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拍賣會(二)
不過現場對這支玉如意有興趣的人,到也不是太多,連楚琛一起,才七個而已。.陳大有等最后一人回到座位之后,就開口道:“這是一件清代青玉雕山水人物如意,起拍價五萬,每次加價不得低于一千,拍賣現在開始!”話音剛落,就有人報起了價:“八萬!”“八萬五,我說老林,你加價能不能別這么猛啊,慢慢來行不行,每次有你,最后價格總要高出個三四分,你以后能不能改改這個毛病???”那人后面有個中年人,一邊開價,一邊埋怨道。“八萬八!嘿嘿,老周,你不喜歡我這樣報價,你就別跟嘛,這樣也就不會有煩惱了嘛!”老林嘿嘿笑道。“九萬!你以為我愿意跟你屁股后面啊,要不是我想把它拿下來,當作我老丈人七十大壽的生曰禮物,你以為我愿意跟著你瞎摻和?”“九萬二!老周啊,我也是買下來當禮物送人的,你就別跟我爭了,換一樣東西行不行???”老周吹胡子瞪眼的說道:“憑什么我要換??!你就不能換?老林,我跟你說,這是我老婆特意交待的,如果你壞了我好事,小心我跟你急??!九萬五!”“哦,老周,難怪今了,我剛才說這東西是送給師傅的,也就不用計較這些了?!?/br>以價值而言,青玉遠不如羊脂玉、白玉,如果這支如意的材料換作相同品質的白玉,那價值估計翻上五倍都不止,不過除去價格因素外青玉也有其自身的特征。青玉的塊度一般比較大、而且質地細膩、溫潤、油姓好,同時,有一部分青玉由于致密交織的結構,具有非常好的韌姓,是制作薄胎器皿的重要原料。而且剛開始的時候,青玉的使用量也比白玉大,直至漢代,白玉開始受到重視,以至到現在,白玉的價格是青玉的好幾倍。不過因為和田白玉資源的枯竭與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再加上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帶來了文化的繁榮,國民“君子愛玉”的情節被激發,收藏和田玉的人群不斷增長,現在青玉已經逐步被世人慢慢的重視起來,價格也開始水漲船高。“琛哥,你還真打算把這支玉如意送給我爺爺???”劉思哲有些驚訝的問道。楚琛呵呵笑道:“我當著大家的面,說要送給師傅,怎么可能反悔?”劉思哲聞言嘀咕道:“難怪我爺爺會這么喜歡你,又讓這些人有了好印象,又討了爺爺的歡心,琛哥,你還真是個人j"/>??!”楚琛隨手給了他一個腦瓜子,笑罵道:“什么人j"/>不人j"/>的,我的心機有那種重嗎?”劉思哲嬉皮笑臉的說道:“嘿嘿,開個玩笑嘛!……”正當兩人說笑的時候,臺上又拍完了兩樣東西,一件玉梳子還有一支毛筆,分別以一萬五和一萬二成交。不過接下來的拍品讓所有人都提起了興趣,楚琛更是輕咦了一聲:“倒流壺?”倒流壺,又稱倒灌壺、倒裝壺,是瓷器當中的一種獨特的種類,由于其設計巧妙絕倫而聞名于世。倒流壺的壺蓋為不可打開的虛設蓋,裝酒時需將壺倒置,酒由底座的小孔注入。當放正壺之后,注酒孔處滴水不漏。其奧秘在于壺中有兩個隔水管,一個通壺腹與壺底的小孔,由于壺腹的隔水管上孔高于最高酒面,當正置酒壺時,注酒孔處不會漏酒。另一個隔水管在壺嘴處,同樣的原理確保入酒時酒不溢出。目前發現最早是宋代時期耀州窯青釉剔花倒流壺,展出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被譽為“華夏第一壺”。“大家沒有看錯,此壺正是北宋耀州窯青釉倒流壺?!标惔笥袨榇蠹医榻B道:“此壺高十六公分,整體似一梨狀,上部作雙蒂式假壺蓋,系虛設,不能打開。頂端與腹一側置飛鳳式提梁,鳳首指向的另一側貼塑母子獅。母獅張口作壺流,子獅在母獅腹下吸吮,造型生動、逼真?!?/br>“肩腹之間裝飾r"/>釘紋、垂三角紋各一周。腹部刻纏枝寶相花紋,下刻仰蓮紋一周??袒夹g熟練,刀鋒犀利,線條活潑流暢,布局適宜。底心有一大孔通腹,倒置可灌水,正置滴水不漏。腹下附圈足,略外撇……”還沒等陳大有講完,臺下就有人打斷道:“老陳,這東西有問題吧,我怎么覺得和博物館里的那只一模一樣???”對于那人打斷自己的話,陳大有到也沒有生氣,笑道:“我說老全,你能不能不要這么心急啊,這東西外形確實和博物館里的差不多,不過博物館里的那只通高是十九公分,這只是十六公分,而且那只是剔花,而這只是刻花,至于其他的,你們自己上來看吧,東西真不真,我這也不能打包票的?!?/br>等陳大有說完,大家呼啦一下都站起身來,坐在前面的,更是直接就跑上臺,看了起來,不過馬上就搖了搖頭下臺了。接下來,眾人一個一個輪流上臺,不過絕大部分人都好像對此壺不是很看好,不過現在是拍賣會,也可能是故布疑陣。因為時間的限制,很快就輪到了楚琛,他把壺拿到手中,先是迅速的粗"/>略一看,只見此壺器形完整,包漿喜人,顯然是經常把玩所致。此壺胎為鐵灰色,外施化妝土,并有含有黑色鐵質小顆粒和氣孔,這很符合當時耀州窯的時代特征。釉質瑩潤透明,釉色青綠如橄欖,釉薄處呈姜黃色,器物反面挨近足部及底部呈現漏施釉的狀況。這些漏釉的露胎處,呈現出一些醬色的氧化鐵所造成的小斑塊。器身之外的下部釉薄處,隱約透露出一些淡褐色,這是因為胎土中所含鐵的成分較高的緣故。而這些,都是符合當時的工藝特征。另外,此壺的裝飾手法為具有浮雕特征的刻花,刻花工藝宋初偏晚出現,此期已經達到最高水平,被譽為“宋代青瓷刻花之冠”。刻花又稱“偏刀”,即先用刀具垂直刻出紋樣的輪廓線,再在其旁用刀具余刻,然后剔掉直刻和斜刻后夾在刀痕中間的地子,使紋樣突凸,施釉少剖澆后呈現出花紋清晰、濃淡相間、層次分明的效果,具有很強的立體感。此壺的刻花手法高超,把壺上的花卉刻畫的栩栩如生,搖曳多姿,已經差不多是宋代刻花的最高水平,頗為難得。最后,楚琛用手指在壺體輕敲,聲音清脆,正所謂“擊其聲,鏗鏗如也”,至此,就算不用異能,他也已經能肯定,這應該是一件真品,而且幾百年下來,品相還如此完整,可以說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