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四章
這夜的月色本是清明一片的,但后半夜卻起了風,夜涼風又急、不消多時流云便聚成了云翳。在天光乍破后,還是遮蔽了大半日光。 天涼了,從宅院里落下的梧桐葉都被凍得有僵又脆的,去私塾上學的孩童一腳踩上落葉,石板路上便回蕩起了咔嚓咔嚓的脆響。 晨起的行人都紛紛添了件冬衣,疏雨與岑聞也不例外。她們換上了稍薄些的冬衣,乘著馬車來了茶坊。 雁喬和冬云打起簾來,疏雨和岑聞走了進來,看著聚在門前的人群,不解地問道:這是怎么了?怎么亂作一團? 聽見兩人的聲音,二掌事撥開人群走到兩人面前,無奈地回道:回姑娘,眼見著就要發這個月的月錢了,孫賬房卻不見人影,等今早我來了一看,這兩年的賬冊也一并不見了! 聽了這話,兩人相看一眼,眼中漫布著驚詫。岑聞嘴快,先一步問二掌事:去他家中看過了么,是他母親身子不適么? 長守去看過了,他母親已是一夜未進食了,說是孫賬房一夜未回家了。他那老母癱在床上也一夜沒進食了,不是長守去的及時,只怕都撐不過今日呢。 思索片刻,疏雨輕聲發問:這賬冊獨獨就少了這兩年的么? 是。二掌事愁眉苦臉地答了,您也知道這賬臺上只存著近五年的賬,就十幾冊,這少了幾冊一看便知。 心中有不詳的預感,疏雨皺起眉來,結合孫賬房前幾日言詞間的閃躲,她心中好像突然有條線將孫賬房與官府串了起來。 可還沒等她再細想,便聽見門口一陣吵嚷聲。長守疾步走進來,拼命壓著心中的驚慌,對疏雨說:姑娘,二掌事,官衙的人拿著差文進來說要按令徹查咱們茶坊! 心中一驚,疏雨抬頭往外望去,幾個官差佩刀快步走了進來,官衙辦案,不得阻攔! 官差步子邁得大,不過幾下就要走到門前。趁人還沒到自己面前,疏雨趕忙拉過雁喬來,壓低聲音說道:雁喬,你腳程快些,回家去看看,將此事報給父親。 雁喬聽清后,膽戰心驚地應下了,側身閃進內間,準備從后門出去。 官差從圍聚的茶工中穿過來,他們越過二掌事和疏雨、徑直走向了賬臺便要動手翻找。二掌事雙眼圓瞪,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見狀,疏雨趕忙上前,正色問道:敢問這位官爺,岑家犯了何事? 見是個女子來問,官差輕蔑地開口,私賣茶葉是重罪,官衙從水匪處繳獲茶葉二十石,工藝品相、盡數出自岑家,你們還想抵賴么? 官差手往賬臺上一拍,喝道:還不快快將你們的賬冊拿來,有甚么話,到時候去堂上辨! 疏雨冷靜下來,轉過頭去眼神示意長守將賬冊拿出來,她平靜地說道:這五年間的賬冊都在這兒了。 岑家愿意配合,但有一事我們也不得其解前三年的賬冊都好好的在這,但獨獨缺了這兩年的。 那官差冷哼一聲,將手中的佩刀從刀鞘中抽出一截,我奉勸你們別耍什么花招。 岑聞眼見刀光在眼前劃過,她心中一凜,害怕jiejie有甚么不測,就要邁步擋去疏雨面前。 聽到她的腳步聲,疏雨回頭,眼神溫柔地輕輕用手攔住了她,然后轉頭冷靜地對官衙說道:這位官爺,并非我們將賬冊藏匿,而是這賬冊早就不知所蹤了,您大可問這院里的茶工,今日大家聚在這兒,就是因為要發月銀了,可這賬冊跟著我們的賬房一起消失了。 略略停頓,疏雨又補上一句:況且,若我們真的上下勾結,為何跑的只有賬房一人? 官差擰起眉頭,對疏雨的話將信將疑。他眼神示意其他幾人將剩下的賬冊抱走,將刀又收回去,厲聲說道:不過是辯白之辭,是真是假,我們遲早會查到。 