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14
卻不過是個小事。很快他就要參加會試了。嘉靖三十八年二月,陳彥允中了貢士。三月殿試,圣上欽點了榜眼,又授了翰林院編修。中狀元的是早就成名的袁仲儒。陳彥允的名聲才是真的響亮起來,他還沒有定親,為他說親的人踏破了門檻。陳夫人卻一個都沒答應,回頭跟陳老爺說:“我早瞧上了江家三小姐,模樣也乖巧。您要是同意,咱們就找媒人去說親!我看江夫人也有這個意思?!?/br>陳老爺是相信陳夫人眼光的:“成家立業,老三也應該先成家,再去仕途上闖蕩。等老三娶了,老四、老六就接著說親了。你去做就是了?!?/br>陳夫人聽了后很高興,去保定請了陳家一個相當有名望的姑婆去說親。陳夫人又來問兒子的意見,陳彥允還能模糊想得起江宛清的模樣,也覺得沒什么不好,反正都要娶親的。陳夫人見兒子也不反對,更是高興。其實兒子反對也沒用,她連媒人都請過去說親了。他不同意也得同意,再說江家姑娘也沒有什么不好的,她從小看到大的,放心得很。到了年底,江宛清就嫁了進來。她心里是很期盼的,哪個姑娘不期盼著嫁人呢。更何況嫁的人還是陳彥允。其實那天他和她說話,她就一直沒有忘記他。嫁進來之后的日子,卻和她想的有點不一樣。最初的新鮮過去了,日子就顯得乏味起來,更何況陳彥允這個人在意更多的是他的仕途,并不是她。直到后來她的孩子出生了。江宛清的第一個孩子就是男孩,這顯然穩固了她在陳家的地位。不僅是她高興,周圍都是為她高興的。那孩子一出生就受到上上下下的寵愛。她還記得自己生孩子那天,陳彥允還在翰林院里,生了孩子之后家里忙成一團,陳夫人抱著孫子,就趕緊吩咐嬤嬤:“快讓人套馬,去告訴老三他當爹了!”江宛清靠著迎枕,看到陳夫人懷里的孩子,不由得想起陳彥允應該是什么反應。他晚上回來的時候,她正靠著床睡。家里多了個小家伙,動靜都不一樣了。聽到有嬰兒啼哭她就睜開眼,看到陳彥允正抱著孩子,抱得不好,孩子在哭,嬤嬤在旁邊指點他應該怎么抱,他有點手足無措。她不禁笑了笑。陳彥允回頭看到她在笑,就解釋說:“這小東西太軟,我怕傷到他……”江宛清才知道他還有不會的事。他學著怎么照看孩子,還學會了給孩子唱童兒歌,雖然沒什么調子,好在他的聲音低沉柔和,總是能把孩子哄睡。孩子半歲之前都和他很親近,看到他都要咯咯地笑。孩子見風就長,四歲的時候就由他祖父領著讀書了。因為這件事陳彥允還和陳老爺有過矛盾,他覺得陳玄青跟著大伯讀書比較好,陳老爺卻始終不退讓,孩子就抱到了他那里。做了翰林院侍讀學士之后,陳彥允就跟著時任吏部侍郎的張大人學習了。夫妻之間漸漸更平淡了。有時候陳彥允在江宛清那里吃飯,兩個人半天都沒有話說。好在也習慣了沉默,他點著燭臺看書。她就著光做針線,或者是跟陳夫人學管家看賬。除了大兒子外,兩個人也再沒有過孩子。有一天江宛清突然跟他說:“伺候您的通房丫頭薛容,也到了要放出府的年紀了。我和娘商量過了,打算給您抬個姨娘,您看怎么樣?”陳彥允想了想,合上書問她:“這是娘的意思,還是你的意思?”江宛清道:“是妾身的意思?!?/br>“嗯,我知道了?!彼卣f,“隨你辦就是了?!?/br>江宛清說話的時候捏著手里的頂針,不覺已經捏得很緊。她放開之后卻又有點悵然若失。笑著說:“眼看天也晚了,妾身叫丫頭進來服侍您洗漱吧?!?/br>進來的就是薛容,樣子比平時有點忐忑。陳彥允卻并沒有覺得有什么,平靜地起身去了凈房。陳彥允不知道江宛清在想什么,但若是他子嗣單薄,按規矩是要納妾的。納妾這事江宛清不提,恐怕別人也要跟她提,她應該是想自己說免得陳夫人提出來,她更被動吧。江宛清性子也是很要強的。抬了薛容后半年,江宛清又為他納了陸氏為妾。這算是她的制衡之術,兩個姨娘有爭有搶,彼此有沖突,比單獨的一個還要好掌控。等薛氏生了男孩,就接到了江宛清身邊養著。薛氏搬去了羨魚閣,孩子也不怎么和她親近。陳彥允也看得清江氏這些動作。反正都是后宅院的小打小鬧,再說江氏做得也很正常,并沒有任何不妥的地方,他從來不插手管。只是江氏過于寵愛陳玄新,他覺得不太好的時候,會多說兩句。張居廉越來越器重他,想提拔他做詹事府少詹事。陳彥允看得出這是張居廉想要真的重用他,張居廉手底下的門生很多,但是真的得他器重的也只有幾個,這個機會相當重要。要不是大伯早些年在張居廉落魄的時候曾救助過他,恐怕還沒有張居廉今日的師恩。陳彥允順利進入了詹事府,官場上他平步青云,但還沒來得及高興。陳家就變故徒生,陳老爺子得了惡疾,臀生褥瘡,三個月的時間就迅速地瘦了。重病的時候他握著陳彥允的手,叮囑他:“……陳家,以后你要撐著。父親再也管不了你了,你還是隨你大伯……”他喉嚨發哽,“不聽父親是對的,你現在就很好,很好!”陳彥允眼淚直流,帶頭半跪在地上,聽到身后有女眷嗚嗚地哭,第一次覺得自己無力。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有的時候人力就是這么弱小,任他再怎么聰明,他也不能起死回生。陳彥允本以為他沒跟著父親長大,父親死的時候他并不會太傷心。但其實血濃于水,他怎么會不傷心呢。()番外二:三爺(二)父親死時正好是夏天,尸首放不住。家里請道士算日子,要送回保定安葬了。正好保定里又要修路了,陳家和紀家打算商量一番,不僅重新修路,還要把兩家的祠堂翻修新的。陳彥允就去了紀家,跟紀家大爺商量。紀家大爺很爽快地同意了。又安慰他:“九衡,咱們也算是一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