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三
十點多鐘,盤師兄到了工作室。 外面正下著小雨,屋內悶熱,所有的掛扇都在呼呼吹著也不太頂用。 工作室所在的這棟老樓屬于供銷社,六層高,改革開放后經營不善,供銷社讓各個股室全部搬入一二樓辦公,將3樓及以上租了出去,以供供銷社日常運營。工作室在三樓,同周允庭高中美術老師籌辦的畫室各占半壁江山。 工作室分兩間,一間空間大點的專業生使用,另一間則是興趣班。興趣班的鑰匙放在專業班門后,由早上到最早的人去開門,開放時間跟隨專業生上下課時間走,除去上課時間,其余時間自便。 因有隔壁專業生時不時過來一趟教學,一般一天到晚都有不少人。 唐成端十分懂放養的使用方法。 工作室里專業生管興趣生,高年級的教低年級,高考生沒時間,沒關系,大家圍上去看人家寫一段,就行了。每次寒暑假期,都會有想在家呆著又想賺點零花錢的大學生過來給高考生示范。 方應濃以前也領過興趣班的工資。工作室里的每一個專業生,都輪流做過興趣班助教這份工作,為了能系統地輸出自己的知識,都正經學習過怎么備課。這樣的鍛煉好處多多,第一好處就是基本功十分扎實。 臨近飯點,雨勢變大。 唐起云和方應濃原本打算去初中母校那邊吃餃子,這下午飯計劃泡湯了,兩人只能隨著眾人一起,在樓下打包了小碗菜上樓,并肩坐在窗邊吃。飯后午休小憩一刻鐘,唐起云拎著方應濃去隔壁興趣班一起做題,避免吵到別人午休。 不出去吃,也正好能省了不少時間能用來做題目。 方應濃做的是張數學試卷,樓上鄭奶奶出的,怪難的。方應濃的數學不好,現在回頭做高一的知識點都得費點腦子。 從升高三暑假開始,應屆生的休息時間只有每周一晚上。借了爺爺是退休初中教師身份的光,方應濃跟唐起云都不用去學校,抱著課本樓上樓下跑,一群退休教師們也重拾了上課時陰陽怪氣的滿足感。 尤其是鄭奶奶。對上方應濃的不開竅,都已經不是陰陽怪氣了,是直接慶幸:平平啊,還好你是搞書法的。 數學真的很神奇,每一節課方應濃都是認真地從頭聽到尾,感覺自己聽懂了,但課后作業和試卷總是會讓方應濃立刻看清現實。 方應濃做著做著,不自覺地嘆了口氣。 身后有人走近,停住了腳,過了一下才說話:怎么這么嘆氣啊小師姐?我正好在家看高中的書呢,要不我看看這道題? 是周允庭。雨下太大,他也是沒有回家吃飯中的一員。 一點半開始打印稿。方應濃看了一眼表,便果斷地把自己的試卷往邊上推了推,側頭看他:謝謝周師弟,那就耽誤你接下來的二十分鐘了。 可能腦子聰明的人,學什么都不費勁。 方應濃目光跟著兩指銜著中性筆在試卷上點來點去的手,沒太聽清周允庭在說什么就順著點了點頭。 唐起云這時候插嘴:周師弟,加我一個! 方應濃這才反應過來,這場景似曾相識。是周允庭想看看自己自學效果,自告奮勇以后中午給方應濃唐起云二人補習數學。 再看周允庭臉上的神情,方應濃看不出什么端倪。 隔壁有鬧鐘聲響起,周允庭放下筆,去隔壁畫室串門去了。學習的幾人收拾好回去坐下,各自開始寫字或者打印稿。 半下午時,一月前在學校貼吧里發帖想認識唐起云的低一屆學弟找了過來,說想練練硬筆,唐起云帶著去了隔壁興趣班說話。隔著一堵墻,兩道相鄰的門,不好吵鬧,工作室里在虛空中捶桌的捶桌,跺腳的跺腳,無聲地熱鬧了好一會兒。 帖子是工作室里的一個同校師妹發現的,大家知道的時候,高樓已經頂起,唐起云的名字和班級早被知情同學爆出。托唐起云親自回復要照片的福,整個高中部都認識這個學弟,更不論緊密關注后續的同門了。 唐起云遺傳了父母的好相貌,在學校里是不缺人喜歡的,奈何她有點臉盲,能記得住的人并不多,唯有長得順眼顯眼的,才能迅速記住特征,這一點工作室里人盡皆知。 