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斬妖劍
第三十二回 斬妖劍
聽聞知府碰上了臟東西,恨真再次被請到衙門作法。 門子領恨真進入內宅。一路上,聽著門子說知府這兩日眼中似醋、腳下如綿,恍恍惚惚,怕是被業障給纏了,恨真惻惻道:信則有,不信則無,如此癥結,請郎中看了才要緊。 都說心病還需心藥醫,小的這才請來您。門子偷眼脧她背上一把由帶血布條包裹的長物,小心翼翼問:這就是那把劍? 恨真冷冷點頭,是。 門子更興奮了幾分,聽聞這把劍遇到妖物會發紅光,是不是真的? 是。 他們家祖傳的斬妖劍,因所斬殺妖物的冤魂滋養了戾氣,積年累月,故出鞘不見妖血不歸。平日里須用帶血的布條封住,不然的話,不光妖物會自己找上門,持劍之人的運勢也會受到牽累。 也是因此,她家如今窮得如此叮當響。若不是為了酬勞,決計是不愿意拿出來的 然而就是這么一把神乎其神的寶劍,到了她這一輩,竟然只能用來給官老爺驅趕邪祟。他們老溫家算是毀在她手上了。 然而在她解下血布條,手持長劍、裝模作樣繞著知府內宅一圈一圈巡視的時候,寶劍竟還真的發光了。 門子看著劍身上淡淡紅光,目瞪口呆,溫道、正要問何故,然而卻見這道士比他這個外行人還要驚訝。 恨真回神訕笑,我也是十幾年沒看到劍發光了。 知府臉色青白地咳嗽道:道長,你看想想什么辦法 這只是妖物殘留的氣息,恨真沉吟片刻,要想抓住,還需費些時日 這廂風生看著境界中的景象,啐道:可惡的死道士,真不該留她活路。 也是幸好風生行事謹慎,不然她這要是進去,可就玩完了。 還是得想個想法才行 待恨真離開知府衙門,風生適才進衙門拜訪。 秦雍聽聞府臺大人遭業障所困,故帶了上好的人參前來拜訪。風生端端正正行禮道,一并差人將人參呈上來,小侄的二叔近來也受業障所困,不過吃了幾兩小侄送的人參也就好了,您請吃吃看。 門子接過,將其打開給知府遞了一眼,知府收回視線,又是悶悶幾聲咳嗽,有勞世侄費心 風生料想他應是滿意的,又道:也是奇了,小侄以為府臺大人一身正氣,應不會懼怕鬼怪。您請道士驅魔,莫不是害怕衙門有冤魂索命? 知府沉氣正色道:本官身正不怕鬼敲門,不過有些事真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話休饒舌,風生又套了幾句奉承話,便要告辭。臨走,頷首低聲道:筵宴近在眼前,您請保重,莫教冤業拖累了身體。 知府面色一煞,頷首不再多說。 他被那人的冤魂糾纏,眼下那人的女兒如此從容不迫,話中又無不是意有所指,不禁將他逼得惴惴不安起來。 她前陣子說調查,莫不是真的查到了什么 下午,新任織造坊太監總管就該到江南。 風生打聽得那人是個裝模作樣愛字畫的,雖是個宦官,卻以文人自居。左右權衡,風生便取了秦老爺收藏的,以供取巧打點。 這有一出緣故,陳啟禮自知其中隱意,無不稱心收下。 話分兩頭,恨真自離開衙門,將定金買了一些新鮮的魚rou與糕點給梅娘送去,以便感謝前兩日梅娘的照顧之恩。梅娘十分推諉不下,便交由柳氏與鴛鴦去做下一桌好菜。 等候的閑暇,恨真與梅娘一面吃糕點,一面閑聊起除妖一事。 恨真大嘆:除妖,我哪里除過妖啊 梅娘慣知她對那些事沒趣,忍俊不禁道:那便跟知府說清楚,免得到時沒法收場。 沒事,有這把劍在,總能忽悠得過去,她摸了摸背后的劍,狡黠一笑,知府很大方,事成之后還有十五兩,說不定我能一戰成名。 梅娘被逗得直樂,怕不是個銀樣蠟槍頭。 閑話聊說,待飯菜依次上來。眾人許久沒吃一頓豐盛的,縱觀一桌子大魚大rou,都摩拳擦掌起來,教梅娘笑話鴛鴦沒出息。 恨真給柳氏注上酒,問梅娘:要來一點么? 梅娘猶豫片刻,低眉淺笑遞上杯子,斟一些嘗嘗罷。 恨真一面倒酒,一面看向她脖子領緣外的紅痕,若沒有紙纏香,普通的香料也能驅蚊。 梅娘只覺臉上一陣臊熱,忙哂笑道:???哦,好,我試試。 吃菜又喝酒,轉眼過去一個時辰。已經遲了,但柳氏說已經這份上,不如等宵禁之后再回去,也不必被人看見。恨真心覺有理,鴛鴦因故又去炒了兩個下酒菜,以供柳氏與恨真消遣。梅娘酒量不好,喝了兩盞,覺得臉熱,便不敢再喝。最后,柳氏已經醉倒,恨真卻還清醒。梅娘同鴛鴦扶柳氏進屋休息。 恨真洗了一把臉,出來看見隔壁的王大娘尋來。原本焦急欲言,這廂看見她一身酒氣站在此處,登時不敢開口。猶豫了片刻,適才交代:你教梅娘趕緊上我那里,有急事。 恨真恍惚點頭,好 待王大娘離去,她陷入了沉思,想起上回見的那個人,想起梅娘淚眼漣漣的言不由衷。 可能是喝了酒的緣故,恨真不知哪來的一股沖動涌上胸口,當即大步流星來到隔壁酒鋪,也不顧大娘的阻攔便徑直往二樓去。 誒!你給我站??!你、王大娘急叫,誰叫你上去的! 酒將她腦子喝得昏昏漲漲的,直到走到門口,她感覺到背上的劍震了一下 這是第一次,劍在綁著血布的情況下,也壓制不住躁動。 恨真陡然心跳雷動。 而一門之隔的屋內,嘴角溢出鮮血的風生亦是氣喘如嘶,捂著胸口,雙目鋒芒逼人地看著門外陌生腳步的方向。 【:袁安任官河南尹,慈愛為政。洛陽令大雪時出巡,至袁安家,見門前雪并不掃除,鄰人以袁已死,就令人叩門進入。袁安僵臥在家,問他何不出門?;卮穑捍笱r,眾人皆餓,不宜勞煩別人。洛陽令認為他是賢人,舉薦他為孝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