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37
蔡氏沒聽見,繼續提高拉長了嗓門叫嚷。嚴氏又咳嗽一聲,叫道:“大舅奶奶!”蔡氏這才發現她,一愣道:“親家太太!”嚴氏以為,蔡氏看見她總要收斂些。誰知,蔡氏見了她如同見了青天大老爺,拉住就訴冤屈,把剛才她回來,聽見這些人怎么說閑話,一五一十都告訴嚴氏。不等嚴氏開口處置,她又把自己的見解重新述說一遍。“太太你說,我郭家怎么就窮到讓人笑話了?”“要是這樣,誰還敢養閨女?生下來都要掐死!”“太太你公平地說:方家是不是靠著郭家女兒賺了許多錢?這些年我們姑奶奶幫大方氏的還少嗎?可得了一分紅利?我郭家那兩個小作坊,還有我們姑奶奶的股分呢。我公婆為人最講公道的……”嚴氏雙耳嗡嗡響,額頭青筋直跳。郭家婆媳中,嚴氏最不愿同這蔡氏打交道。她吃不消蔡氏的潑辣和粗俗。她自己也是爽直的人,和蔡氏比還是自愧不如。蔡氏什么話都敢說,且說得直白又大膽,有理講理,無理也要攪出三分理。嚴氏不愿同蔡氏分辨,那是分辨不清的。她果斷作出處置:將那幾個媳婦罰一年的月銀,打二十板子,都攆去鄉下莊子上;再三對蔡氏賠禮,說自己管教不嚴,下人們碎嘴說閑言閑語,絕不承認方家主子說過這些話;一面命身邊楊mama送蔡氏進去,說自己要送客,不然親自去對郭親家賠罪。她本想親自送蔡氏回去,免得蔡氏在吳氏面前亂說。后來又想:她能攔住一時,還能攔住一世?橫豎這件事吳氏總會知道,不如就讓蔡氏告訴吳氏,自己這里想個妥當法子善后。是的,這件事絕不是賠個罪就能完事的。楊mama得了嚴氏吩咐,殷切地拽著蔡氏走了。蔡氏還意猶未盡,一路叨咕叨咕,說方家說嚴家。嚴氏是送客出來的,客人是嚴家請來的媒人——龔夫人和蔡家三太太,來方家和嚴氏商議親事細節,再由嚴氏轉達郭家。送走龔夫人后,嚴氏回屋,坐著生悶氣。蔡氏一番話很令她羞惱。蔡氏說的沒錯,“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大方氏這些年靠著清啞這個兒媳賺了不少銀子,原本嚴氏這次給巧兒添箱,就是間接向清啞向郭家盡一份心意的意思。如今被下人這么一說,再被蔡氏這么一鬧,方家成了無情無義的了,得了便宜還賣乖,怎不叫她羞愧。羞愧之下,她覺得原先準備的東西少了,若拿出去添箱只怕要被郭家人笑話,說還不夠郭家女兒奉獻的九牛一毛。第1151章郭家的未來她最要臉的人,蔡氏咋呼呼的,說話她還能承受,若是親家吳氏知道了,不咸不淡地說上一句,她可承受不起,這也是她沒有當場跟著蔡氏去對吳氏賠罪的原因之一。吳氏比蔡氏,那是綿里藏針,戳人不眨眼的。吳氏比阮氏,說話更鋒利、手段也更老道。這婆媳三個,是各有特色。嚴氏賭氣,要爭這口氣,要大方氏還這個人情。等方瀚?;貋?,她便命人請他來商議。她說,這添箱不能用方家二房的私房來添,必須從大方氏公賬上走。蔡氏說的對,方初已經分門立戶了,憑什么清啞要白白對大方氏貢獻技術?如今清啞侄女出嫁,大方氏難道不該添一份嫁妝?