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1
府內探診,竟然是圣人不知為何,竟然百里偷閑,突然下了一道旨意,差遣太醫給已故應國公之夫人看病,一時在朝堂上魏征還難得的夸贊了圣人體恤下屬,仁君風范。李世民心情稍微好一些,但齊王那個孽子叛軍的戰報卻越來越不好,惹得皇帝大怒。房遺愛卻在皇帝調兵遣將中,上了奏折,直接請戰!第65章房遺愛在皇帝面前慷慨激昂,可回家后就遭到盧氏的一頓痛罵和哭啼,房玄齡卻不認為這是一件壞事。本來盧氏最近就在張羅給二兒子找個通房,二郎實在太苦了,這些年心里恐也不痛快,娶個公主為妻還趕不上沒娶妻時的光景。事情幾乎已經成了定局,盧氏也只能接受。皇帝當時當場答應了自家二郎的精忠報國的懇求,并且大力表揚,弄得幾個勛貴家中都出了一個子弟,要隨軍平定亂臣賊子。大軍開拔之前,領軍將軍卻定了下來,等房遺愛知道的時候,方才知曉竟然是太子親自統率一軍——聽聞之后,房遺愛愕然。這竟是一個大的事件改變,也不知道是好是壞。房玄齡甚至回家之后,贊嘆太子殿下的謀定風略,“只是太子殿下畢竟身份貴重,圣人不舍得?!狈啃g道。家里成丁的大兒子房遺直附和父親的想法,甚至神情有些蠢蠢欲動,誰都有建功立業的機會,現在天下已定,并沒有多少參與戰爭的機遇,父親房玄齡的爵位也是隨當年的秦王殿下南征北戰得來的,雖是文職,也大唐即便是詩人文人,也都會君子六藝,騎射一樣不太差。房遺愛瞥了他一眼,倒是更為關注二兒子房遺愛是如何想的。他一直以來知曉二langxin里一直“不忿”繼承不了爵位的事情,甚至曾經他和高陽公主在院落里的私語,他兄長和嫂子房遺直都能聽聞,難道作為一家之主、一國之宰相的房玄齡還能不清楚。他只是不聾不啞不做家翁罷了,到底還是想著為二兒謀求個將來,只是他沒想到房遺愛居然不懼戰場刀光火血……該不會是天真的不知曉上戰場的殘酷罷?!突然,房玄齡作為一名父親,十分擔憂起來。房遺愛今日沉默寡言,倒不似之前在帝王面前的熱血沸騰,他越是這樣,房玄齡越是擔憂房遺愛當時只是激情作祟,一時沖動。“阿耶,兒知曉輕重?!狈窟z愛在房遺愛旁敲側擊“提點”自己的時候,忽然說道?!爸坏戎ト私o兒安排個位置,兒不會給家里惹禍?!?/br>房玄齡聽罷,嘆了一口氣,然后卻板著一張臉囑咐道:“你不貽誤戰機便可,功勞大小不必計較?!?/br>房遺愛點點頭,房遺直倒是替弟弟擔心起來,卻張嘴說不出什么,他心里是有些別扭的,一直認為是因為爵位繼承的問題,逼得房遺愛不得不去戰場上搏富貴和爵位。房遺直甚至再次起了讓爵得心思,只是房遺愛現在不知為何,只一個眼神就讓房遺直這個作大兄的閉嘴沉默。太子總覽督軍,但朝廷領兵的真正有經驗的將領人選很快便定下來的,李世民調派啟用了名將薛萬徹,也就是高祖的丹陽公主的駙馬都尉,全面負責圍剿齊地叛軍。因為是皇帝的兒子謀反,在李世民考慮再加選個宗室王爺,督軍總領全軍將士的時候,太子李承乾上書,請命親征此次齊王的叛亂。原本李世民等人是考慮派的宗室人選是荊王李元景的,但太子的自薦,讓眾人多了一個選擇,雖然皇帝擔憂太子的安全,一開始并不同意,還是李承乾說起東宮的那件私藏盔甲一事,讓李世民慎重思考。因為紇干承基馬上風意外死亡,舉報人雖然牽扯出他來,在皇帝得知他這個死法后,不是不有懷疑是太子“殺人滅口”,但東宮死人早就派了刑名調查,看驗尸的記錄紇干承基之死真的是意外,太子的應對和加之背后浮現出一系列事情,更是讓李世民懷疑,背后一直有人在太子的東宮安插釘子,例如這個紇干承基就是齊王的人。只是李承乾心知肚明這人背后的罪魁禍首是誰,卻因為魏王謹慎,他并不能因此舉發他。不如,他趁著齊王叛亂的這刻,跳出長安。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李承乾向圣人提出此議,并不是毫無準備,又有侯君集等人勸說,皇帝心里也逐漸動搖,加上鍛煉太子的緣故,和一些人的樂見其成謀算下,朝堂上竟然通過了讓太子去平亂的提議。高陽公主去了魏王府上,十分不解抱怨李泰?!八男?,太子去了領了戰功,豈不是更有威望乎?”李泰挑眉,喝了一杯清酒,道:“你以為阿耶真的高興?何況,太子離開長安,我卻離阿耶更近,戰場上瞬息萬變,險之又險,流矢飛箭更是無情……為兄真是替太子擔憂啊?!?/br>他這話說的已經夠直白了,只是表面上魏王李泰還維持著一副弟弟擔憂兄長的模樣,十分痛心憂愁,就是被人看見了聽到了,這話也沒什么毛病,否則即便是高陽,他也不會在她面前這么直白的說出他的謀算。魏王是打算做一些小動作,最近太子的東宮安靜的波瀾不起,那個紇干承基怎么查都是意外好色而死,這讓李泰暗唾紇干承基是個沒出息的,廢了他一步好棋。在紇干承基死亡后,之前的安排也被太子破解,只能說那盔甲被太子提早發現轉移了。魏王李泰轉動著酒杯,一仰頭飲盡,心頭卻火起。太子竟然拿宮女的污穢衣物投在枯井中,父皇竟然也信了太子,這讓他不甘心,更是因為已經打草驚蛇。李泰懷疑太子已經知曉了紇干承基背后之人并不是齊王,而是自己……只是,他不知道太子為何非要去平亂,但不妨他因勢利導,去謀算太子。魏王知曉,太子下定決心去做一件事,只要名義上不錯,圣人最終會答應的,不妨讓朝堂上看似支持太子的人顯眼一些。阿耶似乎是很忌諱太子得的權利更多,李泰看得清楚,這也是為何阿耶抬高自己的緣由之一,雖然李泰認為更多的是他自己才武雙全,禮賢下士的結果,這才使得阿耶越發看重自己。憑什么就因為李承乾先出生,就能當下一任天子?!他李泰不服。論才德修養,他有哪點差了他太子?!不說魏王臉上閃過譏諷,卻說高陽公主離開魏王府,卻并沒有回到自己的公主府,或者去養母韋貴妃那里,而是轉道去了長安城內的吳王府。吳王已經就藩,沒到他來長安朝見的時候,但他本人確實在京中,原是因為宮內的楊妃病重,卻是皇帝開恩,讓吳王李恪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