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1
以為,自己的感情失而復得,這輩子也就這一次婚事,還是認真些,給自己一個交代,也給天下一個交代。好在承明三年以后,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國庫里也不缺這些錢。因著自己的內努庫并無多少積蓄,承明帝在婚后還維持之前相對樸素的生活狀態。秦皇后疼惜她,時常自掏錢袋為承明帝添補衣裳頭面,承明帝坦然受之。只不過坊間的百姓自然不會相信皇帝能窮到哪里去,畢竟那場舉國歡騰驚天動地的婚禮,至今為人津津樂道。二傳言秦皇后是國朝最有名的妒夫,這話是有些根據的。承明帝作為一代帝王,大婚之后,卻不曾擴充后宮,獨獨與秦皇后一生一世一雙人,相守白頭。承明帝聰慧果斷,漂亮能干又有權有勢,對秦皇后情有獨鐘,當真羨煞天下男子,此為其一。其二,成親之前,女帝在承明四年年末辦過一次選秀。當日,二十幾位秀男于殿中齊整整站了三排,個個以無比期盼的眼神希望能被相中,從此留在紫禁城陪王伴駕,光宗耀祖。彼時御案上備著幾個香囊,還有一柄玉如意。這是國朝皇帝選秀的老規矩了,倘若有看上的,皇帝賜過香囊便成了嬪妃,倘若賜了玉如意,便是皇后。承明女帝左手拿著香囊,右手拿著玉如意走下臺階,站在諸位秀男面前打量。這些貌美英俊的少年郎都是禮部尚書梅如涵揣摩著承明帝的心病精挑細選的,別的不談,獨獨有一個共同點,便是在容貌上與秦皇后非常接近。女帝心下好奇,未免將這些少年多看了幾眼。這其中有個少年與秦皇后的神/韻頗為相似,眉眼靈動,表情浮夸,承明帝被逗樂之際,就聽一聲清脆的咳嗽從最后一排秀男中傳出來,當即唬得心驚rou跳,忙轉頭朝后看去,卻只看見最后一排最后一位當時尚為待選秀男的秦弘公子的一雙白眼。于是,女帝討好地笑了笑,見年近三十的秦皇后不搭理,忙走過去將所有的香囊并玉如意一股腦兒塞到秦皇后手里。秦皇后因為剛才的事情惱了一番,故意拿喬作勢,見女帝有些忐忑,又舍不得為難她,當場收下,并拿犀利的眼神暗示承明帝:其他的秀男要怎么辦?難道真有看上的想收進后宮不成?你要敢收進來,老子立馬擰斷他們的脖子!這件事情不知怎的,從宮里傳了出去。民間有閑言碎語,都說承明女帝雖然是萬萬人之上,可是回到自己的后宮之中,卻和老百姓家的小媳婦兒沒什么兩樣,對皇后那可是溫柔順從,是秦皇后懷里的軟貓兒。三承明女帝未必如民間所傳,懼怕夫君。秦皇后也未必是真的夫管嚴。女帝離開朝堂,回到后宮關起門來和秦皇后過日子,與普通夫妻確實沒什么兩樣。兩人并沒有時時刻刻琴瑟和鳴,照樣有翻臉的時候。倘若吵了架,承明帝發起火來,沒有朝堂上的那般雷霆動怒,只躲在自己的養心殿讀書批閱奏折,晚上在自己的寢殿歇息,絕不低頭去坤寧宮找秦皇后和好。因為后宮再沒有其他男人,承明帝早撤了進膳牌(翻牌子)的規矩,平時無論刮風下雨,總召皇后來養心殿陪寢,或者自己走宮留宿秦皇后的坤寧宮。起初,大內總管王長祿還為女帝夫妻鬧別扭隱隱擔憂,后來摸出門道,便不再替他二人著急,只偷偷站在一旁看熱鬧。不止王大總管,宮里御前侍奉的太監們都對承明帝夫妻兩個的套路了如指掌。