一面將蔡氏說的那些話、算的細賬學給他聽。方瀚海也聽得眉頭直跳,這不等于打他的臉嗎?他雖然不做方家家主了,但還暗中掌著大方氏。他便氣呼呼道:“按十萬銀子給她添箱!”嚴氏皺眉說太多了,巧兒不能同清啞相比。當初清啞出嫁時,各世家都花了十萬以上的銀子,變相償還她轉讓技術的人情。若對巧兒也按這個數添箱,嚴氏怕族中人認為她有私心,畢竟巧兒是嫁去嚴家做媳婦,這等于從方家搬銀子去嚴家。等適哥兒娶媳婦時,大方氏多花些還能說得過去。再說,巧兒還有幾個meimei,若對她同清啞一樣添箱,將來郭家其他女兒出嫁,方家要如何添箱?一個多一個少顯不公平;全都一樣方家吃不消,也沒那個道理。兩人又商議一回,最后定了三萬銀子。這就算還人情了,否則的話,嫁女兒這么多也夠了。方瀚海又嚴厲地問:到底是誰這樣大膽碎嘴,說這樣閑話?可查出來這閑話從哪起頭的?可是有人居心不良、存心挑事?說起這個,嚴氏又頭疼了。說閑話的幾個媳婦,有兩個是她身邊伺候的,還有兩個是幽篁館的管事媳婦,還有一個是方初清啞從南邊帶來的。郭家人來后,她們都參與了整理巧兒嫁妝。她們見清啞給侄女的陪嫁,遠遠超過了郭家給巧兒的陪嫁,不免背后議論,說大奶奶把婆家東西往娘家搬什么的,硬給娘家撐臉面。還有就是從嚴家那邊傳過來的閑話,說巧兒要家世沒家世,嫁妝肯定也少的可憐。幽篁館這邊下人要為郭家爭臉面,分辨說巧兒姑娘的嫁妝必不會少,大奶奶肯定為侄女添箱,還有方家也不會坐視不理,也會幫襯親家長臉面,不信等著瞧好了。等郭家來京城,嫁妝一擺開,她們都眉開眼笑,都覺得自己猜對了,因此議論。后一個原因嚴氏不愿意告訴方瀚海,那都是梅氏惹的禍。梅氏丟的是她娘家的臉面,她胳膊折了袖里藏,自個憋著。她便將前面那個理由說了,又說自己處置結果。方瀚海罵道:“惹事的東西!”又叫她嚴加管束,不可再生事。嚴氏便把家中上下男女執事人都聚齊了,嚴厲訓誡了一番,告誡他們:接下來搬入忠義伯府、郭姑娘出嫁,都要小心謹慎,再有今天這樣事發生,就不是攆去鄉下莊子那么簡單了,直接賣了。眾人齊齊答應,心里對蔡氏便存了幾分忌憚。人人見了她都繞道走,都說這個煞星不能沾惹。再說蔡氏,回到后院,添油加醋將事情告訴婆婆吳氏。吳氏正和清啞說話呢,聞言把臉一垮,氣得心口疼。養閨女就是虧本,有苦說不出。先不說巧兒的嫁妝,先說巧兒這個人:郭家好容易培養她這么大,能像清啞一樣為郭家出力了,結果要嫁人了,到夫家為夫家掙錢去了。清啞好歹還幫郭家建立了棉紡織作坊,還通過轉讓織錦技術為郭家經營了商場人脈,巧兒還沒怎么為郭家做貢獻呢,就嫁了。這還不算,郭家還要搭上嫁妝,少了還要被人笑話。再說巧兒的嫁妝,其實一點不比世家女兒陪嫁少:首先,是郭家公中出的嫁妝銀子,一萬兩。這很不少了,是根據巧兒對郭家的貢獻來的。差不多的鄉下土財主嫁女兒,不可能陪嫁這么多。清啞幫郭家建立了棉紡織作坊,所以另當別論,出嫁時郭家不但陪嫁東西和田地,還分了作坊的股份給她。其次,郭大有這一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