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欽官上堂
第四十二章 欽官上堂
他問道:小姐為何讓我去查溫公子? 許臨清回道:沒有那么簡單,再去查。溫祈念的名字是他自己取的,定要確認高堂,再去查查他的雙親之前任何職,從前他與我談起,欽州人士,父親應當是個不小的地方官。 是。齊爾應下,自己這次確實沒有用心去查,心下愧疚。 他可能是欽官上堂的官員之子。 竟是如此?屬下立即去查。他不再耽誤,告辭后便快馬去暗莊口。 欽官上堂,在許臨清還是十幾歲的稚子時聽許父稱贊過,原是皇上頒布條例,命欽州全境百姓上交占礦稅,這占礦稅屬實是聞所未聞,當即便引起了欽州地方官員的疑惑與驚奇,欽州確實富有礦產不假,可基本全歸朝廷之有,百姓平日更不可能沾染半分,如何來的占礦稅? 欽州官員便聯名上書,求請皇上給個書面答復,這事做的對,開朝以來賦稅都律定,歷代皇帝都未曾開意定賦稅的先河。 許父曾跟她說,這事發生在侵奴進攻的前夕,當時邊關危機四伏,隨時都有可能開戰,欽州的礦產豐富,適合制作武器,可欽州地勢險峻加之采礦人手不足,皇上便起了征用百姓的心思,但又不愿意辱名,便想起來捏造占礦稅,稱天賜欽州福澤,欽州百姓應當順應天命,采礦集財,若是不采礦便要交占礦稅,是為如此。 賦稅雖重,但地方鄉紳還是出的起,于是真正去辛苦采礦的便是平頭百姓們,采礦并無工錢,更無補貼,而且工具簡陋,不少欽州百姓死于礦采。 一批一批的礦產被運出欽州,一擔又一擔的尸體也往礦山外抬。 欽州官員不忍,便二次上書,可他們中大多都只是欽州一隅的小官,得了皇上幾句輕飄飄的回復罷了。 之后,為首的欽州刺史、州丞、州尉三人無召進京,頂著掉腦袋的風險跪在宮門之下,求見皇上。 后,不知如何,三位官員灰敗著臉悻悻歸之。 據許父說一人收威逼,一人收利誘,只有刺史一人面紅耳赤不依不饒,同皇上爭論。 然,突逢家中變故,匆匆歸家。 許臨清把玩著茶具,腦海里在搜尋著有用的信息,若是查到,欽州這一條線也許可串聯起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