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
蔣舒瑤眨了眨眼睛,“有祖母在,我才不怕呢?!?/br>和其他人不同,跟在老夫人身邊長大的舒瑤,對老夫人有一種天然的崇拜和信任,區區祖父,不在話下。蔣書玦腦海中閃過一個身影,立馬認同地點了點頭,算是他杞人憂天了。“還有,以后別小除夕,小除夕的叫啦,人家長大了,”舒瑤皺了皺鼻子,她生在除夕當天傍晚,便有一乳名除夕,只隨她長大便少有人叫了,也不知蔣書玦哪里聽了一耳朵,私下里便愛如此叫。當然,更讓蔣舒瑤不愿被這么叫喚是因為,她二哥院里養了一只聞名久矣的狼狗,名喚端午,除夕和端午……這么一來,也難怪蔣舒瑤不愿意了。蔣書玦卻是不認同地搖頭,“哪里長了,都比不過二妹?!?/br>舒瑤被噎了一下,也不理他了,探著腦袋,就去尋祖母。沅安堂確實清凈,背靠著一矮山,在蔣國公府的西南角,有一偏門直通府外,庭院中還有一農田,他們進院子里的時候,還見一老農裝扮的人,扛著鋤頭在郁郁蔥蔥的農田邊緣往外墾地,看樣子還要把農田弄大,種些什么。蔣國公蔣言旭率先停下腳步,大家伙兒自然也停了下來。“父親,”蔣言旭溫雅的聲音中帶著點無奈,不過也沒有驚訝的意思,顯然不是第一次見這場景,就是蔣書玴蔣書玦也同樣如此。只其他女眷小輩多少都有些驚愕,顯然沒料到意識里合該高高在上的老太爺,成了這農夫模樣。“給父親請安,”“請祖父安……”參差不齊的請安才一結束,老太爺就耐煩地揮了揮手,“我可等不及你們吃飯,進去吧,你母親早等著了?!?/br>舒瑤奇異的目光在老太爺身上停留的幾秒,也沒有多說,早在上京之前就聽祖母林嬤嬤說過老太爺混不吝的性格,又有剛才蔣書玦提醒,自沒有驚愕。隨著眾人到了堂屋,一眼就能看到坐在最上首右邊的女子,她手里翻著一本經卷,身著尋常錦服,頭飾更只有一個白玉簪子,卻有一種多少華服金玉都不能醞釀出的獨特氣勢。她只露出一個側臉,那臉上有歲月留下不能掩飾的痕跡,卻依舊能感覺到一種美,不同于年輕女子那種生機勃勃絕色傾城的美,而是一種自內而外來自修養和靈魂的美。“都來了,”她合上經卷,抬起頭看向眾人,嘴角一抹淺笑,目光更是沉靜睿智,似乎能讓所有的浮躁和不安都在她的眼神中安定下來。掌管公府多年的韓氏瞬間就沒有了氣定神閑,只覺得在這目光之下,自己所有的想法都無處可藏,便是經歷了重生的蔣舒玥也是如此覺得。這是一個早年聰慧絕倫,晚年更為睿智的婦人,蔣舒玥重新審視眼前本沒了多少印象的老夫人,上輩子老夫人在蔣舒瑤進宮之后不久,就和老太爺一同回了青州城,直到去世都沒有再回京。而如今只這一面,她就知道這是她想成事,就一定要放在心上的人物。她收緊目光,再不敢多打量了。一番寒暄見禮,老夫人陳氏又重點問了蔣書玴和蔣書玦的情況,這才滿意地看著自己的兒子,“你把書玴和書玦教育得很好?!?/br>其實陳氏心里頭門兒清,書玴身上的銳氣得益于老頭子的教導,而書玦除了在青州那三年,基本算放養長大。但書玴娶妻生子,娶是一縣主,身份尊貴,也算配得上,總有她這風流兒子的一份功勞。陳氏對韓氏不算待見,但也不算討厭,只要她不犯了她的忌諱,該給的體面,她都會給的。“瑤兒過來,”喚著舒瑤的時候,陳氏的聲音可見的輕柔了許多,舒瑤盈盈一笑,款步上前,順從地讓陳氏拉她近身,一雙杏眸一眨不眨地看著,充滿了信任和喜悅,能看得人心里更柔軟上幾分。“早起,可有不適?”說著,還摸了摸舒瑤的臉,臉上的疼惜半點不掩飾的。“瑤兒很好,祖母昨夜可睡好?”眾人都還在,她也沒有像往日那般貼到陳氏懷里,只是低了些許的軟糯聲音里,同樣是沒有掩飾的依戀。輩分上是祖孫,可感情卻比一般人家的母女還要好上許多,蔣言旭眼中的驚訝一閃而過,隨即又是了然,祖孫相伴十多年,這種感情,自是親厚的。“一起用完早膳,你們再走吧,”陳氏看舒瑤的臉色算可,這才放開,對著蔣言旭等人說道。老太爺一早就獨自用過膳,在外頭勤懇鋤地,其他人早起或許用過茶點,早膳卻是沒有吃過的,沅安堂有自己的小廚房,再有蔣舒瑤他們從青州帶來的廚子,這一頓早膳除了往日里常見的膳食,還有江南才有幾樣吃食,明顯是為蔣舒瑤準備的。蔣舒玥突然而起向老夫人討好的心思馬上就淡了下來,討好蔣書玴蔣書玦三年,都未必能讓他們偏向她,和蔣舒瑤相處了十多年的老夫人更不可能了。當然她放棄這一想法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老夫人給她的壓力過于大了,和她預想和朦朧印象中的老婦人完全不同。吃過早膳不久,蔣言旭就帶著蔣書玴蔣書玦幾個男丁離開了,大人都各自有公務,而最小的蔣書珉也有族學要去,不能耽誤。又過許久,四房的譚氏帶著一嫡女一庶女前來請安,四房五房是庶出,這回來的第一頓早飯,老夫人自然沒有請他們過來的意思。而三房蔣言昪(bian)舒瑤她三叔,官任從四品城防營副統領,因家事離京三個多月,回來的當夜就去了城防營,估計接下去十天半個月不能再見著他了。而且他也是個奇葩,年過三十卻沒有絲毫娶妻婚配的意思,或許有怎樣的原因,老太爺和老夫人會有規勸,卻也沒有強行安排,比起人丁興旺的其他四房,三房可算是安靜。四房的兩個meimei,十五歲的蔣舒玢(bin)是譚氏的親女,雖是十五歲,其實只比舒瑤小了十多個月,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但各房都沒分家,蔣舒玢在族里是排行行二,京城里可沒有這大姑娘沒嫁,二姑娘就開始談婚論嫁的道理。譚氏本就小家出生,四房的蔣言曠比起仕途更喜歡經商,長年走南闖北,身家是有,但在這滿是勛貴的京城,實在算不得什么,反倒沒分家,有這蔣國公府姑娘的名頭更好找人,只是蔣舒瑤一耽擱,蔣舒玢也被耽擱了下來,除了她,誰還能為她的女兒謀劃呢。至于庶女蔣舒瑗和蔣舒玥同歲,俱是十三歲,也都來得及,且韓氏出身京城侯府,蔣舒玥又早有名聲在外,自是不擔心,只可憐她的玢兒,年過十五了,還無人問津,還不敢張羅……如此一來,譚氏看蔣舒瑤自不會有太好的臉色的,那股子埋怨的味道,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