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7
八難,身子不康健,不知什么時候就駕鶴西去。京城除了年幼的中山王,驪山修道的大皇女,就只有本王。此時,為了皇城的安穩,她絕不會動我。這就是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了。陛下做了這么些年的天下之主,這些分寸,不會沒有?!?/br>韓慎慚愧地說:“殿下深思熟慮,深謀遠慮,是臣考慮不周了?!边@樣的思慮,說明沂王看得清皇帝怎么想,也以天下之主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雖然是自己沒有想的長遠,韓慎一時非常欣慰:她的主公,終于成長為能夠獨當天下的模樣了。韓慎想了想,又問:“此人,可要如何處置?”眼里盡是殺氣。韓慎的意思不過是此人妄言議上,意圖謀害沂王,這次還就算了,留著這樣的人,若是有下次,我們自然要有所應對。長寧搖了搖頭,說:“不,不,不妨事的。先生試想她身為言官,為朝廷進言也是本分。能有這樣的識見也是個人才,殺之可惜。另,想要此人為我所用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br>韓慎一驚,靜待下文。長寧繼續說:“亂世,人才在野;升平之世,英雄在朝。如今是太平盛世,世間人才在朝中,也是尋常。想要這些人為我所用,也是尋常?!遍L寧眼眸愈發深邃,說,“這些人將為天下所用,只要得到天下,天下英雄自然入我篼中。若是因為政見不同就殘害英良,著實可惜。先生說,是不是?”韓慎大驚失色,再拜道:“臣實慚愧?!边@位沂王連要她命的敵方人才也心生憐惜,著實有容人之量。說:“殿下高見。還是我這個為人臣子的思慮不周,竟然為這等小事驚擾了殿下?!?/br>長寧搖了搖頭,將韓慎扶起,知道她想多了,有意安撫,于是執了她的手說:“子慎言重了。朝中想要我的命的不在少數,想當年情勢危急,我在宮外跪了三天三夜,還是子慎出力,才使我免的禍,那時候孤說了什么,心里都有數。說起來你們幾個都與我有救命之恩,說什么見外的話就不必了。此事還是先生得知消息,連夜告知與我,不過是事情緊急,先生一心為了王府,孤心里都清楚,何言怪罪?”子慎是韓慎的字,長寧很少以字稱呼韓慎,如今這樣說了,也是顯明此話的鄭重。韓慎知道長寧情真意切,正聽了她的話細細思索,兩人長談一時忘了時辰,此時天光大亮,不由得一齊感慨:“天亮了?!?/br>此時日出東方,朝霞普照。真是一番新氣象。兩人賞了一會子早景,長寧又說:“勞碌了一天,先生且先去吧,還有大事,要倚重先生?!?/br>看著韓慎離去的背影,長寧靜靜地想:如今沂王府中三杰,錢意老成持重,韓慎聰穎多思,劉景正直駿刻,都是世間難得的俊才,又皆有不足,剛好互補。能將這樣的人才網羅其中,甘為所用,我李長寧,何其有幸!第二天,帝崩,沂王入主宮中,秘不發喪,著群臣見駕,劈頭就問:“陛下大行,誰宜為后?”群臣面面相覷:這是逼宮的節奏。這時候稍有不對,就會人頭落地,于是紛紛跪下說:“愿憑沂王做主?!?/br>錢意、韓慎、劉景等人站在堂下,意氣風發地想:如今,算是得償所愿,我們輔佐的主子,沂王,將登上帝位,我們將與她一起,開拓一個太平盛世。長寧看著幾個謀士期待的眼神,群臣中有聽天由命的,有憤憤不平的,有滿懷恨意的。不知道為什么,本來已經謀劃好了,長寧想到慘死的師傅,每天想著要怎么活下去的童年,來自長信宮怨恨的眼神,宮中宴席上的惡意嬉笑,砸在頭上碧綠色的鎮紙與紅色的鮮血,風雨中跪了三日三夜感染風濕的腿,府中不能曝光身世的孩子。準備好的那句話卻怎么都說不出口。韓慎看長寧猶豫不決,心中警鈴大作,只懷疑要壞事,想搶先一步說出來,不料聽見長寧吐出了這么一句話。“中山王賢,宜為天下主?!?/br>沂王話音剛落,隨著“哐當”一聲,琉璃屏風驀然倒下,闖入群臣視線的是一位躲在簾后失手撞倒琉璃屏風驚慌失措的女孩兒,正是中山王,李璟。(全文完)上載:王諱長寧,先帝幺女也,父不詳。及帝崩,尚在襁褓之間。及長,勇,好謀略,禮賢下士,素有賢名。二十年,穆帝崩,王與眾臣議立哀帝。哀帝時為中山王,趙美人女也,年僅垂髫。王受遺命攝政,稱攝政王。自此,政由王出,廿年。哀帝壯,王歸政于帝,居于沂。沂,王封地也。左右進言,帝心動搖,王懼,往邛崍避罪。帝掘王府邸,得禱書。帝慚,迎王,復如初。王君顏氏,罪人子也,生子如意。后三年,王崩,無嗣,國除。作者有話要說:當初想的結局就是這幾個字,無嗣,國除。也是在史記漢書中諸侯王世家,諸侯列傳最常見的結局。如今終于寫到,覺得很圓滿,雖然花了將近半年,還經常斷更,慚愧中。無論怎樣的世家,即使是本紀呢,也會落幕。長寧是攝政王,不能保證身后的事,所以她沒有女兒。即使有女兒,在長寧死后,也不會有好下場。最后一段仿史書的世家,其實能看出來,長寧日后走的是周公的路子,赤膽忠心,還是被懷疑,就是周公恐懼留言日。君臣之防與人心的險惡其實在寫的最清楚,這也是中元讀史的一個深刻體悟??词兰业挠涊d,其實長寧的故事主要在后頭二十年執政。但是,我們的故事,只留在開頭就好,因為花兒最美的,是含苞待放的那個時候。本文本意是以長寧的角度寫當時之世,正文到這里就算完結了,但是還有一些配角沒有交代清楚,會在番外里交代。主要是下一代哀帝、皇孫和如意的糾葛,也算是側面描寫長寧之后的人生。希望能將心中美好的故事送給喜歡此文的人。此致敬禮。中元敬上。2016年12月4日星期日。第67章番外1先皇發喪過后,即日準備新帝的登基大典,沂王進宮時遲疑了一下,吩咐道:“去,把我書房的一幅帛畫拿過來,如果找不著就去問王君,就說是數年前得的,今天新帝登基,也許用得著?!?/br>那人過了一會兒果然攜一物回來,長寧打開一看,果然是的,點了點頭,吩咐收好,帶進宮了。剛進了宮門,沒有走到宣室殿,一個小侍匆匆忙忙跑了過來,稟告道:“殿下,柳貴君不肯自縊,吵著要見你?!?/br>原來,先皇殯天,按禮,是要殉葬的。只是攝政王,也就是沂王,這時候還沒有舉行攝政王封王大禮,沂王以為以活人殉葬的古法太過殘忍,又不忍心廢除仁人殉葬的古意,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