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97
非當年我們的父母之命,你能不能進聞家,坐在這里說話,還得另說!”長公主輕蔑道:“我當年要是知道你們是用逼婚手段,我才懶得搭理你們?!?/br>聞老:“……!你!”聞老夫人忙勸雙方,“都不要吵了、不要吵了……”長公主看聞老被她氣得不輕,也不敢太過分,把這么大年紀的老人給氣出毛病來。有聞老夫人在中間周旋,長公主告了別,出了大堂。她在滿廊陽光中瞇了瞇眼,想到了當年她與聞平的婚事。她少時就癡愛他。但她嫁給他后,才知道聞家二老是拿整個聞家的前程壓在聞平身上,逼迫聞平娶她。聞平根本不想娶她,但是聞家當時在世家中的地位不穩,皇帝當時還有鏟除開國功臣的意思……聞平幾乎是被壓著娶了長公主。他們少時就吵得天翻地覆,奈何這是一段和離不了的婚姻。直到又一次吵架,他負氣去漠北,根本沒跟她說一聲。她去漠北找他,跟他商量兩人和離的事情……她在滾滾狼煙中走向他時,又開始心生動搖。一邊愛他,一邊又恨他不體諒自己……長公主對聞平的怨意,轉到了整個聞家。若非他們逼迫,她夫妻二人何至于跟仇人一般?若非成親時機緣便不對,聞平未必不能與她齊眉舉案……她一時想放過他,一時又不想放過。她心中癡愛他,他對她未嘗沒有感情。他只是受不了自己的婚姻如兒戲般被別人左右,他只是受不了自己這位妻子傲慢無比的脾氣……他們能有今日和平共處的時候,當年犧牲了多少……“殿下,馬車已經備好了,我們回府么?”長公主身邊的貼身侍女見長公主只是在發呆,便小聲問。長公主晃了一下神,從煙塵滾滾、火光灼燙的過去回到了現實。她改了主意,問,“夫君在哪里?天色不早了,我去尋他,之后再一起回府好了?!?/br>長公主上了馬車,去城北校場尋找曲周侯,等他一起回府用膳。她到校場的時候,又得知曲周侯有約,已經走了。長公主一時無趣,夫君不在這里,她也沒心思在這里呆著。準備上馬車時,她聽到震天的將士吼聲,震耳欲聾,連地面都被吼得晃動。長公主:“……”侍女看她的臉色,回答她,“殿下真的不去看看么?聽說他們在排陣對練,李二郎也在里頭呢!”前來回公主話的曲周侯身邊的衛士補充:“是的是的,李二郎很厲害!”長公主生了興趣,看里面吼得聲音那么大,決定進去看看,“我且瞧瞧李二郎要丟臉丟到哪里去?!?/br>而這場圍觀,對李信與聞蟬的婚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李二郎,提出了一個長公主無法拒絕的條件。第116章109校場煙塵滾滾,正對陣的兩方是羽林與期門。大家同屬光祿勛,平時就摩擦不斷。今日有太子考察之言在前,當兩方對戰時,全都卯足了勁想干翻對方。郎君們皆出身名門,各家有各家的關系網,這次的機會,誰也不想錯過。雙方各有一旗,場中有近二十丈的高竿。若把旗插上去,勝負便分出來了。戰鼓咚咚咚,場中郎君們騎著大馬,大喊著沖向對方。一時間,只聽到場中兵器交接的聲音,塵土太大,竟看不到他們的身影。但觀臺上,眾人仍看得津津有味。乃至于長公主過來的時候,太子得人在耳邊連提醒兩聲,才回過神,過來接待長公主,“姑姑,您過來找姑父么?他已經走了?!?/br>長公主感興趣地問:“我不找你姑父。我來看看我那個傻外甥。聽說他在這里面?哪個是他來著?”太子遙手往場中一指,先指出了兩個從塵土中飛出來接著打的郎君。兩個郎君灰頭土臉,卻追著對方不放。其中一個在某瞬間反手往灰塵中一刺,尖銳的馬鳴聲就震得圍觀者恨不得立刻捂住耳朵。太子暈了半天,也沒指出誰是誰。一旁插入一個聲音:“李二郎還在跟陳五郎打,剛才他們兩個被一匹馬踩到腳下了?,F在在那里!”順著方向看去,烏泱泱一片黃土,誰也沒看清哪是哪。長公主與說話的人打了聲招呼:“太尉?!?/br>程太尉點了點頭,圍觀者中,太子和長公主都是外行,就他能真正看出來場中情況。長公主看熱鬧,太子只想看結果,程太尉卻是認真地在看雙方的實力。無論長公主提不提李信,程太尉的目光,都時不時從那個少年身上掠過。李二郎李信。毀了他家三郎的那個小孩子。雖說過了三年,程太尉卻一直沒忘記。到他這個地位,他自然不可能降低身價下去跟李二郎掐架。但程家人一直在想方設法阻攔李信往上走,程太尉是知道的。他對李信也充滿了疑問,默許程家試探這個小郎君。場中李信與郎君搏殺,身形利落干脆,又有行云流水之勢。他行動起落間,韻律感極好,漸漸開始有武學宗師之氣派……程太尉瞇了瞇眼,想到昨日自家大郎與自己談起過李信的問題。程家人滲透光祿勛,想把宮廷護衛全換成程家的人。李信攪合了進來,不說換成程家人了,就是現在的期門,都被李信鬧得亂哄哄,跟賊窩似的。程大郎評價這個李二郎,跟攪屎棍一樣——“阿父,你說他怎么偏偏就跟咱們家過不去?他當年的事還沒清算完呢,這怎么又冒出來跟我們對著干?”程太尉是個想得多的人。他想了想:“太子和定王都依靠我們家,可他們都不想我們家做大。李信背靠聞家和李家,被寧王丟進來攪局,不過是一枚棋子。聞家也算了,我沒想到李家也插來一手……難道李家當年的從龍之功沒被坑死,還想再來一回,重開山河?”他一下子就想的深遠了。會稽李家有現在的地位,既有他們世家傳承的因素,也有他們曾是開國功臣的緣故。當年開國功臣現在完好存活的也沒幾個了,看看聞家被打壓的……就李家及時抽身,抽身得很早,與長安的權力中心關系不深,才能保住這么多年的太平。莫非李懷安看長安局面亂了,重新動了心思?程太尉囑咐長子:“李二郎這個人不能不防。若有機會,殺了他也無妨。沒機會的話,也要監督好他?,F在我們不宜跟聞、李兩家正式翻臉,然三郎的仇,不能不報?!?/br>程大郎大笑道:“我知道。但是阿父,你還真把李二郎當個人物嗎?他就是個沖動的混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