疏雨早已出了一手冷汗,但她看著里里外外議論紛紛的茶工們,她回頭對二掌事說:二掌事,那這賬冊不見了,月銀還是要照發。官差來亂了一趟,人心惶惶的,現在要緊的得先把眾人情緒穩下來,再去查這事。 二掌事抹了一把額上的冷汗,迭聲回道:是,是,姑娘,我曉得的。這會兒不是茶季,做事的都當值的熟工,就按熟工的月錢來發。 拿一本賬簿來記,下個月查清楚,再再來退補。還能有下個月么,岑家的茶坊會不會就此關停,疏雨心中沒底,只能先壓下情緒來交代二掌事。 岑聞也看見了jiejie額前的冷汗,她把帕子放到了她手上、強裝鎮定地問她:jiejie,那現在是不是要回家一趟? 他們不找爹爹,直接來了茶坊,怕是已經 疏雨也意識到了,哪有來了不問家主不問總管,只收賬冊的事。估計是早就把父親提去衙門審問了。 兩人相視一眼,當即決定先回家看看。一路緊趕慢趕,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她們便快到了岑府??蛇@才剛到甬路街街口,疏雨便看見了雁喬跌跌撞撞一路跑過來,隔著一段路,她便看清了雁喬面上的驚慌。知道自己的猜測十有八九是真的,疏雨和岑聞沉下心來,快步走向雁喬。 不好了,姑娘。方才,方才官差把老爺帶走了!說是老爺私賣茶葉!先帶去衙門里準備提審了!雁喬驚慌失措地把方才的事一股腦倒了出來,疏雨和岑聞聽著,心中涼了個大半。私賣茶葉,實乃是重罪,父親事茶多年,只求安穩不求旁的,哪來的理由犯下這等大事。 幾人一起急著進了岑府,家中還好,并未亂作一團。只是剛進家門,便看到姨娘手揣著錢袋,匆促要出門的樣子。 看見疏雨和岑聞,姨娘驚跳了一下,然后趕忙拉住兩人的手,皺眉問著:你們怎地回來了?是知道家里出事了么? 岑聞扶著姨娘,百般不忍地告訴她:姨娘,方才官差也去過茶坊去搜賬冊了。 周姨娘身形一晃,險些站不住,她現在又急又慌,方才都準備去族中找族長去幫忙了。這會兒聽了這個消息,直接連出門的心都沒了。她靠著岑聞,喃喃地說著:官府的人,剛剛把你爹爹帶走了!說是,私賣茶葉,可你爹爹,哪來的膽子和路子私賣茶葉呢? 這其中,定是有誤會。 疏雨也上前扶住姨娘,搖了搖頭,她想到李家是否在借機報復她們,心中有些自責,默默說道:這其中不是誤會,是蹊蹺得很,看著是有人要陷害于岑家。 岑聞聽了這話,也同疏雨想法一致,自兩年前jiejie進了李家便有了分批交茶一事,再接著孫賬房不知所蹤,官府來岑家拿人。這一切巧合,好似都指向李家。 姨娘,別急,先差人去衙門打探下消息。疏雨寬慰著姨娘,總得先弄清楚何時庭審、何人主審。按理來說,李知府合該避險不審理此案,可是她已與李家合理,兩家人此時并無利害關系,這就說不好是通判審還是知府審了。 好,叫家里的管事帶上些碎銀去問問。 當日家中管事去衙門打探回來才知,七日后庭審,此案本由林大人主審,可卷宗被李知府抽走,由他主審。經此一事,疏雨更加確定這二十石茶葉必定是李家的手筆,估摸著李家私動官茶已久,每年都從交的團茶中抽個幾十石走水路私賣去附近各州。 想明白后,疏雨便開始著手調查孫賬房在這其中的關系。她們一同走訪了孫賬房的街坊鄰居,也著人去看顧著孫賬房他娘。幾日下來,雖無直接收獲,但也讓她們確定了兩件事。一件是孫賬房確實私底下在見甚么人。據孫賬房他娘說,今年年初開始,兒子就幾次晚歸,他孝順得很,從前下工從不耽擱,可就那幾次,次次都是戌時快過半了才到家。