不記得從何時開始,工作室里顏狗當道。 這時有人想問方應濃借字帖,方應濃抬眼找了一下開口的人,不眼熟,約是新來的師妹,未待她開口拒絕,坐電風扇邊上的師妹就翻出了一本主動借出去。 當晚是唐起云守夜。 方應濃和唐起云晚上去鄭奶奶家上了課后,一起出門。醫院離家不遠,小區門口過了馬路,往上走五百米就是。方應濃看上一眼,自個又回了家。 開始集訓后,方應濃的一天就只是寫字、吃飯、回家休息。 一周后爺爺出院,唐成端請了位住家護工,方應濃依舊每晚都在家,無雨的天氣里,飯后都要攙著爺爺下樓溜達會兒。 爺爺有棋伴,方應濃把人送下去,陪著走幾圈,往鄰居身邊一坐,拿出自己揣下來的書學習。她在專業上游刃有余,白天固定八個小時的寫字時間保持極好的手感,除此之外,方應濃可以有更多的精力來復習文化課。 小區是職工家屬樓,年頭比較久,綠化好,樹高枝長,夏季的夜晚,微風徐徐,很舒適。 長廊上掛滿了藤蔓,空氣中有艾草燃燒后的香氣。周圍的花池里種滿了蔬菜瓜果,都是退休了的老頭老太太們每天伺候出來的。他們有分工,每棟樓前的花池由各自樓里的照看,院里的小輩隨便吃。 老頭們在路燈下擺起一張棋桌,大家輪著下,其余人就坐著小板凳看,不遠處,有正在跳廣場舞的阿姨奶奶們。 方應濃學累了,踏拉著人字拖,混進了隊尾跟著一起動動手腳。她肢體協調能力不如一群上了年紀的,但架不住自己樂呵。 爺爺偶爾轉頭看到了,樂不可支。 笑完,他問四鄰:過幾天平平生日,我掐點你種的南瓜藤啊,她愛吃。 旁邊老頭回道:這幾天長了個小南瓜,要不要??? 要啊。 那你到時候給我留點蛋糕。老頭壓低了聲音,跟他商量:待會我給你指位置。我拿葉子蓋著藏起來了,本來想自己吃的。 上了年紀的老人身體毛病頗多,各方面都被家里管得很嚴,該吃的不該吃的,都成了家里嚴格執行的條規了。在座的大家都一樣。 爺爺被鄰居這幅做賊情狀惹得笑了起來,也小聲回應:行,你白天什么時候來都行。 方應濃的生日在中秋節前幾天。 為就壽星的時間,特地挪到方應濃和唐起云周一晚上休息時過。 菜是唐成端做的,文女士打下手。五口人六道菜,一道血鴨、當歸雞湯、炒嫩南瓜、蠔油生菜、涼拌黃瓜、南瓜藤湯,主食有飯有粥。 除了血鴨只能嘗幾口,爺爺其余都能多吃一點。 方應濃和唐起云六點下課回來,趕上最后兩道青菜。兩人在樓下就聞到了香味,到家丟下包的第一件事就是偷吃,被文女士喝住,各自分配了活從客廳趕走。 爺爺無事可干,扒蒜都用不著他,時不時地在客廳和廚房轉悠,關心這兒關心那兒,最后終于狀似隨意地問出自己最關心的問題:今晚我們喝什么??? 他可看到徒媳在客廳調酒了,知道今晚有酒喝。老頭子年輕時候愛喝點,特別是通宵寫字時,什么酒都能喝,喝得胃不太好,因此被管得嚴,現如今也就逢年過節能喝上幾口。 唐起云忍俊不禁,示意自己手里:您喝的,我這不洗著嘛。 廚房太小了,擠不下四個人,方應濃洗青菜蹲在門口洗,唐起云在衛生間門口的洗漱臺洗水果。 爺爺聞言,失望地啊了一聲,臉一下子就垮了下來。 瞧著甚是好笑。 此時文女士叫他:老師,您剛剛說什么? 老頭子被這個徒媳管出了下意識反應。他張嘴就來:我看看啥時候開飯呢,好擺碗筷。 方應濃看著發笑,此時的溫馨在胸腔擠得滿滿當當,以至于她在黑暗里對著蠟燭許愿也是這樣想:希望今年過年時一家人都在。 而后睜眼,笑著同家人一起吹滅蠟燭后,接過他們準備的禮物。唐起云送了方應濃兩張國慶期間演出的話劇票,正好一人一張,唐成端則是延續給紅包的習慣,文女士送了一雙漂亮的高跟鞋。 方應濃看向爺爺,爺爺詫異地回看:那塊石頭不早進你口袋了?還想誆我的? 當然,沒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