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茶道(下)
nbsp;楚琛在一邊笑著道:“要我說今的對,這茶、水、器、藝的確是缺一不可,現在吳叔就考考你,從咱們這次品茶中你有什么感想?”楚琛有些苦惱的撓了撓后腦勺道:“富叔,其實這是我第一次品茶,我對茶道了解的并不深,不過都是些從書上看到的知識,下面如果我說錯了,兩位可別見怪啊?!?/br>他見朱大富兩人鼓勵的眼神,就接著說下去道:“宋徽宗趙佶在中就提出,飲茶要講究“采擇之jing,制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同時還要求“祛襟滌滯,致清導和”,“中澹間潔,韻高致靜”,這宋徽宗的這幾句話,我們可以看出品茶需要物質和jing神兩方面的要求?!?/br>“其中物質方面有水、器皿、還有環境。咱們先說這環境,古人言道,品茶最好的環境就是清山秀水,小橋亭榭,琴棋書畫,幽居雅室,當然這是理想的品茗環境,一般人也達不到這個要求,不過總的來說,只要環境安靜優美就可以了?!?/br>“富叔這里的環境也就不用多說了,可以用三個詞來形容,清靜自然,古樸典雅,別具匠心,每一次來到富叔這里,都不禁讓我煩惱頓消,心曠神怡,用作品茶之場所,當然就沒有問題了?!?/br>“宜茶之水有三個要求,一是“清”水質無sè、透明,無沉淀物;二是“甘”,指的是甘、冷,或甘、冽。水一入口,舌尖頃刻便會有甜滋滋的感覺,頗有回味;三是“潔”就是干凈清爽,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無污染?!?/br>“滿足這三個要求,就是泡茶的好水,咱們這次泡茶所用的水是“,這把壺怎么樣?”楚琛仔細的再把桌子上的紫砂壺打量了一遍,考慮了片刻說道:“從內心里說,這把紫砂壺還是挺好的,“泥、形、工、款、功”,雖然款我沒看到,不過其它四個方面,可以說非常jing湛,是一把非常不錯的紫砂壺?!?/br>楚琛話剛說完,宋駿就急忙說道:“朱老,怎么樣,楚琛也覺得這把壺不錯,您就答應我吧?!?/br>見此,楚琛都迷糊了,不知道兩人之間有什么事情,于是宋駿就開口解釋了其中的緣由。原來,宋駿的制壺手藝是祖傳的,當年學自時大彬一脈,不過時光消逝,這家傳的手藝一代代傳下來時,卻有些東西失傳了,這也是古代手藝傳承的一種弊端。到了宋駿這一代,他就想把一些失傳的手藝給復原起來,想法雖好,卻苦于自己沒有一件時大彬的作品拿來參考。偶然間,他從朋友那里知道朱大富有一件時大彬的真品,于是就來求朱大富能否把壺轉給他。時大彬的真品得來不易,朱大富也對它十分喜愛,當然就不肯轉手了。不過宋駿毅力驚人,可以說是鍥而不舍,幾次三番下來,朱大富也被其誠心所打動。雖然如此,朱大富多少還是有些舍不得,于是就讓他按照那件真品的造型制作一把,如果他覺得滿意了,就把真品轉給他。要說這樣的難度的確不小,不過宋駿不愧為一位制壺大師,前兩次雖然沒讓朱大富滿意,不過卻也非常的有神韻,讓他挺佩服宋駿和本事的。今起紫砂壺,沒有人會不提起時大彬的“時壺”,他是繼供之后,知名度最大,影響力也最大的制壺大師。后人提起他的作品,無不贊不絕口,更有人將他推崇備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