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公元七世紀吐蕃版母親殺藍胡子解救女兒的故事
第一百零二章 公元七世紀吐蕃版母親殺藍胡子解救女兒的故事
殿下真乃神機妙算。 趙樂兒今日在馬群中轉了一圈,累得精疲力盡,卻還神采奕奕,雙眼發光,她興致勃勃地接著說道: 索蘭贊普一出邏些城里就亂了,索蘭的幾個兒子打得不可開交,殿下插在吐蕃的探子又截下了送給索蘭的書信。索蘭贊普還在為敲了殿下一筆沾沾自喜,等他一回邏些估計就得傻眼了! 人還在外邊呢,家都快被人端了,能不傻眼嗎? 李琮拿了只新碗,又給趙樂兒盛了一碗酥酪,趙樂兒笑了下,雙手接過,咕嘟嘟喝了大半。 是索蘭贊普的幾個兒子沒用,怪不得本殿趁人之危。 索蘭人過五十,還很精壯,看那生龍活虎的樣子再活個三四十年不是問題。 和絕大多數男統治者一樣,索蘭贊普對繁殖后代有著女人無法理解的熱情。 話說回來,反正他只出一根由于歲月而變得綿軟卻還能射精的yinjing就好,一插一射一抖一拔,再等十個月就能有個屬于他的孩子,性病的風險、懷孕的反應、生產的痛苦、健康的損害總之不是由男人來受。 慷她人之慨,向來是他的拿手好戲。 索蘭有一位出身高貴的沒祿贊蒙,還娶了二十幾個來自不同部族的妃子,這些女人對他有多少感情不好說,可她們為索蘭生下了七十八個孩子,活到成年的只有三十多個。 這三十多個里一半女孩,一半男孩,女孩甭管成沒成年都被索蘭給嫁了出去,男孩嘛,為了爭王位斗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 索蘭對此樂見其成,他希望最勇猛的兒子可以繼承贊普之位。 畢竟不是他身上掉下的rou,他對這些孩子付出的心力僅限于最開始射出的一泡jingye,他又怎么會心疼呢? 索蘭一點都不心疼兒子,兒子們也迫切地期待他的死亡。然而,索蘭的身體實在是太好了,他們等不了那么久。 自然,李琮也在其中小小地推了一把。 馮家母女如何了? 趙樂兒放下酥酪碗,娓娓道來。李琮聽完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她垂下眼眸,盯著碗中奶白色的酥酪,欣慰地說:本殿果然沒看錯人。 李琮很早就意識到她無法在大唐內部獲得獨立的權力,原因很簡單,只要她一天還是大唐的公主,只要她一天還是李敬的女兒,她就只能祈求從別人的指間漏出的一點余份 那是權力的邊角料,是精心制造的糖衣炮彈,是隨時隨地可以被收回的東西。 所以,她得想辦法找出另一條路。 這些年來,李琮一直在暗中收集大唐及其周邊國家政要人物的種種密辛,致力于從中安插自己的人馬,扶植同她友好甚至效忠于她的勢力,只待一個合適的時機,她就能好好地利用這些勢力,打造為她帶來源源不斷的政治和金錢力量的地下王國。 當她意外收獲那對來自龜茲國的黃金手鐲之際,李琮意識到,她苦等已久的機會終于來了。 在這個世界上,擁有權力的人總是少數,將希望寄托于某個慈悲而智慧的領導者,認為總會有人還給她們本該擁有的權力是不現實的。 李琮選擇團結那些沒有權力的女人,選擇幫助那些身在困境徹底絕望的女人,選擇大于階級的性別,選擇隱匿于語言背后的真相,選擇一條此前從未有人成功走過的道路。 為什么選擇她們? 因為李琮知道她們和她一樣,除了選擇相信她之外,別無選擇。 往往,只有女人站出來。 不是她們更加勇敢,而是更加絕望。* 她知道,這些來自各個階層,有著不同身世的女人,會織成一張細密而又博大的網,從外到里,再從里到外,籠罩在這片遍布香火的傳統大國之上。 無情的野火,燒得再旺些,把這世間一切的不公、苦難、淚水和無盡又無人聆聽的哀嚎一一燒盡。 舊王將死,新王當立。 據探子回稟,馮家母女先前一直潛伏在邏些未曾露面,沒祿贊蒙幾個兒子打得不可開交,沒心思管她們倆。直到吐蕃王子們打得死傷慘重,她二人帶著騎兵占領了吐蕃王宮。 也就是說,現在邏些城的實際掌權人,是馮曼和馮小善母女倆。 李琮端著酥酪碗,忽然有點喝不下去,她只是端著,陷入遙遠的回憶之中。 那是她第二次去吐蕃,為了和索蘭贊普簽訂一份和約,也是從那個時候起,她就意識到了索蘭滑如泥鰍,不可輕信。 使團快走的時候,昭陽公主收到了一封來自吐蕃王宮的求救信,書信的落款人是索蘭贊普強搶來的漢人妃子馮曼。 那時,李琮遺憾地告訴馮曼,她只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帶一個人逃離吐蕃王宮,是帶走她還是帶走她的女兒馮小善? 李琮讓她們自己選。 馮曼既不想一人獨自回到大唐,也不想讓女兒孤苦無依地前往她自出生以來就從未抵達的家鄉,她太知道一個有一半吐蕃血統的小娘子會遭受怎樣的流言蜚語。 所以,她選擇帶著女兒留下來,成為李琮在吐蕃王宮中的眼睛和耳朵。 索蘭喜歡馮曼,可不喜歡這個黑長直發的女兒,所以,他早早地就把小善嫁了出去。馮曼怎么求也沒用,只是撿起大刀,日復一日地趁夜深人靜的時候練習武藝。 直到那天發生了那件事 殿下,馮大娘子英勇無匹,若不是她提刀殺去,馮小娘子恐怕就要被那吐蕃蠻人給折磨死了! 趙樂兒慶幸地笑了笑。 要是沒馮大娘子這一手,今日執掌邏些城的人,還不知是誰呢。 憤怒的母親,被變態丈夫性虐的女兒;單槍匹馬殺掉惡人的母親,新生的女兒。 母親的zigong生了她第一次,母親的大刀生了她第二次。 李琮忽然覺得心痛,不是為了守得云開見月明的馮家母女,而是為了遠在長安的竇緲。 如果她可以多關心竇緲一些,如果她對阿娘多一些信任,如果她能更早知道關于竇緲和李敬一地雞毛的婚姻的真相,她是否可以成為一個拯救母親的女兒呢? 沒錯,本殿是不會看錯人的。 李琮低沉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