這東西……”這時,楚琛已經把卷軸展了開來,區老迫不及待的湊近一看,頓時就驚呼道:“我說怎么這么熟悉,居然是它!”大家見區老這么大的反應,全都很奇怪。區老先是嘆了口氣,才解釋道:“當初這幅我是鑒定過的,不過當時原主人實在太古怪,我們只是說跋尾不對,他的反應就很激動,罵了我們頓之后,直接拿著東西就走了,我們想要發表點意見都沒機會?!?/br>聽到這里,楚琛就明白自己是遇到事主了,連忙就問道:“區老,那人是不是姓馬?”區老對馬老財的印象還是挺深的,點頭道:“對,就是這個姓,難道這東西你就是問他買的?可是,這都好幾年了,難道這人就沒問過別的人意見?要我說,這幅作品是真跡的機率還是挺大的?!?/br>“他到是問過別人,不過嘛……”楚琛笑著把事情的原委簡單的說了一遍。劉老他們聽說是這么回事,全都搖頭失笑不已。區老嘆道:“古人說,寶物需要有德者居之,這話雖然說的挺玄乎的,有時還真就是那么回事。說起來,當初我雖然生氣,不過后來想想,覺得寶貝因為我們的話埋沒了,那真是罪孽深重,不過當時我也沒那人的聯系方式,也只能作罷,沒想到,今道:“劉老,您也知道我主要研究的是唐宋史,明代的文人我還真了解的不太多,這項元汴我雖然知道一些,不過也僅限于知道他是明代的畫家,至于生平我還真不太清楚?!?/br>區老說道:“那你這方面應該要補習一下了,雖說不必要通熟,但多少還是要有些了解的,不然以后買古玩有可能要吃虧?!?/br>“行,這事我記住了……”“阿琛,這兩人你應該知道吧?”劉老問道。“這我到還是知道的……”項元汴,為明代收藏家、書畫鑒賞家。字子京,號墨林,一號墨林山人,又號香崖居士、退密齋主人。家以善治生產而富。工畫墨竹、梅花、蘭草,頗有逸趣。其j"/>于鑒賞,好收藏金石遺文,法書名畫,其“天籟閣”藏書皆j"/>妙絕論,每遇到宋刻,即邀請文彭、文嘉兄弟共同鑒賞。當時越中藏書家,當以嘉興項元汴、鄞縣范欽為首。清初,清兵南下后,他的藏書,其藏品被千夫長汪六水所劫掠,散失殆盡?!?/br>而顧韡同樣是收藏家,生活的年代也是明末清初。他字開林,號河瀆漁人。明亡后,拒不仕清。專以藏書、讀書為娛。重視收藏明季圖籍,以明代遺民自稱,以懷念故國的心情從事典籍的收藏,因而多明代史料……介紹過留有收藏印的兩位人物后,楚琛又說道:“我覺得這幅之所以這么默默無聞,與項元汴和顧韡這兩人的遭遇還是很有關系的。我估計,項元汴被汪六水所劫掠的眾多藏品之中,這幅作品應該就包含在內?!?/br>“后來,顧韡得到了這幅作品,但他又因為厭惡清朝,可能是擔心宣揚出去之后,會被統治者收去,所以也就秘而不宣了。從而導致了這幅的默默無聞?!?。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請到qidian。)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