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
作者:阿紫姑娘1、殉國,重生。...殉國,重生。小晏臨行時送的鴆酒,發作得很快。不過瞬間,手腳便已開始發麻,五臟傳來陣陣絞痛。長安苦笑一聲,咳出血來,隨意拿了手中的白色帛書來擦。眼淚和著血打散了帛書上的字,黑色的墨汁化作一團,十分難看。再次展開帛書,模糊之中,那字跡是長安最為熟悉、絕不會認錯的:“鎮南王慕氏起兵北上,破上京,新王薨?!?/br>國破了,長寧死了。晏清歌啊晏清歌。可曾想到結局竟是如此?為安撫北境sao動,她毅然和親,人還未到,家國就已不復。為保幼弟長寧性命,她遠嫁犬戎,想象中的那些屈辱都還不曾發生,長寧就已永遠地離開了人世。還記得離別時他曾對她說:“長安,若到了萬不得已之際,不要再顧念什么家國,把它當成最后一條路?!?/br>他說這話時眉頭攢起來,仿佛在克制著某種情緒。與他相識十年,他一直是翩翩美少年的模樣,長安從未見他有過那樣的表情。當時,清歌大概是怕她這個遠赴敵國和親的公主受不了委屈,才為她準備了這杯鴆酒,好讓她在不堪忍受的時刻,還能決定自己的命運。如今她卻用了這杯酒來以身殉國。這杯“萬不得已”的鴆酒,竟成了她絕望之際唯一的歸路。就當是晏清歌送她上路吧。“父皇,皇姐,長寧……”肝腸寸斷之際,長安輕聲呢喃。“我這就來與你們相見……”家國、親人、愛人,此刻都做一次告別吧。隱約間眼前浮現了一些老舊的記憶。冰冷的鎧甲,桀驁的面容,戰神的風骨。生命的盡頭,她竟然想起了他。原來,她曾見過他。那讓她國破山河的,大名鼎鼎鎮南王,慕言殊。長安沒想到,此生還能再回怡和殿。此刻的怡和殿漫天掛著白綾,殿門口的宮燈,此刻也換成了宣紙糊的白色燈籠,上書“奠”字,看來十分肅穆悲愴。大殿之中,文武百官的朝服外都罩了一層素衣,他們長跪在黑色大理石的地板上,垂著頭,沒有絲毫言語。這是在祭奠誰呢?上京之中,又有誰死去了呢?是她嗎?長安只覺得一陣恍惚,轉念又認定不可能,如此陣仗,祭一個公主,實在是不合禮制。那么是長寧嗎?正將目光向殿中投去,想看得清楚些時,一個幼小的身影落入眼中。一瞬間,長安宛若被驚雷霹靂。不遠處,那身著黃色錦袍,正跪著哭泣的男孩,不是自己的幼弟長寧是誰?長寧怎么還活著?這不可能,絕不可能,在那封書信中,晏清歌明明將一切都說得清清楚楚。長寧早就死了!長安覺得渾身無力,幾欲跌倒。“殿下,千萬節哀,皇上已經駕崩了,您可一定要保重身體啊?!?/br>一個熟悉的慈愛聲音傳入耳中,長安落入了一個溫暖的懷抱,抬起頭來,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老婦的面容,歲月染白了她的鬢角,也讓她的眼角有了紋路。又一道驚雷。扶起她的人,竟然是她的乳母,三年前就已去世的乳母!長安不知道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她不是已經成了亡魂嗎?為何還能被乳母看見,還能在虛弱跌倒的時候,被她扶起?是因為乳母也死了,她們此刻都成了鬼嗎?長安的心中一陣悲愴,卻仍是斂了傷痛,問道:“我這……我這是在哪?皇上去了?哪個皇上?”“是您的父皇啊,殿下,您一定是太過悲慟,仍未接受,可是皇上他……確實已經駕崩了,您當時就在身邊,難道還看不清楚嗎?”長安雙手握拳。她的手還是溫熱的。長寧也沒有死,此刻正跪在靈柩旁,正在哭。靈柩中躺的,是她才過不惑之年,就早逝的父皇。她重生了。她回到了仁德二十六年,她父皇駕崩的那年。從故事的結局,一下子回到了最初的原點。是命運恩賜的轉機嗎?作者有話要說:我要留言要收藏?。。?!打滾賣萌~~~矯詔,設局。矯詔,設局。跪在冰冷的地面之上,長安低著頭,她看著長寧哭得撕心裂肺,還記得曾經的自己,也是向他一樣的,乍然喪父,誰能不心痛欲絕呢?可此時她卻再也沒有眼淚了。她的眼淚,都在痛飲鴆酒之前流光了。猶記得當年父皇驟然駕崩讓她手足無措,在太子太傅晏清歌的扶持下,長寧歷經周折才登基。那時的長安自負有些頭腦手腕,以為自己與清歌合力,便能力挽東朝于狂瀾之中。怎料五年之內,北境犬戎不斷挑釁,南疆蠻夷蠢蠢欲動,朝中大臣各自為政,皆是心懷鬼胎,哪有人會把家國安危與周身性命都交給一個五歲的無知小童呢?長寧的帝位在風雨之中飄搖。國之危矣。長安終于妥協,遠嫁西域,與犬戎和親,只為保長寧的平安。而她才剛從上京出發,鎮南王的大軍就已向上京進發,她還未到達犬戎,慕言殊便攻破了上京的城門,奪去了長寧的性命。思及此處,長安不禁雙手發涼。她再也不能讓悲劇重演,于國、于家,都絕不能。不知跪了多久,忽然有個聲音自長安的頭頂響起:“殿下……您還好嗎?”長安抬起頭來,眼前之人,是當朝右相周誠大人,是位一心為國的忠誠老臣。“我父皇他……”長安的眼中悲傷涌現。“圣上已經駕崩,公主切莫因為傷悲,而傷了身子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