吵架翻臉,先是互相不搭理。倘若到了晚上,秦皇后還沒有得到傳召,或者皇帝沒有出現在坤寧宮,秦皇后必定會在半夜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承明帝的龍榻上。外間偶有上夜的太監,閑得無聊,便將這件事情與人嚼舌根子。說明明皇上一個人睡,偏偏寢殿里頭,總傳來些莫名其妙的聲響,再仔細聽,奇了!秦皇后什么時候鉆進去的?!太監們好奇,側著耳朵使勁兒聽墻角。一開始,秦皇后總會發難,“你.....你還好意思生我的氣?你憑什么生我的氣,你這是以權壓人!快跟我道歉,就說....好哥哥我錯了??煺f,快說!”這之后,就會繼續有稀奇古怪的響動傳出來,或是笑聲,或是喘息聲,或是鞭子的抽打聲,還有女帝的冷言冷語,“你叫誰道歉?!你有膽再說一遍?!”太監們捂著嘴樂,當個笑話一般解悶子,后來就門兒清了,拍著胸脯跟人說,你們知道吧,最后認錯的必然是秦皇后,因為他的嗓門很大,紫禁城無人能出其右,“嗷嗷嗷嗷嗷嗷——,meimei,我錯啦!錯的是我,是我!嗷嗷嗷嗷嗷嗷——,若英好meimei,——饒了奴家吧!”就這樣過了兩三年,秦皇后又覺得住在坤寧宮離女帝的養心殿太遠,索性向女帝諫言,強烈要求搬去養心殿,承明帝拗不過他,想了法子,將養心殿后寢殿撥出一間,賜名為燕禧堂,專供秦皇后居住。自此后,雞飛狗跳,更加熱鬧。四承明帝早前育有三子。長子梅徹,十六歲時封齊王,就藩守疆。次子梅衍,封趙王,自幼時隨親父張勉之離開京城,居于長沙,與母親承明帝偶有書信往來。三子梅衡,師從現今的內閣首輔陸錦,博學多才,文武兼備。少年之后,于容貌上越來越像他已故的父親,敦賢皇貴妃慕非白,并顯現出經世治國之才,只在性格上偏冷清,這點在很大程度上隨了承明帝。梅衡在十六歲時,被承明帝立為太子,協助處理政事,十八歲以后,攝政監國,很快得心應手,漸漸露出明君的端倪來。太子梅衡的婚事,一直是承明帝夫妻二人的一塊心病。蓋因梅衡喜歡老師陸錦的掌上明珠,陸思綿,偏偏人家姑娘不喜歡他,梅衡雖在朝堂游刃有余,偏應對自己的感情問題,倒像個榆木疙瘩,他是個癡情種子,揣著一顆真心等陸思綿點頭嫁她,這一等,就是許多年。陸首輔早年進宮為太子講學時,常常帶著自己的長女陸思綿。陸思綿是陸錦捧在手心里呵護大的,除了陸錦,和誰也不親,所以小的時候,陸錦出門,常常帶著她。彼時身為太傅的陸錦教梅衡讀書,陸思綿便坐在一邊旁聽,算太子半個伴讀,一來二去,兩人便熟悉了,因此也算得上青梅竹馬。陸家有女初長成,梅衡曾幾次暗示心跡,陸思綿不為所動,梅衡由此為情折磨,苦不堪言。陸思綿十八歲時,定了親事,被梅衡利用身份和權勢暗中攪黃了;陸思綿二十歲時,有了第二次婚事,仍舊遭梅衡暗中破壞,后來陸思綿發現真相,恨極了梅衡,跑到她嫡親的七姥爺秦皇后面前扎扎實實告了一狀:“姥爺,您得替我做主,三舅舅(指梅衡)他安的什么心吶!毀人親事,缺不缺德!”。身為陸思綿七姥爺的秦弘躲不及,只得找梅衡合計,“衡兒,你好歹是她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