其二便是他估摸著是做了近兩年來的假賬,孫賬房他娘還告訴她們這一年來,兒子時常夜半趕工,像是在算賬似的,能聽見算盤聲,往往是三更過了才熄燈睡下。他娘問起,就只說茶坊的賬算不完。 疏雨苦惱著,但還是照例和岑聞一道去茶坊看了一圈。茶坊里倒還是一派安生,無人私下亂嚼舌根。 但二掌事卻有一事煩惱,他帶著昨日理好的月錢名冊來,不知該不該找姑娘來蓋這個章。琢磨了片刻,他還是捧著賬冊去到了疏雨跟前,姑娘,往日里,支出給工人的月錢都由老爺過目。老爺這會兒 聞言,疏雨愣了一下,父親并未交代誰來代理茶坊事務便進了衙門,那她既昨日開了管賬的頭,今日就沒道理再加推諉??此t疑不接,岑聞輕輕戳了她腰眼一下。接了這總章,就是接下了這攤子。若是岑家順利渡過難關那便是皆大歡喜,這總章遲早也是該到她們手上的;若不能,那就有可能落得一場空。但她相信jiejie的,有jiejie在身邊,萬事總能化險為夷。 岑聞戳完,淡定地用眼神示意疏雨把章接下。疏雨在這眼神催促下,終于伸出了手,平靜地對二掌事說:交由我來看罷。父親審訊期間,暫時由我來決斷,若是我做不了主的,再去族中叫上各位叔伯一同決斷。 誒好。臨危受命,二掌事本來還怕疏雨不愿來頂這事,但眼下姑娘接過來了,那他自然也當盡力輔佐兩人。 疏雨將賬冊和總章一并接過來,回頭喚過雁喬來吩咐道:雁喬,你去把印泥取來罷,我來看賬。 疏雨這邊剛把管賬的伙計攬來自己頭上,族中的叔父卻又不樂意了。叔父為岑老爺排行第二的弟弟,志大才疏。本來年輕時與岑老爺共理茶坊,但耐不住其只愛攬工而不做實事,最終靠吃茶坊分利過活。 疏雨和岑聞少時,這叔父也還算安生,可這些年,不知是不是因為這叔父的兒子疏雨她們的堂兄也是個不爭氣的,叔父總是時不時地將自己的兒子送去茶坊里待著學茶理,逢年過節時送禮也殷勤。 這叔父聽說自己的親哥哥被提取衙門候審倒是沒甚么動靜,但一聽現在茶坊由疏雨主理就不樂意了。就算家主出了事,這家業也不該由女子代理,這不就吵著嚷著去族長面前要討個說法去了。 族長是岑老爺的伯父,年逾花甲,消息不如從前靈通。聽到疏雨代為管賬的時候還愣了一下,如果說是聞丫頭還說得過去。聞丫頭古靈精怪又醉心茶道,若是她說要繼承這茶坊那倒是不奇怪。但疏雨給叔伯的印象一直是恭順謙敬的,是聰敏過人,但也無心茶道,怎么和離回家后倒是大變樣了。 于是族長將二掌事叫來詳細詢問,二掌事對疏雨和岑聞多有美言,也講清楚這是岑老爺的安排。族長雖有異議,可族中確實挑不出合適之人代為接管茶坊,所以他心中雖有異議,但聽了疏雨所作所為后,也只是皺皺眉不置一詞。 如果說疏雨擅自接管茶坊只是叫叔父心中不平,那族長的默許便徹底激怒了她叔父。不過兩日,叔父便鬧到了族中其他叔伯處,將女子繼承家業大肆渲染一番,說得好比天要塌了一般。這家主都被提去候審了,他覺得還未至窮處;但家業不落在他兒子手上卻落在疏雨和岑聞手中,那就是天塌了。 這不,叔父組了幾個旁的叔伯去族長門前鬧,鬧得族長煩不勝煩,只好將眾人聚起,一同來商議。 過了午時,雁喬接到消息,便耷拉著臉來傳給疏雨。彼時疏雨和岑聞還在打著算盤仔細核對明細,聽說族長傳她們前去一敘,只覺得突然,但也在預料之中。顧慮著周姨娘和族中現狀,岑老爺已經有意讓女兒繼承家業了。若是此次成功岑老爺洗脫了冤情,那看在疏雨和岑聞的一番苦工上,這茶坊也該由她們繼承,女子作了家主,那不是分走了族中男丁的好幾杯羹么。