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該怎么拯救你我那重男輕女的皇帝父親
第六章 偏心
李琮是一個人走下山的。 她哼著不知從哪兒聽來的鄉野小調,步子輕快地向九重城闕圍成的帝鄉走去。 在她看不到的地方,兩人一貓默然目送于她。 道君,她還會回來嗎? 司道君低垂下頭,視線正與那睜著好奇大眼的貍貓相對。 一定會的。 直到女子的背影徹底消失于視線之內,一師一徒一貓才施施然打道回府。 與此同時,早有一黑衣女將候在山下。 殿下!您這些日子究竟是做什么去了?怎么也不提前支會屬下一聲?一收到您的消息屬下就連夜趕來,這一陣子可是把我給擔心壞了!就一次沒跟您上戰場,您就出這么大的事,看來屬下日后是片刻不能離您的了!您不知道京中那幫狗崽子多么惡毒,他們說您早已身死沙場,我真恨不得一鞭子將他們抽死了事! 李琮擺弄著身上略顯寬松的道袍,細細去聞,還聞得到獨屬于司道君的清冷味道。她笑瞇瞇地聽著心腹手下張怒兒的數落與關懷,手一抹,擦去臉上那層精心制成的人皮面具。 怒兒,莫生我氣。 張怒兒剛才還喋喋不休呢,一看那雙勾魂鳳眼,一聽這句溫聲軟語,頓時張口結舌,再多一句重話也說不出口了。 她微紅著臉,嘴硬說道: 屬下哪里敢生殿下的氣? 隨后,二人翻身上馬,疾往皇宮而去。 太極宮內。 李氏父子四人大眼瞪小眼,誰也不說話。 此刻,所有人心中最關切的問題只有一個: 李琮到底是生是死? 太子,前線戰況何如? 李玨站起身來,一板一眼,背書似的,將那封八百里加急的軍報一字不差背了出來。 皇帝沒好氣地瞪了太子一眼,抓起一本便砸向李玨。 太子有這個背書的勁頭不如好好看看四書五經! 李玨努嘴,欣然落座。 皇帝換了個人,繼續問道: 晉王,你來說說? 李瑛將那本沾了灰塵的拾起,恭恭敬敬遞與太子。 突厥大敗,我軍大勝。 可這主將人在哪兒?死沒死?活不活?他是半個字也不說的。 李敬輕哼一聲,他就知道二郎是哥兒幾個里心眼最多的,但見他向來恭謹,應對自如,他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來。 齊王,你可有話要講? 李環看了看滿眼期待的皇帝,又看了看神思不屬的兄長們,他猛地一拍桌子,在場眾人俱是嚇了一跳。 阿耶,您不就是關心昭陽嗎?何必兜這么大一個圈子?要我說您問呢還不如不問!若是昭陽無事,咱這一家子老少爺們兒連個戰場也上不得,倒像是聚在一堆咒她一般;若是昭陽果真遇險,與其在這甘露殿內饒舌,莫如速速前去救她。 這一番慷慨陳詞倒叫皇帝啞口無言。 朕、朕不是不懂這個道理 這么淺顯的道理誰會不懂? 只是除了這受盡寵愛的齊王殿下,誰又敢在皇帝面前大膽直言? 李瑛安撫了下神情似有激動的三弟,適時出來打著圓場: 阿琮福運深厚,定能平安凱旋。 太子殿下細眉一挑,嘲諷說道: 本宮看來倒也未必。 李瑛心中一痛,口中喃喃: 兄長,你這又是何必? 話音剛落,一道清冽女聲便不失時機接了話茬。 是呀!本殿與兄長往日無冤,近日無仇,您說這話是什么意思? 李氏父子四人俱是一驚,似是不敢相信她竟真的活著。 至于心中五味雜陳,不足為外人道也。 晉王滿眼喜悅,笑逐顏開,他趨步下座,急急牽住了李琮的手腕,聲兒顫著問: 阿琮,你可還好? 李琮并不好。 因為她已切身體驗過司道君所說疼痛難忍是個怎樣疼法。 當真非常人所受。 若不是疼到了極致,她不至于連給京中報個平安的功夫也無。偏偏司道君是個不通人情世故的世外仙人,根本就忘了她還有母父親人這一檔子事兒。結果嘛,自打大敗突厥之后,李琮便不知所蹤。 她反手去撫二兄手背,小聲揶揄: 阿瑛,我還要給圣人請安呢! 一大家子,血脈相連。 四個男人或坐或立,一個女人深深跪拜。 圣人安好。 她早就習慣了父皇的差別待遇,她早就明白李敬對她無有偏愛。 李琮跪在貴值千金的絲毯之上,腰背挺直,目光堅毅。她身上有一股奇妙的氣質,可以讓所到之處都變成她的主戰場。 恍惚之間,李敬有一種奇怪的錯覺,仿佛他才是給人下跪的那一個。 咳,起吧。 太子、晉王、齊王,皆享尊前免跪之遇。 昭陽沒有。 李琮搖首而笑。 圣人莫不是忘了此物? 她掏出一枚銅制虎符,雙手奉與身側宮人。 皇帝面露尷尬。 他剛才滿腦子是想著這虎符沒錯,可昭陽說話也太直白了些。 也好,也好。 太子、晉王、齊王,皆領麾下數萬兵馬。 昭陽沒有。 每次出兵打仗之前,皇帝會派人將虎符送至公主府,下旨將她調到需要她的地方去。 軍權,她是半點也沒有的。 正因為此,齊王李環才會奇怪為何太子會因昭陽倍感威脅。 她,是一把趁手的兵器。 沒有主人的命令,兵器就只是兵器。 昭陽,還不起來? 李琮依言起身,神情淡然。 仿佛從不在乎她是父親心中不被愛的小孩。 昭陽告退。 她抬腿就走,李敬把人叫?。?/br> 昭陽!你就沒有什么想說的? 父子四人眼中對她關懷不似作假,就連惡聲惡氣的太子李玨臉上也閃過不忍之色。 千歲,她還好么? 李琮口中的千歲是她的母親,也是李敬唯一的配偶,大唐的皇后、竇家的獨女、二十幾年前名震關中的娘子軍統帥。 竇緲。 她、她還好。 到如今,卻只是一位身匿釋門的中年婦人。 昭陽,此次你打敗突厥立有戰功,就沒有什么想要的賞賜? 每次都是這樣。 皇帝明知他當年對昭陽有虧,便拿些小恩小惠去安撫她。她這般放浪形骸的行事風格雖說是出自天性,可亦有李敬默許放縱的原因在。 出征之前,本殿府內有兩面首生事,因軍情緊迫耽擱不得,我便索性叫人把他們砍了。圣人,不如您再補給我幾個容貌清俊的面首如何? 李琮說完,哈哈大笑,踏步而去。 至于余下四人的臉色是黑是白是紅是綠,那就不在她的考慮范圍之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