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做客(意外的發現.下)
既然知道是張火泥的作品,那楚琛肯定是不能放過這個線索,于是轉頭就問杜厚道:“杜老,不知道您愿不愿意把這只扁瓶拿去檢測一下?”杜厚想都沒想,就一臉嚴肅的說道:“檢測!一定要檢測!我自認我的眼力雖然不是太好,但總比普通玩家來的好一點,我都看不出這些是贗品,更別論他們了,如果不早點把這種人鏟除,等到贗品泛濫了,必然會引起咱們古玩收藏界的恐慌,那到時行業里的每個人都不可能獨善其身?!?/br>聽到杜厚這么說,楚琛和吳叔為杜厚的決定感到高興之余,臉上也不禁露出了擔憂的神色,現在距離發現張火泥的傳人已經也好長時間了,但卻一點線索都沒有,要知道多一的確實有道理,我原本還打算上門去罵他一頓,不過現在想想也沒必要了,和這種人置氣實在實在不值得,萬一氣壞了身體,那真是得不償失了!”楚琛微微一笑道:“確實沒必要和這種人置氣,您老別忘了,他可是很有可能和“張火泥”有來往的,說不定過段時間就深陷囫圇了?!?/br>“哈哈!對對對!”聽到楚琛這么說,杜厚撫掌大笑起來,隨后說道:“小楚,你還是接著去挑選我的藏品吧,你看我今天損失了三件青花瓷,也只能從你那只公道杯身上得到一些安慰了,你就可憐可憐我這老頭子吧!”“行!”本來要不是因為杜厚的慷慨,他都已經把公道杯換給杜厚了,因此,楚琛沒有一絲猶豫就笑呵呵的答應了下來?!?/br>因為還有眾多的藏品沒有欣賞,考慮到時間的關系,接下來,楚琛只是大致的把藏品瀏覽了一遍,只有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才停下腳步仔細觀察。就這樣,大致又看了三四百件藏品,楚琛總算找到了一件他心里很滿意的藏品,一只乾隆年間的山水人物筆筒。這只筆筒是用一塊碧玉j"/>心雕刻而成,而且個頭不小,不論長還是直徑都超過了二十三公分。碧玉的顏色呈菠菜綠,光下不透,細看里面有自然形成的條紋,里面有黑點,j"/>光內斂,拿在手中盤/>一會,會覺得有一種油潤的質感,這正是上好的和田碧玉所表現出來的基本特征。乾隆朝內的碧玉筆筒、多以高仕人物景致圖作題材,這只筆筒也同樣如此。筆筒外壁采用的是高浮雕技法,只見外壁之上遠景群峰聳峙,高入云端。一條石徑蜿蜒而下,近處為蒼松巨巖,山澗木橋。木橋上一樵夫正負薪前行。繞過山嘴,樹蔭之下為一方平地,五樵夫正卸擔歇息。其中一位樵夫可能是喝水之間講了一件趣事,頓時就讓眾人忍俊不禁,笑了起來,這四人或矜持微笑,或仰天大笑,有樂得捶拳頓足的,更有笑得干脆就躺在地上的。而遠在溪邊洗腳的樵夫,對這里的熱鬧不明就理,那模樣好像正在側耳傾聽。要說在清朝以前,和田產的大塊玉料還是很稀缺的,因此很難見到大器。清乾隆二十五年以后,隨著邊疆戰事的平息,從和田專供皇家御用玉料陡增,源源不斷的從絲綢之路運往皇g"/>,為大型玉擺件的制作提供了豐富的原料。乾隆皇帝是我國有史以來對玩玉、賞玉與擁有玉器最有興趣的一位皇帝,在他的推動下,從乾隆中期開始,無論g"/>廷與民間對玉的需求及制作水平都達到空前絕后的盛況,而眼前這只筆筒就是當時應運而生的一件j"/>品。此筆筒不但體積碩大少見,而且雕刻師以極其高超的技藝,用高浮雕技法將每一位樵夫瞬間爆發的歡樂形神刻劃得生動逼真,惟妙惟肖,可謂與同時期之竹雕、牙雕、木雕之工藝有異曲同工之處,讓人看過之后,忍不住就拍案叫絕。要說這只碧玉筆筒,如果光論價值的話,肯定是比不上楚琛的那只公道杯的,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既然杜厚剛才能夠表現的那么慷慨,那他投桃報李也是應該的,于是當他看到這只筆筒時,馬上就下定決心就選它了。看看時間也不早了,于是楚琛決定好了交換的器物,就準備去和杜厚說一聲,不過正在此時,他轉過頭準備喊吳叔的時候,卻正好看到了一只青花碗,而且這只青花碗給他的感覺是相當的奇怪。楚琛有些好奇的走到那只青花碗的跟前,隨后又把它拿到了手中。這是一只直徑十四五公分的斂口碗,弧腹,圈足,胎體厚重,碗內口沿處繪有一周纏枝菊紋,碗心繪蓮池水禽,碗身外壁主題紋為松竹梅,下方為輔助紋飾,分別為卷草紋和變體蓮花瓣紋。要說這只碗的的畫工還是相當j"/>湛的,很有蒙元時期工匠的藝術風格,但這青花的發色卻青中發黑,這和元青花完全是大相徑庭。而且這只碗的釉面看起來也是青白色,/>起來還有一種毛糙的感覺,一點都不像元青花那樣/>起來那樣有一種糯米感。看到現在,楚琛就覺得有些奇怪,這只碗明明看起來就像是一只贗品,怎么會給他一種老東西的感覺,實在是太奇怪了。于是他又把碗翻過來,又仔細看了看它的胎足,這一看就發現了一處問題,這胎看上去居然是老的!而且楚琛還在碗底發現了一塊非常小而且并不是很明顯的,異樣透明物質,更關鍵的是,他用手刮了刮那層物質居然就掉了下來,這頓時讓他覺得有些尷尬。不過馬上他就有了個非常驚訝的發現,剛才那塊透明物質的地方,居然露出了瓷胎,而且看上去就像是真正的元青花瓷胎,這讓他奇怪之余,當即就有了一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