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73
爵對國王有不臣之心,而是他也需要武裝人手保護土地免受驕橫不法的鄰居們的侵害。至于那些有力的大貴族,又或是烏爾里希公爵這樣的強力諸侯,那是國王都要看他們的臉色的,別說提供給國王的兵力隨他們高興,不在戰場上倒戈打國王就是萬幸了。像這樣的情況,中國人是很難想象的,但是在紐斯特里亞等正教國家,這卻是極為平常的事情。雖然紐斯特里亞的王室在羅怡看來已經很是衰微,但是在列國中卻還不算最弱,因為各地的貴族還照例向王室宣誓效忠,先不管他們是否真的有照自己的誓言做,他們總算還承認名義上他們應該服從正統國王,而且也允許國王來裁決他們之間的事情并收取訴訟費,而在一些王權更加衰弱的國家,強力的諸侯們對國王也就是“哦。有這么一個人”而已,他們自有自家的小朝廷。想和哪個國家開戰或談和就和哪個國家開戰或談和,從來也不曉得這干國王什么事。甚至有宮廷總管看到王室衰弱。就把孤兒的王冠戴到自家頭上的事情。國王們對這種情況自然是痛恨的,可是他們既然節制不了手下的割據貴族們,能動用的人力物資就有限,既然能動用的人力物資有限,就抵御不了侵擾各國的海盜們,既然他們抵御不了海盜們,平民甚至中小貴族就紛紛拋棄王室、投靠地方上有力的割據大貴族,這樣的惡性循環使得列國更加分崩離析,小國和事實上的小國遍地林立。法律的真空地帶和強盜騎士到處出現,中斷商路,人力和物資進一步倒退。而現在,經過先前一系列的懲辦盜匪,分配叛國貴族土地的行動,羅怡大魔王所掌握的土地以及隨之而來的人力和其他物資資源,大大地勝過了原來正統王室所能調動的。那些本來可以抗拒中央政府的大貴族被打倒,他們屬下的人力就可以被中央政府所用了,單個的農民不像大地主那樣能夠有資源、人脈和力量來不服從國家。何況他們又都親眼見到了連“老爺”都被打倒了,就更加不以為自己能夠抗拒,再說,新政府也確實地給予了他們不少好處……這時候。前面所做的組織工作和道路修整就顯示出它們的力量來了。農民們已經習慣了看政府的布告,依照上面的指導去某地參加修水渠或道路的工作,現在貼出來的布告叫他們運輸糧食到指定的地方去。簡直不用派什么監工或者差役去催討,他們就自己一車車地送來了。政府只消派人驗收就行。而因為道路又平坦,又沒有劫道的匪徒。所以像這樣運送糧食到指定的地點去的工作,對農民們來說也并不煩難,所征收的分量也因為糧食增產的緣故,不會給他們造成饑饉。與此同時,許多制作軍需品的工作也由政府發放下來,那些運輸糧食的農民,馬上就收到了制作服裝、武器、收集鵝毛等等任務,將這些工作帶回家,在田間地頭、趁著早晚忙碌地做起來。“真是空前的呢?!卑桶投啻宓拇迕駛儗t發的前見習修女格拉瑞爾說,以前雖然也有過全國范圍的動員命令,可是他們一步都沒有離開過自己主人的領地,因為愛德瓦伯爵貴為伯爵卻只象征性地給國王派去了一百個士兵而已?,F在,光是巴巴多村,就有三十個人參與了運輸糧食的任務,參與收集鵝毛的更多,此外,還有十五個人奉命參與了民兵的訓練選拔。他們對這種動員既是驚訝,又是好奇。“是啊,這都是新的氣象!”格拉瑞爾回答他們,“以前,我們總得等敵人打到我們,才匆忙地反擊,現在不一樣了!我們要在他們發起進攻之前,先一步摧毀敵人的老巢!叫他們連一只腳都踏不上紐斯特里亞的土地!”“啊,啊,那樣是最好的了?!逼鋵?,年長的村民們對“紐斯特里亞”只有一個模糊的印象,他們甚至不清楚紅發少女口中的“紐斯特里亞”是一所神圣的教堂呢,還是一個了不得的大市鎮,不過這不妨礙他們對少女的言詞表示贊同,因為她現在在孩子們當中已經很有權威了,而年輕人也常常向她打聽各種新的事物,比如新的工具和新的工作。他們聽從和贊嘆她的話,不是因為他們明白了她說的那些抽象的玩意,而是因為認可了她這個人,所以也認可了她所代表的一切,這種模式在新政府的統治下很普遍,其實,格拉瑞爾本人的加入也是因為她在新政府統治時期獲得了新生,可以按照她自己的想法選擇工作而不是再被當作聯姻的交易品。當紅發的前見習修女在田間地頭做著動員宣傳的時候,可敬的總主教閣下正在替教皇起草一份斥責的命令,哦,當然,教皇本人對這個命令一無所知,不過總主教閣下覺得他在教會方面勞心費力的事情夠多了,不必讓他再cao心這等小事,就替他寫了,并且以他的名義,送到了大修道院。可以想見,大修道院院長和他的手下們接到這份宣言的時候,有多么憤怒吧!“即日解散悖逆的大修道院,所有人員立即還俗聽候王國政府裁決?”(……)304不作死就不會死宏偉壯麗的大修道院,據傳說是第一個將正教帶到紐斯特里亞這片土地上的古代帝國時期的傳道圣徒所建,這個傳說并不是真實的,因為那個時候雖有教團活動,卻沒有修道院制度,但是,說它是紐斯特里亞最大最古老的修道院應該并不為過。離紐斯特里亞首都阿羅納埃爾兩天路程,有一個風景秀麗的湖泊,湖中有個面積可觀的島嶼,古時候人們管這個湖泊叫辛斯特里,管湖中的島嶼叫波德納爾,這兩個名字究竟是什么意思早已不可考證,但毫無疑問的是,甚至在古代帝國時期之前,這里就是風景秀麗、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福地,正教興起之后,當時的執政者為了取悅教會勢力,將島上的一塊土地賜予了希望離群索居的修士們,讓他們在遠離塵世的地方過他們喜愛的隱居生活。然而,當古代帝國崩潰,教會勢力進一步膨脹的時候,這些遠離俗世的修士們就修改了文卷,將修道院掛在了第一位傳道圣徒的名下,并趁機吞并了整個波德納爾島??上驳氖?,當時以及以后的執政者多為魯莽無文之輩,所以這種篡改的行為不但沒有暴露,甚至還成為了大修道院的金字招牌。時至今日,由于許多貴族、甚至國王都在光榮的大修道院出家,而眾多聲名顯赫的主教也是在大修道院學習受教的,所以大修道院有財有勢,成為了紐斯特里亞最富裕的地主之一,其產業超過許多有力的諸侯。它的領土早已不限于波德納爾島。曾有一位修士在文卷中夸口道,沿著辛斯特里湖走一圈。雙腳不會離開大修道院的土地,從大修道院往任何一個方向走一天。也走不出大修道院的領地。這句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