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4
院一年級學生,18歲,周末告訴舍友要去勤工儉學后失蹤,半年后一個凌晨,尸體在該市一處在建工地圍墻外被發現,頭部和身體分離,這是百科全書中第三種酷刑——梟首。除此之外,c的雙.乳被割去。第十個死者d,陵南省星洲市人,自由職業,20歲,不定期去某夜總會當駐場歌手,失蹤日期未明,兩年后尸體被拋棄在市郊一處垃圾桶內,上下.身分離,雙唇缺失。她被施以第四種酷刑——腰斬。鑒于這次用來行刑的工具跟c一致,當時的偵辦人員認為,兇手已經開始為自己的虐待和殺人行為制作專門的工具,甚至可能擁有一個“殺人工廠”般的私人空間。在那個地方關押著他從各地拐騙或綁架來的年輕女子,憑自己好惡和心情挑個時間處決她們。第十一個死者e也失蹤于星洲市,某餐館外賣員,22歲,送餐遲遲未歸后被確認失蹤,一周后其部分尸塊在護城河里被發現。經過確認,她被施以“鋸割”之刑,即用鋸子將人活活鋸死,痛苦非常。探員沿河尋找其他尸塊,三日后終于將尸身找齊,唯獨十指缺失。第十二個死者f是陵中省長寧市黃桂縣二中的高中生,17歲,晚自習后遲遲不回家,父母報案失蹤,一年半后尸體在黃桂縣一條路邊出現,被施以“杖殺”之刑。這種刑罰在藉國同樣歷史悠久,古書記載“笞罰人畏其不死,皆杖訖不放起,須其腫憤,徐乃重杖之,懊血流地,苦楚欲死?!笔w的鼻子遭人割去,慘不忍睹的程度連其父母都難以辨認到底是不是失蹤已久的女兒,最后通過dna比對才得知那正是f。岑凝被疑為第十三個死者,本該施以“人彘”之刑,因尚未并案,所以丁涵馨成為了名單上的第十三人。岑戈沒有煙癮,此時卻站在商鴻朗的辦公桌旁,從煙盒中抽出一根點上。幾小時前趙蘇漾刻意掩飾著自己的面部表情和手部動作,使得最平常的小動作都消失不見,他不想道破罷了。若岑凝真的僅中彈身亡,當初他們不會攔著他和父親。半晌,他摁滅煙頭,回身拿起車鑰匙離開辦公室。“半小時后,對面rcafe?!?/br>煮了碗泡面正吸溜著的趙蘇漾看見信息,顧不上吃面了,把自己整理出的排查范圍又梳理了一遍,到點后趕緊赴約,還是晚了一步,岑戈已經坐在里頭了。趙蘇漾像個補習作文的學生一般,將一個小本子呈了上去,他看了一眼,眉頭壓了壓,弄得她心噗噗跳。本子上寫著:一、男,面容英俊,平易近人,身高175-178之間,年齡35-45歲;二、有虐待動物歷史;三、童年不幸,遭長發女子毆打虐待,疑為單親家庭;四、經商,主營業務為化工類產品,主營地為幾個案發地,名下若干廠房、經營場所中某處空置;五、還沒想到。第五點真是可愛。“曾經只能滔滔不絕說兩點的你現在已經可以說出四點推論,不得不說是一種進步?!贬甑拿碱^微舒展開,將本子隨手放在一邊。趙蘇漾期待地問:“……你覺得怎么樣?”“急功近利?!彼u價道。“這叫犯罪心理?!彼龔娬{道,“只要對陵州三省的化工類大企業家進行梳理,一定能找到這么一個人,畢竟,稱得上‘白手起家的高富帥’的男人太少!”“犯罪心理……”岑戈重復道。“嗯!”“這門課我也上過?!?/br>“哦?”趙蘇漾眨眨眼。“我現在想教教你,什么叫犯罪心理?!?/br>“理論不用講了,我也借過這方面的書?!壁w蘇漾捂嘴一笑,說罷,還得意地挑了挑眉。笑靨美妙,然而岑戈不為所動,“一、兇手有一個極其尊敬的長輩曾經親歷戰爭,在他的童年時經常向其講述戰爭往事;二、他面貌過于清秀以至于常被當成女性對待,在他身上曾經發生過被逼戴上假發裝成女性事件,始作俑者很可能是他的母親;三、那次經歷讓他產生性別錯亂心理,隱秘愛好就是偽裝成女人,這種愛好直接影響了他的性能力,可以說,他是個性無能;四、他有個哥哥,父母一方從事化學相關工作,他自小酷愛飼養寵物并虐殺它們,并用強酸處理尸體,父母發現后,為制止他便不再讓他養動物;五……”岑戈抬眼看了看目瞪口呆的趙蘇漾,接著說,“他確實在經商,但具體從事什么行業,還有待進一步偵查?!?/br>“你……”趙蘇漾合上變成“o”字的嘴,“你不是總說自己不擅長犯罪心理的嗎?”“因為不常用,所以不擅長?!贬贻p描淡寫地回答。“這還叫不擅長?我覺得自己在你面前班門弄斧了……”趙蘇漾低下頭嘟囔著,說罷,求知地抬頭問:“你怎么知道兇手的這些特征?”這時,服務生端來一杯咖啡一杯熱可可,岑戈把手繪點心圖冊遞給趙蘇漾,耐心地等她點完,才說:“首先我們必須明確的是,這幾起案件的兇手是個十足的心理變態,他缺乏正常人的移情能力。比如,生了孩子的女人看見幼童被拐新聞都會擔憂子女的安全、參加旁人親戚的葬禮會因其他人的哭泣和悲情悼詞而不由得也跟著落淚、觀看恐怖電影或后半夜總覺得背后有雙血紅的眼睛瞪著自己等等,都是正常的移情,但心理變態絕不會如此,看到他人遭到毆打后下跪求饒、哭泣、慘叫等等,絲毫不為所動,他處在一個沒有絲毫感情的世界里,用來移情的神經被什么東西阻斷了一樣,研究顯示,這是所有心理變態的生理缺陷。心理變態者的行為往往反映其最最直白的心理訴求,他們不拐彎抹角,即便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面具的掩飾,可實施犯罪行為時他們通常直來直去,為殺人而殺人,殺的是誰,他們根本不關心?!?/br>趙蘇漾點點頭,認真地望著他,等他繼續往下說。“這幾起兇殺案中,兇手對受害人施以的殺戮方式就是還原古代幾大酷刑,我國的酷刑最早并非用于監獄,而始于戰爭,始于虐待俘虜,可以說,戰爭是所有酷刑的根源。兒童時期我們最主要的行為是被教育以及模仿,所有的心理問題都能從人的童年中找到根由,兇手也不例外。那時網絡并不發達,試問一個孩子能從哪里知曉酷刑的樣貌和受刑人痛苦的嘴臉?無非就是從他的長輩那里。根據大致年齡推斷,他有個長輩參加過六十年前的籍國衛島戰,經常繪聲繪色地向他描述和炫耀自己在戰爭中的作為,并可能向他展示了一些相片,這些相片在他心里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并讓他產生了‘黑色的幻想’——在這種屬于變態殺手童年時期的幻想中,他能隨意cao控一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