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獨蒜
倒在竹匾里的辣椒,大小非常整齊,顏sè也很均一,一片火紅上面g"/>本不見一點兒雜sè,泛著經營的光澤,就像一堆翡翠雕琢而成一般。徐毅曬好辣椒就轉身接著去忙碌起來,還有大蒜和生姜要接著收獲呢。大蒜蒜苗和那些青菜跟很多起來這貨單從繅絲角度而言,g"/>本就是個廢品,怎么到了商家的嘴里,這貨怎么就成了更高級的一種東西呢?再怎么樣,這東西的蠶絲也同樣也是絲膠和絲素構成的,完全就是繞在一起的普通蠶絲。說來,能拿來做成蠶絲被的蠶繭,都是繅絲廠淘汰下來的廢品,如果不是雙g"/>繭就是太小、太大,甚或發霉、生蟲的蠶繭。要不然這蠶絲織成綢緞,怎么也比當成棉花按斤賣這效益要好得多?徐毅其實想的是,餃子館可能需要大量的大蒜。如果采用這樣的種植辦法能夠穩定地獲得獨頭蒜的話,那以后自己的餃子館完全可以只用獨頭蒜當作調料。自己吃過蒜苗,自然能夠猜想得到這蒜的味道如何。想必如果人家吃著蘸料的味道好,看到廚房里面的獨頭蒜,也只會想到這是獨頭蒜特殊的味道,不會聯想到別的地方。自己這使用空間里的蔬菜做的餃子,自然需要走jing品路線,想必這天然綠sè無污染,jing工細作選料jing良這些概念自然是要大行其道了。這也很容易給看到的人一個暗示:自己這餃子館連蘸料都選的獨頭蒜,別的材料能更差嗎?自然這賣點并不稀奇,不過任何的質變總是靠著一點點的量變累積而成的,如果這樣的發現多了,剩下的就讓顧客自己去腦補。而且獨頭蒜剝蒜時候能省不少事兒,也能快上許多。當然,大批量生產獨頭蒜肯定會導致大蒜總產量降低,而且還得多種一次,增加了不少工序和工作量。只是這紫皮蒜原本就不以個頭見長,自己這獨頭蒜其實已經不比之前自己買的蒜頭差多少了。更何況自己這么大一片地,種上幾畝地的獨頭蒜也不算是浪費。至于多費一道工序,這倒是不成問題,那種小蒜如果找個能播種花生的小播種機,想必也完全適合播種這個。一棵蒜上面能長出十幾個小蒜來,這就算是種上十畝地,那留種的大蒜自己最多也就是種上一畝地都用不光了。算來最后也沒額外費了多少事兒,相比而言,這種植獨頭蒜反倒是更加省事兒的一種做法呢。當然,這十幾頭獨頭蒜徐毅準備再栽下去看看,就是不知道這再長出來的是獨頭蒜還是分瓣的,甚至這蒜頭是大是小也得到時候再說了。徐毅拿著鐵鍬,又走到生姜地邊上,把所有的生姜都給挖了出來。跟之前相比,這生姜不管是塊頭還是顏sè也都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徐毅猜測這也是這品種的生姜生長的極限了。徐毅在離姜塊一寸多高的地方,把上面的桿子都給切掉,再把生姜全都給收了起來,弄了差不多半袋子的生姜。再看那些用種子種植的生姜現在也長得差不多了,徐毅走到了這些生姜旁邊,看著那些植株。這東西下面有沒有姜塊,又能長到多大呢?不過徐毅挖完之后,明顯有些失望。這種子長出的生姜大小不一,形狀也是千奇百怪,連一塊大點兒的都沒有。想到了自己那馬鈴薯種植的結果,徐毅不禁有些懷疑,看來這生姜的種子也沒保存原先品種的優良xing狀,又或者還得再用姜塊種個幾回才行。看來自己還得接著再拿這些再種一下,以后就挑著品相好的,味道好的再拿來留種,同樣也來選個種!把東西都收起來,剩下的自然就是等著規劃完以后,再考慮移栽的韭菜、大蔥和黃花菜了,或者黃花菜這段時間會有蜜蜂去給它們授粉,自己沒準兒還能弄點兒種子呢。這樣想著,徐毅扭頭看向那片黃花菜,臉上一下子露出驚喜的表情。走過去看看黃花菜,發現花叢中的確已經結出一個個青sè的小莢果,離著成熟還有段時間。看著這樣的結果,徐毅也不意外,畢竟剛剛有蜜蜂過來授粉,能有這樣的結果已經不錯了,徐毅欣喜地穿過黃花菜,走到那幾棵咖啡樹旁邊。這些咖啡樹竟然都結果了!一g"/>g"/>枝條上面結滿一串串,樣子像是櫻桃一般大大小小的果子,甚至大一些的都快有小指甲大了,想必很快就要成熟了。徐毅不禁想著,等到自己出去就得趕緊找地方看看這東西怎么處理了,或者再一覺醒過來,自己馬上就有咖啡可以收獲了。再扭頭看向一起栽種下去的那些可可,徐毅不禁有些失望。跟碩果累累的咖啡不同,這些可可樹的樹干上面仍然是開滿了小花,可是這樹上卻仍然一個果子都沒有。沒有果子就沒有,反正自己也不懂加工。至少這蒼蠅什么的,自己還是無法接受,下次要不試試人工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