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終卷?風雨故人歸(1)
52. 終卷?風雨故人歸(1)
兩年后。 京郊一處私宅。 白袍風流的青年從轎上下來,幾個身手利落的仆從為他開道,入了暗朱的門中。 水榭之上,幾處帷幔翻飛,露出里頭光景來。 瀘州的新茶已備,正是早春,上好的鈞窯盞中,浮著幾點綠,旋出一圈又一圈,淡而飄渺的青煙。 案前模樣清麗的樂伎已恭候許久,或跪或立,琴瑟傍身,只待得主家一到,懸在琴上的纖指便可以落下。 其中要數東南角一位樂伎容姿最為出眾,她揚州瘦馬出身,年歲要比其他樂伎都年長些,卻自有一份深掩坎坷身世的端麗沉靜。 琵琶也奏得好,當朝太子是位知弦音的雅人,不介意她曾經被擄,仍然派了家奴將她接回,留在了他的私宅和樂班里。 她抬眼,見青年人高挑挺拔的身影出現在水榭之外,指尖微動,樂音如珠落玉盤,流瀉開來。 青年人在幾個年長官員的簇擁之下進了來,自然掠起后擺落座,與那幾位官員攀談起來。 這青年自然是當朝太子李邈,他右下首坐著的素袍黑面方臉的中年男人,正是大理寺主理這次江湖事宜的官員張守。 張守攏了袖,將袖中輿圖取出,鋪陳在案上,對道:逐風樓如今以南北兩處為據點,四處擴張。 他伸出一指,點了點北邊一處:京畿附近地區,梅鳳鳴四處燒殺搶掠,致使農田荒廢,百姓流離,落草為寇者甚眾,而梅鳳鳴還將這些人收入樓中,訓練成戰力或勞力,不斷壯大自己的勢力。 指尖向下,戳了戳南邊一處:滄州,并周邊滁州,隨州,乾州等幾處州郡,聽說都已歸了孟景囊中 瑯瑯樂音中,有一瞬不和諧的音符劃過。 李邈驀地抬起了眼,望了一眼琵琶女的方向,見出錯的是她,神色微訝。 樂音瑯瑯,一閃而過的細微失誤好似幻覺,樂伎們指尖流轉,神色如常。 張守猶自未覺,絮絮道:更有傳言,南地幾處州郡三司長官如今已全部換帥,皆聽命于那賊人。 見李邈依舊沉吟,張守攏袖一禮,肅然陳詞道:太子殿下,逐風樓如此囂張,想必是朝中有要人相護,才有恃無恐,微臣只怕,那人乃三皇子殿下。 他這是暗指三皇子暗中勾結逐風樓,有意借江湖之力攪亂朝堂,而太子作為儲君,不得不妨。 李邈不置可否,只淡聲道:伐害百姓,流毒甚廣,孤為一國儲君,自然不可坐視不理。 他一貫風光霽月,縱然心腹機密之語,也不輕易泄露心緒。 張守聽他說了句不痛不癢的官話,僵在原地,一時有些失望。 侍女將輿圖卷起,放在一邊,鋪上了棋盤。 黑玉棋盤泛起玉的光澤,映出太子李邈風清月朗、俊朗疏淡的臉。眼尖的侍女無意瞧見了,忙避開眼,粉面含春,低著眉退下了。 他執白子,做了個請的動作,道:偃師,你怎么看? 他左下首布衣清癯的中年男人出了列,向他微微一禮,才在他對面坐下,執了黑子道:圣上派太子殿下主理此事,實乃苦差。逐風樓成今日之勢,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今剿匪,談何容易? 張守哼了聲,打斷道:偃師,左也恐怕,右也恐怕,畏畏縮縮個什么?不過一介江湖草莽,發兵一窩子端了去,又有什么? 偃師神色不變,只道:滄州乃南地糧倉,若大行兵戈,致使民生凋敝,對太子殿下來說,恐怕吃力不討好。 他點到為止。 圣上年歲已高,日漸衰微,心思一再往貴妃和她所出的三皇子身上偏斜。將懸而未決的逐風樓之事交給李邈,難說是有發難還是考驗之意。 張守也是人精了,聽出偃師話中深意,訥訥道:也是,那依偃師所言,既打不得,那該如何行事? 離間、合作。偃師說著,從容落下一子。 李邈沉思了片刻,道:南北逐風樓不合傳聞,孤已知悉,只是如何離間、合作,還請偃師明言。 偃師的身后,原本立了眉清目秀的書僮。此時躬身上了前來,手中托著一封書信,交給偃師。偃師將書信展開,呈給李邈。 李邈微訝,旋即道:容孤猜猜,這書信,來自北邊、還是南邊? 偃師與他對視一眼,也微微一笑,禮道:看來殿下已經猜到了。 南北逐風樓,北邊肆意殺伐,竭澤而漁。而南邊休生養息,頗有賢名。我聽說近年來,南地甚至興起了一種新風俗,名曰拜閻王,聽說閻王的原型便是那位孟堂主。 南邊有能人。偃師平靜地繼續道,在我派出人試探后不久,孟景便遞出了橄欖枝。他雖不知我背后主家是誰,但提出若我們不動滄州,他便助我們剿滅梅鳳鳴的勢力。他登頂后,可為殿下幕僚,逐風樓為私器,供殿下一人所用。 此言一出,在場的太子幕僚皆面面相覷,眸光閃動,一時按捺不住燥動之色。 天下第一的殺手樓,追蹤、暗殺、探聽和傳遞消息,無所不能,若能為李邈所用,何愁坐不穩太子之位?他日一朝成天子,等于開了后世東西二廠的先河。 李邈將那薄薄的書信捏在指間,聞言淺淡笑了一笑:倒不是莽夫。 他細細去看那上面的字,一邊隨意問道:他還有什么要求? 偃師攏袖答道:要高官厚祿,還要護他家人周全。 李邈便一曬:這倒不難。 說著,卻突然擰起了眉,面上浮現出一點困惑神色來,低道了聲奇怪。 水榭中的人影憧憧,聞言皆不明其意,等著他下文。連波瀾不驚的偃師,也未曾落子,抬眼溫和地看向他。 李邈從飄遠的思緒中抽離出來,只淡淡道了句:這字跡,竟有幾分像孤一個故人。 偃師還待再問,他卻轉了話題,眸中有些許深思之意:只是孟景此人,目無倫理綱常,手足生母皆可殺,只怕不足為信。 偃師一愣,明白過來他意思:殿下,是想殺雞取卵? 一聲鏗鏘之音,樂音戛然而止。 原本是正常的一曲終了,只琵琶落了少許,落在李邈耳中,便美中不足,扎耳得很。 李邈雙手置于膝上,袍袖自然垂落,目光仍落在棋盤上,溫聲開口道:蕓娘,為何今日心事重重? 懷抱琵琶的樂伎遲疑了一瞬,行了跪禮,告罪道:殿下恕罪。啟稟殿下,賤妾...不過是,也想起了遙遠的故人。 她將頭埋得更深。 偃師瞥了她一眼,不甚在意地繼續方才的話題:殿下,孟景在南京頗有名望,輕易動不得!殿下苦心經營十余年,切不可讓此事,損毀殿下賢名。 李邈落了一子,沒說什么。周身氣壓低了,樂伎便停了樂,連同水榭中的幕僚,嘩啦啦跪倒了一地。 才聽得他淡淡道:照你這么說,一個泥腿子,孤還不得不奉為座上賓了? 偃師沉默了一下,沉肅地攏了袖:是。 -- 抱歉,這章改來改去都不太滿意,先湊合看吧...