再者說若是岑家難逃此難,與其到時候慌亂分家,不如現在就將茶坊搶到自己手中,吞占分利大頭,等到查抄茶坊時也不算虧。 不論出于那種考量,她們這些叔伯都不能放任她們兩個繼承茶坊,尤其是早就不虎視眈眈的叔父。 早晚都得經此一遭,疏雨和岑聞只得放下手中事務,乘車前去族長家中。 兩人進了族長家門,行至前院時,便已經聽見了叔父的吵嚷聲。走得越近,那吵嚷聲便越刺耳。 我就說不過是兩個丫頭,根本不能成事,兄長這是年歲大了,荒唐了! 伯父,這還有甚好問得。兩個丫頭能有甚么主意?三日后開堂,少不得有個男子替兄長去衙門走動走動,您說是 岑聞聽著心中擰起眉頭來,聽到他說走動的時候便已走到了門口,她清了清嗓子,刻意出聲打斷了叔父的話,聽聞伯公有急事召問,我們便趕著來了。伯公近來可好? 叔父被打斷了,心中不忿,他沒好氣地擠出一聲沒規矩。 伯公從叔父滔滔不絕的時候,便低眉拄著拐杖望著前方不出聲,這會兒聽見岑聞和疏雨來了,他只稍稍抬起了頭來,表情略顯肅穆地嗯了一聲,然后便出聲給兩人指了位置,聲音渾厚如罄鐘,說道:聞丫頭,疏雨,坐我旁側罷。 叔伯們看伯公授意讓兩人坐在身側,面色皆是發青,那是家主和長者之位。兩個丫頭坐在那兒,伯公到底甚么意思。 料想到眾人反應一般,伯公緩緩說道:老頭子老了,耳神不好使。坐近些才好說話。 疏雨不顧諸在座叔伯的臉色,同岑聞一起施施然坐下了??磧扇俗?,伯公才抬起了眼,環視一圈眾人,然后開口道:既然都到齊了,那便好好來說說罷。 家主深陷私賣茶葉之案,已被衙門提去候審。 今日聚在這兒,便是為了商討兩事。一是三日后庭審岑家還有何計,二是這家主之位,又該由誰來代理。 伯公話音剛落,叔父就坐不住了,他爭著說道:我自是不敢相信兄長會做出私賣茶葉之事,可官差來抓人的時候,不是說那繳來的二十石已經盡數呈放在衙門里了么? 其中再有誤會,這茶葉也出自岑家茶坊,此事甚是棘手。疏雨和聞兒雖是聰慧,但是到底是女子,平日里在茶坊里幫個兩手肯定是沒問題的,出了這般大事,還是得由男子來擔。 伯公的手交疊在拐杖上撐著,他沉聲問道:那你說,你有甚么法子? 終于問到這一茬了,叔父訕笑著說道:這私賣茶葉,可以是茶園戶經手,也可以是由他人經手啊。 前些年發大水淹了好幾個村子,村民饑一頓飽一頓的,又拖家帶口。給他百兩銀子,找一個人來,假扮成附近的茶寇,說是兄長監察不慎,交茶途中沒有察覺被此人盜走二十石,不就能把這罪給頂了么。 此事若成了,兄長頂多是個監察不力的罪名,不至于被處以流刑。 岑聞聽了,輕笑一聲,叔父本就對她不滿,聽了這聲自然是怒聲喝問:長輩面前你笑甚么? 她露出個鄙夷的神情來,抬眼不慌不忙地看著叔父,說道:叔父莫怪,實在是我想不明白,怎么有人不分青紅皂白,不問事情始末,便敲定了走私茶葉一事屬實,還出此陰損之招。 叔父被她說中,面紅耳赤地回道:我是顧念手足之情,可憐你們一家無男子承事,才替你們出謀劃策,怎么能害你們不成? 是可憐我們,還是眼饞掌事之位,岑聞心里頭不屑得很,她冷眼看著叔父,平日里不見您顧念手足之情,與我家多來走動,這會兒出了這等事,您倒是顧念起我們來了。 爹爹出事后,茶園茶坊諸事皆由我jiejie打理,您能成事,也不見您露個頭啊。是怯了,還是就等著今日橫插一腳,頂了這代理家主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